群眾文化活動中音樂審美問題研究
時間:2022-08-20 11:04:22
導語:群眾文化活動中音樂審美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豐富多彩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以音樂為主的活動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闡述群眾文化活動中音樂審美的作用,分析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方法,提出要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提升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增強對樂器和音樂理論的認識,培養群眾的節奏感,培養群眾的藝術想象力。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音樂審美;分析;研究
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群眾文化藝活動得到了人們更多的關注。在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中,以音樂為主的活動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音樂是最擅長抒發情感、最能撥動人心弦的藝術形式,不但能加強社會大眾的審美意識,提高文化修養和內涵,還能提高生活品質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一、群眾文化活動中音樂審美的意義
音樂審美是以音樂感知、情感體驗與審美情趣為基本環節的意識活動,是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及表達從中體現出的價值感受。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音樂藝術活動,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在豐富人們業余活動的同時豐富自身情感意識。通過群眾性的音樂文化活動,能使人們放松心情、釋放壓力,用平和之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當遇到挫折和難題的時候,可以幫助調整自己的情緒,在平靜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組織策劃,群眾參與度低。在新時期,群眾性文化活動到處可見,尤其是廣場舞普及非常迅速,在很多偏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廣場舞。但是真正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年輕人并不多,而以中年人或老年人為主。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文化活動的組織者沒有充分傳達文化活動信息,吸引不了群眾;其二是文化活動形式比較單一,很難調動起社會大眾的積極性,最終導致文化活動開展困難。(二)種類內容較少,科技含量較低。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技術的影響,群眾文化活動的科技含量也在提高,例如攝影比賽、發明比賽、服裝設計大賽等等。傳統的文化活動一般以歌曲為主,活動內容單一、類別也少,而且科技含量不高,根本無法滿足現代人對審美的需求。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提高文化活動的標準,豐富文化活動的類型和內容,并利用各種網絡資源來擴大影響力。(三)基礎設施落后,專業人才缺乏。目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在基礎建設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各種文化設施比較落后,公共場所建筑設施和規劃不合理,服務體系不完善,無法吸引群眾的參與,阻礙了資源優勢發揮和活動的開展。同時,群眾性的音樂活動也需要專業的人員來組織策劃及指導。但是在目前的文化活動中,這種人才還是相當缺乏,活動組織者以中老年居多,很少有年輕人才參與,這使文化活動缺乏創新性,文化活動的質量難以保證。
三、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提升音樂審美的方法
(一)提升音樂作品中的意境。音樂審美能讓人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變化,能提升人們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創作人員在進行音樂作品創作時,要根據以下兩個方面作為創作的前提:首先是作品的背景,創作人員只有對時代背景有透徹的了解,才能創作出好的音樂作品,保證音樂作品的質量。例如,《走進新時代》這首歌曲,就是充分了解時代的背景,將對未來的展望寫進歌曲里,最終讓這首歌火遍全中國。同時,音樂作品創作還要掌握好旋律和音調,使音樂旋律能更好地被人所接受。《二泉映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品創作里包含了很多藝術技巧,很容易帶動人們的情緒,也提高了作品的意境。(二)培養群眾的音樂節奏感。群眾對音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所謂音樂節奏,是指音樂運動中音的長短和強弱。音樂創作人員一定要熟悉音樂旋律的起伏和速度,把握好音樂表演形態;同時要培養群眾的節奏感,當群眾可以清晰地認識音樂的表演形態時,就能慢慢領悟到音樂的內涵,情感也會由此發生改變。例如《黃水謠》這首民謠歌曲,歌曲音調比較平緩,節奏簡單,前兩段都是在描述,而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加大了情景和情感的描述,所以能帶動人的情感體驗,很適合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音樂選曲。(三)培養群眾的藝術想象力。如果想要提高群眾的審美意識,光靠音樂節奏感是不夠的。創作人員還應引導群眾去體會音樂作品的真實含義和意境,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提高群眾的音樂審美意識。想象力,是音樂欣賞的基礎之一,一般來說沒有歌詞的純音樂更能激發群眾的想象能力。例如《土耳其進行曲》,通過對這首曲子的演奏,可以讓群眾根據音樂節奏去填詞,以培養群眾的藝術想象力、提高審美意識。(四)增強對樂器和樂理的認識。音樂審美能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在聽和唱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要引導群眾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了解哪一種樂器會演奏出來什么樣的音樂,了解樂器的各種曲風。同時,還要掌握多種國家不同音樂的風格和曲風,并通過認知、品鑒和觀察,找到共同點,擴大知識面。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和努力,不斷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和水平。(五)發展群眾合唱藝術。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在各大廣場看到不同的人群在一起合唱,這也是群眾文化活動最主要的活動內容之一。合唱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合唱藝術讓人們徹底放開情感,被合唱的力量所影響,從中感受到音樂的另一種風格。在合唱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體會不一樣的音樂之美,這對提升音樂審美意識和修養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邀請專業人士給予輔導,使參與者逐漸掌握合唱藝術的特點。
四、結語
隨著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不斷提高,音樂藝術逐漸成為人們追求生活質量的一種表現。提升審美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還需要多多學習,了解音樂的音律和表達方式,認識更多的樂器,了解更多的樂理知識,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審美視野,深刻理解和感受音樂的魅力。群眾文化工作者要保持謙虛好學的態度,不斷學習與實踐,真正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同時引導人民群眾追求更高的藝術修養,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星州.試論如何增強群眾文化音樂審美能力[J].北方音樂,2018,38(04):240-241.
[2]陳麗娜.淺談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音樂審美[J].藝術科技,2017,30(08):428.
[3]譚建國,譚小月.淺析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音樂審美[J].大眾文藝,2018(03):10-11.
[4]夏川.音樂審美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分析[J].大眾文藝,2017(08):8.
[5]葉蔥蔥.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音樂創作的突出問題及應對策略[J].北方音樂,2015,35(06):207.
[6]徐海飛.深入群眾,創新文藝形式——淺談民間音樂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J].現代國企研究,2016(02):284.
[7]王善虎,張國學,杭天惠.基層群眾音樂文化的形勢與對策[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136-140.
作者:王澤亮 單位:重慶市梁平區文化館
- 上一篇:自媒體時代群眾文化新形式探析
- 下一篇:幼兒園古詩詞吟唱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