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及建議

時間:2022-11-29 09:57:04

導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及建議

[提要]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和發展機遇,提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策略應當是加強平臺化戰略,以創新驅動發展,通過以空間為載體、以服務為抓手、以股權為紐帶,將園區發展成為特色產業集聚平臺、一站式投融資平臺和多元專業服務平臺。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平臺化戰略

“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向高質量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挑戰,作為各地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文化創意產業在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文化產業的載體和窗口。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高速發展,促進了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創新融合,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升園區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園區由要素集聚空間向創新發展平臺轉變。

一、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現狀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區域文化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文化資源、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一)總體情況。截至8年底,我國文化產業園區數量已突破3,000家,并已形成六大區域性文化產業集群區:環渤海文化產業集群(以北京為核心)、長三角文化產業集群(以上海和杭州為核心)、珠三角文化產業集群(以廣州和深圳為核心)、滇海文化產業集群(以昆明、大理和麗江為核心)、川陜文化產業集群(以西安、成都和重慶為核心)以及中部文化產業集群(以長沙為核心)。各類文化產業集群在為區域經濟增長帶來新動能的同時,也在助推區域經濟的綜合提升與協同發展。近5年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行業市場規模(按收入計)呈增長趨勢,由5年的4,00.6億元上升至年的5,2.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7.0%。未來,伴隨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融合、服務功能延伸,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行業市場規模將以5.6%的年復合增長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預計4年可實現6,88.4億元。(二)存在的問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以下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第一,園區建設缺乏規劃,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發展后勁不足。產業園在開發前缺乏整體的頂層設計,創新不足,存在產業定位不明確、園區功能區規劃不合理、產業鏈關聯度不高等問題。由于優惠政策趨同、入住門檻不高、缺乏品牌特色,導致園區入駐企業流動性大,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第二,園區文化產業孵化功能較弱,產業集聚效應不明顯。園區全產業鏈孵化體系不健全,沒有形成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服務鏈條,高質量文化供給不足,有的甚至地產經營收入所占的比重遠超過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的比重,房地產色彩濃厚,對文化產業的孵化流于形式。第三,園區運營模式趨同,服務缺乏專業化。園區運營服務是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大部分園區在企業孵化、企業資源對接、專業化咨詢等園區運營增值服務方面嚴重滯后,難以吸引企業入駐和幫助企業規?;l展。園區運營亟須由單純的土地運營、滾動開發、保姆式服務向綜合的產業開發、主動式管理、提供增值服務的發展模式轉變。

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機遇

(一)政策有力引導。年2月,國務院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年5月,國務院正式的《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包括加強產業布局統籌協調,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實施現代服務業優化升級行動,加快推進園區綠色升級,推動發展數字經濟,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等6項舉措。同時,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級開發區建設主體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要堅持一手抓建設發展、一手抓規范管理,在全國合理布局一批特色鮮明、主業突出、集聚度高、帶動性強的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重點培育壯大一批品牌文化產業園區和品牌運營機構,形成面向區域和行業的協同創新平臺、促進文化企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兑巹潯诽岢隽藝壹壩幕a業示范園區(基地)提升計劃,預計“十四五”時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將達到家左右,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達到0個左右。(二)科技文化發展。近年來,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線上消費規模擴大,衍生出多樣化的內容形態,數字出版、數字教育、數字音樂、VR/AR等新興業態快速增長,文化創意企業百花齊放,致使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形態更豐富;另一方面新興技術助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向智慧園區方向升級,從園區基礎設施、運營管理、園區招商、企業服務、金融服務等方面實現科技化、智能化、一體化升級,提高園區服務、運營能力,降低園區運營和管理成本,推進園區協同管理和集約化發展。(三)金融支持加強。目前我國已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文化產業園區及其相關產業融資渠道逐漸拓寬。除了傳統的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各地銀行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文化企業的金融創新舉措,如建立文化銀行、推出“文創貸”“創意貸”“藝創貸”等融資服務,同時探索健全文化產權交易所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如深圳和北京成立“文化四板”,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更合適的融資平臺。上市募資、資產證券化等融資方式也逐漸登上舞臺。0年8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標志著境內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正式起步。1年6月21日,國內首批九只公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產品正式上市交易?;A設施公募REITs對產業園區而言,可以說是園區運營商自身運營管理能力的IPO。符合條件的產業園區可實現IPO、REITs試點的兩大政策,為產業園區解決當下融資難問題和實現轉型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另外,主要從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策劃定位、設計、改造、招商和運營管理的輕資產公司也開啟了上市融資的新方式,如錦和商業就于0年4月登陸了A股,成為園區行業上市第一股。資產證券化方面,如廣州開發區就依據園區企業擁有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許可方式形成的預期收益現金流,嘗試發行了兩個價值約億元的證券產品。

三、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建議

目前,產業園區已逐漸從片面的硬環境建設走向全方位的營商環境優化,正在用平臺經濟的思維打造園區的平臺內涵。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應當加強平臺化戰略,以創新驅動發展,通過以空間為載體、以服務為抓手、以股權為紐帶,將園區發展成為特色產業集聚平臺、一站式投融資平臺和多元專業服務平臺。(一)以規劃指方向:形成特色產業集聚平臺。促進產業集聚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的題中應有之義。產業園區應充分利用國內外智庫,會同地方政府,結合當地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等,對產業園區進行整體規劃、科學定位,同時在園區開發過程中牢牢把握產業發展方向,聚焦產業發展前沿,不斷提升產業集中度。產業園區要從簡單的企業數量集聚向特色要素集聚、上下游產業鏈集聚轉型升級,從而形成特色產業的供求市場,構成配套集群的產業群落,既為企業節省成本、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園區的產業專業化發展,提高整體附加值。一是培育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區。管理者應綜合考慮資源稟賦、文化業態、發展潛力、區位優勢等要素,明確園區發展主題和主導產業,打造特色園區。比如上海張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全國知名度和集約程度最高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一,就形成了數字出版、文化裝備、動漫游戲影視、數字創意技術四大產業集群。園區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式發展模式體現了強勁的創新活力,實現了以IP為核心的網絡文學、視聽、游戲、動漫及周邊多元產品全產業鏈融合;人工智能、VR/AR等先進技術與文化內容融合;手機、電腦、智能終端等多媒體媒介融合;產業、技術、平臺的跨界融合。7年,張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總計有入園企業6家,全年營業收入達億元,連續5年復合增長率大于18%,截至7年底,園區內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40家。二是打造完整文化產業生態鏈的集聚地。在引進企業時要充分考慮包含原創、制作、版權、運營、銷售等環節在內的產業鏈的完整性,重點發展主導企業或主導企業群,通過圍繞所確定的或要培育的主導產業及其上下游產業進行全產業鏈招商,以打造園區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自6年以來,張江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四大產業集群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均涌現了領軍企業,建立了強大的產業集群,包括原創內容生產鏈、內容運營鏈、底層技術提供鏈、終端顯示開發鏈和配套支持產業鏈,并加速以“文科融合”帶動產業增速。原創內容生產鏈匯集河馬動畫、閱文集團、Bilibili動畫等優質內容生產企業;滬江、喜馬拉雅FM、蜻蜓FM、特贊等企業助力內容運營鏈;眾人科技、七牛云、達觀數據等技術驅動企業為底層技術提供鏈保駕護航;小蟻科技、微鯨、青橙等企業為終端顯示開發鏈加大馬力;WiFi萬能鑰匙、拍拍貸、百度等企業在配套支持產業鏈方面成為支撐產業發展的堅實后盾。三是形成文化科技融合發展集聚空間??萍际俏幕瘎撘猱a業園區創新發展的源泉。數字化與智能化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產業轉型升級有很大影響,園區應加強自主創新活力,形成以技術為驅動,以內容為引導,以企業為實體,以應用為目標的科技文化新業態。(二)以孵化帶發展:強化園區投融資平臺作用。如果說強化區域產業鏈運作,打造特色產業鏈模式是對園區進行產業運作,則通過投資手段孵化有發展潛力的入園企業,未來通過企業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或者上市,實現資產增值并收回投資則是進行投資運作。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應當更好發揮作為投融資平臺的孵化作用,助推園區競爭力的提升。一般來說,根據產業園區發展的規律,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特征,產業園區能為入園企業提供的投融資服務包括:爭取政府資金、幫助獲得銀行貸款、風險投資培訓、支持境內外上市、協助發行債券、信托計劃,等等。而用投資方式進行園區運行,不僅有利于對產業的孵化,還拓寬了產業園的盈利來源,將對園區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其中以張江高科最為典型。在張江高科看來,對創業企業進行投資不僅僅是提供資金,還要提供產業資源和專業服務,因此投資不能“單打獨斗”,而要“搭建平臺”。其奉行“用做生態的方式做創投”,強調建立直投與基金并舉、投資和貸款聯動的科技金融服務鏈。4年底,為了更好地服務創業創新企業,張江集團以張江科投為母體,整合旗下小額信貸,孵化器,創業培訓等資源,建立張江集團投貸孵學平臺。成員單位包括張江科投、張江小貸、張江孵化器、張江藥谷平臺和張江創新學院,營造投貸孵學功能復合、構造全價值鏈創業服務生態的創新試驗。通過將創新的中小企業所需要的投資、貸款、孵化、培訓等產品有機結合,更有效率和更低成本地為企業提供服務。投貸孵學平臺以孵化服務為信息觸角和流量入口,以投貸聯動的金融服務實現回報。努力成為投貸孵學功能組合、陪伴創業者成長的全價值鏈創業服務平臺,實現良性循環,形成園區自身的飛輪效應。直投之外,張江高科還以投資子基金的方式,深化與投資領域的專業團隊合作,學習和借鑒市場化運作模式,共享投資信息和投資經驗,擴大共同投資的可能性。此外,張江高科擁有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通道優勢,如A股主板、創業板、新三板、股交中心及其科創板形成了張江高科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通道,有利于被孵化企業的上市募資和張江高科本身的退出。張江高科成功構建了“服務+資本”下的創投孵化體系,不但自己直投,還能撬動社會資本的力量共同參與,加速培育企業成長。(三)以服務促連接:建立多元專業服務平臺。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產業鏈和運營模式的不斷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運營將更加注重公共服務平臺和專業技術平臺的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和專業技術平臺為入駐企業提供產品孵化、展示推廣、技術交易、人才培訓、投融資、創業培訓、公共技術、政策及法律咨詢等專業化服務,同時提升園區的綜合競爭力。文化創意產業有很多不同于其他產業的特點,如輕資產融資難、知識產權保護難、數字化版權交易難、行業交流需求大等,完善相關的公共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既是為企業提供服務,也是為產業提供孵化基礎。以張江文化創意產業園為例,張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借助政府給予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構建了技術性公共服務平臺和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產業和產業鏈的形成。技術性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動漫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影視后期制作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提供設備租賃、委托開發、專業培訓、節目拍攝、后期制作、欄目包裝等為企業提供服務和支持。投融資公共服務主要指上海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和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擔保公司,為園區發展提供融資擔保等的投融資服務。此外,張江集團的投貸孵學平臺擁有覆蓋張江園區主導產業3個國家級孵化器,超過萬平方米的創業空間,配備符合產業定位的專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張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為構筑園區產業運營的護城河,一是推出免費的上海數字作品版權登記保護應用平臺,為初創階段的小型文創企業提供儲存空間和知識產品的可靠版權證明,同時為有上市需求的大眾型企業提供有效的資產證明;二是組織產業沙龍共享優質資源,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機構之間社交的平臺、合作的孵化器。

四、結語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我國文化產業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園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高質量發展要求園區通過自身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平臺化戰略,是園區創新發展的主要趨勢,也是園區發展與參與競爭的主要手段。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應當加強平臺化戰略,在平臺經濟發展上取得突破,實現資源在更高層次的平臺優化整合,以此培育出能夠引領發展、形成新的生產力的企業。

主要參考文獻:

[1]楊劍飛.文化產業園區生命周期研究———基于中韓園區的對比[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6.

[2]向鵬.孵化科技企業:生于科技長于金融[J].高科技與產業化,(12).

[3],廖卓嫻.湖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與建設路徑[J].經濟地理,(02).

作者:耒婭 單位:中南出版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