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藝術的作用

時間:2022-09-27 10:59:22

導語:本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藝術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藝術的作用

摘要:城市公共藝術應有效地挖掘本土文化元素,與當代設計完美融合,同時公共藝術作品的征集應具有更開闊的視野,并以滿足公眾的愿望為主要出發點,設計規劃上具有區域性、整體性,這樣的公共藝術才是公眾所喜聞樂見的。

關鍵詞:公共藝術;本土文化;藝術;傳統文化

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使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但軟實力相對落后。隨著中國城市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外來文化直接影響著中國的城市建設,原有的中華文明古國城市建設變得更加“現代化”,但隨之也產生了負面影響。比如一些城市為了體現“現代化”,毀壞了古跡原有的自然文化風貌,使得城市形象逐漸失去了特色,愈加趨同化。如何挖掘本土文化內涵,使城市具有獨有的品格與魅力,已成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

1城市公共藝術應挖掘本土文化元素,與當代設計完美融合

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公共藝術是一種文化元素的載體,它具有美學及象征意義,它以一種象征意義的符號來表現與傳承城市的歷史文脈。城市公共藝術的創作題材、表現形式等都體現著該城市的文化內涵。將本土文化元素與當代設計完美融入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是公共藝術總的發展趨勢。將本土文化元素與當代設計完美融入城市公共藝術,展現文化地域特色,每處公共藝術都仿佛留存著文化的痕跡,成為藝術生命的載體,每一個細節都折射出超越本身之外的文化藝術內涵,將本土文化元素結合得恰到好處,這就是文化立體多義的魅力所在,以形象彰顯文化,以實體再現歷史。留存的實體成了人們洞悉歷史的窗口,也成為城市文化自信的縮影,見證并述訴說著城市兼收并蓄的開放姿態、百花齊放的繁榮氣象。1.1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雕塑設計中的應用。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公共藝術不乏優秀的案例。例如,陜西戲曲大觀園位于西安大雁塔北廣場東側的休閑區,是一座展示陜西地方戲曲文化的主題公園。通過提線木偶雕塑、皮影戲雕塑等景觀小品,將戲曲藝術與當代設計藝術完美融合,展現陜西地方戲曲的獨特魅力,如著名的《弦板腔皮影戲》雕塑。此雕塑是戲曲大觀園中的彩繪雕塑,是陜西地方戲曲重要的劇種——弦板腔皮影戲。皮影藝人與紗幕的當代設計手法與傳統皮影的完美融合,既展現了西安皮影文化,又能夠觸動當代人的審美情趣,使游客流連忘返。1.2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井蓋設計中的應用。井蓋視覺設計在世界各國都得到極大的發展,尤其在日本,井蓋設計得到了廣泛而獨特的發展,各個城市、鄉鎮、農村自行設計具有本地特色的井蓋,而且大多數圖案都不重復,五顏六色的井蓋極富設計感。比如日本函館市的井蓋,顏色對比極其強烈,為城市增色不少,同時井蓋上的名勝古跡還會告訴你這個城市什么最著名,什么最好玩,有的井蓋還具有導視功能,方便外地人游覽觀光;日本動漫偵探柯南形象的井蓋,其漫畫作者出生在大榮町,井蓋上的漫畫柯南形象成為該城市的代言人;北海道函館市盛產墨魚,井蓋上印有三只跳舞的墨魚娃娃,其造型會告訴你當地的盛產。井蓋儼然成為日本的城市名片,發展成為一門藝術、一種特殊文化。這種以本土文化元素與當代設計的完美融合設計的井蓋,增加了城市的文化氛圍,對城市的宣傳大有裨益。從上述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城市公共藝術盡管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藝術表達是多元的,但總體上是公共藝術的地域性與當代性的完美融合。這種當代性是在地域性的基礎上更加關注當代的經濟、科技、文化以及審美觀念的多元發展的新變革,更加關注創新性,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只注重地域性,展現地域文化特征而忽視當代性的開放、創新、進步,這樣的公共藝術是保守的,對公眾而言是乏味的?;蛑蛔⒅禺敶远雎缘赜蛐?,這樣的公共藝術是徒具其表,缺乏可持續發展、缺乏人情味的,猶如無根的花朵遲早生命枯竭,對公眾而言是缺少文化之根的。從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來看,公共藝術由單純的城市公共空間營造逐漸轉向城市文化的建構與展現,并具有當代性,這樣的公共藝術承載著該城市的歷史文化印記,同時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感,使市民有歸屬感與自豪感,對提升城市鮮明而獨有的城市形象、提升經濟與文化內涵、吸引游客具有重要意義。

2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公共藝術應具有開放性、民主性、區域性、整體性

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城市的開放性、多樣性與包容性,這樣的城市才更具吸引力,芝加哥著名的千禧公園不同項目是由來自全球的藝術家設計完成的,這種國際視野使其獲得了諸多獎項。在目前“創新驅動型”經濟的時代,城市公共藝術一定要具有國際視野,并且能夠跟上并引領時代潮流。有吸引力的城市不一定是大城市,卻一定是具有多樣性、包容性與開放性等現代都市風格的城市,公共藝術作品的征集更應具有這種開闊的視野,在此征集中更是對城市進行了廣泛而大力的宣傳。公共藝術作品應在公眾、藝術家、政府部門在相互交流下建立了良好的政治氛圍下完成,它是檢驗公共藝術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指標。公共藝術所服務的對象是公眾,而非藝術家自身對公共藝術的藝術表達,不必太過考慮公眾的喜好,所以公眾應具有使用公共藝術作品的決定權,政府部門擔任公共藝術作品實現的組織者,協調各方順利進行,滿足公眾的愿望以體現民主性,這樣的公眾藝術作品才是公眾所喜聞樂見的。城市公共藝術因其設置在城市公共空間中,所以受到其存在的城市空間環境的制約,城市公共空間的類型有商業區、生活區、休閑區等,商業區也分為綜合性商業區和專業性商業區,不同類型的區域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同功能的街區、巷道使用的元素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除了符合地理環境外,還要與人文環境相適應,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民群眾需求的內容也在不斷變化升級,從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逐漸演變為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人的心理需求和審美標準發生很大的改變。城市公共還應具有其城市區域的文化內涵與與時俱進的設計理念,以滿足公眾的心理需求,彰顯著該城市區域的文化特色。

公共藝術的實施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保障和制約,如美國的“公共藝術百分比”政策,主要是指政府用立法的形式,從工程建設投資資金中提取一定比例,應用到城市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和建設當中。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部分發達國家普遍認同了“公共藝術百分比”政策,它對塑造城市環境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整體改善人文特色與城市人居環境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城市公共藝術要長期健康發展,應做好整體規劃工作,這樣才能使城市公共藝術快速發展。

3結語

城市公共藝術應挖掘本土文化元素與當代設計完美融合,這種承載著城市歷史文脈且具開放性、民主性、區域性、整體性、創新性等的公共藝術,才是城市產生創新活力、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作者:張冠宇 徐陽會 單位: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何小青.公共藝術與城市空間構建[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李建盛.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