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剪紙文化保護與創新探索

時間:2022-02-10 03:13:37

導語:民間剪紙文化保護與創新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剪紙文化保護與創新探索

摘要:滿族剪紙是傳統民間技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闡述了滿族民間剪紙的歷史淵源、特點以及發展現狀,通過完善法律制度、保護剪紙圖案、拓展宣傳途徑以及找準市場定位幾個方面探討了剪紙文化保護創新措施,目的是推動我國傳統民間技藝的延續和傳承,希望能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有效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滿族;民間剪紙文化;保護;創新

一、引言

滿族剪紙是一種民族民間藝術,其在風格、圖案、技藝、語言上都獨具特色,且隨著地域的不同,藝術表達上也略有不同。滿族剪紙收藏價值和藝術造詣極高,但是現階段在傳承和發展中卻受到了阻礙,如何順應時代的發展,確保傳統民間技藝的保護和創新是筆者探討的主要內容。

二、滿族民間剪紙的歷史淵源

滿族剪紙最初源于明朝民間,而后初期女真人造紙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剪紙文化的進步。滿族人信奉薩滿教,剪紙中的圖騰就是其最初表達對神靈的信仰和尊崇的主要代表形式,滿族入關也將剪紙文化推向了鼎盛時期。迄今為止,滿足剪紙文化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在眾多民間藝術品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滿族剪紙主要工具是剪刀和刻刀,將構思的圖案紋飾刻畫在紙上,惟妙惟肖,生動逼真,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剪紙藝術按地域分化成南派和北派,風格特點差別較大。南派喜婉約,剪紙靈秀精巧,柔美親和;北派愛豪放,剪紙簡練粗狂,活潑大方。而滿族剪紙歸屬于北派,在東北、華北一帶較為盛行。雖屬北派,但地域不同,剪紙風格也略有差異,如河北豐寧地區綜合了南北剪紙文化的特色,豪邁粗狂中不失細膩柔和,而東北地區如長白山剪紙則北方特色濃厚,將祭祀活動作為選材圖案,將滿族舊時傳統習俗都刻畫在作品上,為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野祭》、《祭祖》等[1]。

三、滿族民間剪紙的特點及發展現狀

滿族民間剪紙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滿族剪紙題材多圍繞薩滿祭祀等,是對滿族原始信奉文化的傳承。作品一般古樸、凝練、粗狂,很多圖騰符號的造型都別具一格,為古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參考條件。其二,剪紙作品質樸無華,極具生活氣息,作者將對生活的感悟和對古文化的傳承融入到了剪紙中,向往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表達著對萬物生靈的尊重感恩。其三,滿族民間剪紙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如農耕文化、宗教文化、游牧文化及山林文化等等。以醫巫閭山剪紙為例,既有滿族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又有農耕的生活氣息,所以滿族剪紙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結晶??墒请S著時代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沖擊,滿族民間剪紙的傳承和發展遇到了瓶頸,一方面在于傳承方法守舊單一,多為家族世代傳承,傳播范圍小且局限性強,而現階段的快節奏發展導致資源更新速度較快,文化傳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社會關注度不高,很多群眾沒有認識到傳統民間技藝傳承的重要性,關注者更是寥寥無幾。

四、滿族民間剪紙的保護與創新措施

(一)完善法律制度。非物質文化異常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傳承和保護的重點對象,雖然文化技藝本應依靠口傳心授來延續和傳承,但必要時期應采用必要方法來確保剪紙文化的良性發展。民間藝人屬于弱勢群體,立法應從保護剪紙版權出發,保護民間藝人,保護民間作品。就當前市場趨勢來講,為了確保民間技藝的流傳和延續,進入市場是其適應時展的必然趨勢,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產權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所以我國應出臺相關法律,為滿族剪紙以及眾多民間技藝的傳承營造健康和諧的環境。除此之外,政府應對滿族剪紙的傳承和保護提高重視,發揮對市場的監督和管理作用,“搶救”瀕臨消失的剪紙文化,加大資金的投入,為民間剪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二)保護剪紙圖案。滿族剪紙別具一格主要在于其圖案別致,寓意深刻,因此要注重剪紙圖案的傳承和創新。以醫巫閭山剪紙文化為例,寓意著對神靈的尊敬和崇拜以及對人丁興旺,生活富足的渴求。滿族剪紙起源于原始習俗,最初表現形式為木雕、石刻,后為在獸皮上繪畫、雕刻,最后發展成了剪紙文化。滿族剪紙有幾個代表類型:拉手人、媳婦人、通天樹、青牛白馬等,也是后期從神靈信奉題材逐漸轉變為源于生活題材的主要體現。作品種類繁多、覆蓋范圍廣、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傾注了藝術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呈現出了或凄美、或壯麗、或柔情、或剛烈的風格特色,表達著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可以說圖案是剪紙的骨髓,而注入的情感是剪紙的靈魂[2]。新時期,剪紙圖案和選材上也要有創新意識,既要保留滿族民間風格,又要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創新不是模仿,而是在滿足大眾審美需求的同時保留本真,推進作品的時展。比如滿族剪紙與現代設計的結合?,F代設計有室內裝修、產品設計、平面設計等多個方面,使剪紙文化既不失本真,又添加了時尚元素,在設計品流通的同時獲得傳承和發展。室內裝修注重主題風格,加入滿族剪紙這種傳統元素能營造出藝術氛圍,而設計形式可以是掛畫、墻繪、卷軸等;產品設計如鑰匙鏈、小掛件、小玩偶等,將剪紙文化與產品融為一體;而平面設計即是在海報或網頁中加入剪紙紋路和圖案,使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之間碰撞出藝術火花。(三)拓展宣傳途徑。首先,教育宣傳。滿族剪紙及各種民間技藝應走進校園,成為美術課程中的一部分。中小學生年紀小但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因此,學校應重視滿族剪紙文化在手工課堂的引入,提高學生對傳統藝術的敏感性和認知度,通過技藝的傳授來擴大傳承范圍,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奠定基礎。除了對剪紙理論文化的滲透外,要注重剪紙技巧的傳授,如回云紋、水波紋等邊樣的剪裁方法,滿族剪紙集中地區應提供專業的教學條件,比如大學增設選修課程,成立滿族文化研究協會,定期舉辦剪紙藝術探討會議,開展評選競賽活動等,激發學生對民間剪紙技藝的認同感和積極性。學校還要聘請專業民間剪紙藝術家,為學生講解剪紙手法和滿族文化,推動技藝在年輕人群中的傳播,使滿族剪紙作品更具活力。地方政府也應加強推廣力度,通過推動剪紙藝術在社會活動中的應用,扶持傳統文化,優化發展渠道。其次,新媒體宣傳。網絡技術具有信息傳遞的即時性和高效性,打破了傳統媒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雙重局限性,因此,滿族剪紙文化也應借助新媒體獲得發展和創新。研究協會應建立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將剪紙文化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推送相關咨詢,為剪紙藝術愛好者搭建溝通的橋梁。此外,新媒體還有信息傳遞的雙向性,愛好者可在下方評論和交流,增強信息的關注度,再通過群眾之間的互動傳播為藝術的傳承提供有利條件[3]。(四)找準市場定位。滿族剪紙保護和創新中重要一環是優化市場環境。以豐寧剪紙為例,應結合消費者需求和時展特點創造出不失本真風格又符合大眾審美觀念的藝術作品,要從尋找市場定位出發,將市場分三個等級,高端、中端和低端,對應的受眾群體皆為不同,作品的風格特點以及表現形式也有所差距,要確保剪紙作品在市場上的適應性,通過商品流通來提高民眾的關注度和認知度,占據藝術品市場的一席之地。國民經濟的發展使人們逐漸從物質追求轉變為精神追求,也給藝術作品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了機遇。滿族民間剪紙應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充分滲透到消費者的精神領域,占領市場環境,還要讓傳統文化弘揚到國際領域,讓更多外國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旅游為媒介,實現藝術作品的流通和民間技藝的傳承。

五、結論

總而言之,滿族民間剪紙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而且其中對圖案的生動刻畫和自然和諧的布局審美感極強,所以應完善保護和創新措施,健全傳承制度,拓展宣傳路徑,探尋市場需求并將保留剪紙圖案的風格特點,使其在傳承中不忘創新,創新中不忘初心。

【參考文獻】

[1]徐藝.遼寧滿族民間剪紙藝術中的文化功能與內涵淺析[J].大眾文藝,2017(10):50.

[2]姜萬里.長白山滿族剪紙藝術的傳承和保護——以吉林省通化市為例[J].大眾文藝,2016(14):44+162.

[3]劉健,李艾.滿族剪紙文化的教育傳承與保護研究[J].設計,2015(07):100-101.

作者:化越 單位:大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