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發展策略研究
時間:2022-05-22 11:16:12
導語:海洋文化發展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西北部灣地區海洋文明歷史悠久,從古至今,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架起通往東南亞的橋梁,筑起了“海上萬里長城”,抵御外侵,保衛祖國邊疆,形成文化深厚、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的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當代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現實困境,尋求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路徑,推動廣西沿海城市的開發開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概況
海洋文化作為引領時展的“藍色文化”,伴隨著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提出,有關海洋文化的研究成為熱點。廣西具有獨特的沿海沿邊區位優勢、一系列國家開發開放戰略平臺優勢,如北部灣大開發、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與東盟國家及東南亞的區域合作等,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及研究勢在必行。1、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概述。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是由北、欽、防三個沿海城市構成的新月形中樞地帶。近來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成為研究熱點,各沿海城市積極實施以海洋文化名城的發展戰略,傾力打造海洋文化產業品牌。那么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號是什么呢?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不僅包含海灣、海灘、海洋生物等自然生態資源,還包括海洋歷史人文遺跡、海洋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海洋人文歷史資源。能夠代表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精髓的主要有:以北海疍家人為代表的漁獵文化,以京族為代表的海洋少數民族文化,以山口紅樹林為代表的海洋濕地文化,以三娘灣海豚為代表的海洋生態文化,以潿洲天主教堂為代表的海島宗教文化,以北海騎樓老街為代表的開埠通商文化,以合浦珍珠為代表的南珠首飾文化,以合浦大漢古港為代表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等,以上北部灣海洋文化精髓不僅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且極具廣西各沿海城市歷史文化中海洋活動的地方特色,能夠反映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基本概貌。2、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特點。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有哪些獨特之處呢?總的來說,廣西北部灣文化呈現兼容并蓄、外向開放、多元異質等特點。追溯歷史,北部灣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漢代的合浦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是最早的對外開放的窗口,又是漢王朝在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文明交流的中心,曾經的繁榮輝煌奠定了北部灣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蘊;廣西北部灣地處中國南海的西北端,西鄰越南,被中越兩國的陸地和海南島所環抱,是一個半封閉的海灣,沿岸島嶼繁多,有平原也有山地,形成別樣的海疆風貌特征;廣西北部灣地區多民族雜居,多元文化交融,中原文化、高原文化、外來文化和海洋文化長期共生互榮,在地緣、方言、習俗等方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那么作為精神層面的海洋文化,應該以怎樣具體的“性格魅力”來更好地服務于北部灣海洋經濟的開發?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現狀又是怎樣的?
二、現階段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困境
當今時代,北部灣海洋文化面臨著創新與發展的重大歷史任務,面臨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海洋文化內在邏輯角度看,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三方面。1、海洋文化意識不強。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長期以來處于被忽視的地位,其獨特價值無法充分彰顯,北部灣地區的民眾也缺乏對海洋文化品牌的足夠了解和重視,造成了社會對海洋文化意識的缺失。同時,廣西屬于后發展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結構失衡,工業化城市發展模式破壞了生態環境和精神生態,影響到主體海洋文化的發展觀念和創新意識,直接導致了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滯后。2、海洋文化發展專業人才匱乏。專業人才在海洋文化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如果海洋文化發展的人才體系建設滯后,勢必成為制約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的絆腳石。當前,廣西海洋高等教育發展落后,涉海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較少,與發達省份差距很大。海洋文化科研人才也無法跟上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形勢,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都無法令人滿意;海洋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數量較少,結構不合理、專業化程度不強;政府的決策和規劃缺乏前瞻性,項目策劃缺乏新意和創意,無法做大做強海洋文化品牌,對企業而言,也缺乏熟悉文化產業運作及經營管理經驗豐富的高素質人才,缺乏競爭力;對文化創意創作人才的激勵機制不健全,降低了創意創作的熱情和質量。3、海洋文化開發水平不高。北部灣海洋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還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存在急功近利、涸澤而漁的情況。主要表現在:(1)傳統優秀海洋文化品牌日漸沒落,缺乏創新,競爭力弱;(2)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的盲目性較強。地方政府和企業缺乏對本地海洋文化現狀的充分調研,定位不準,盲目借鑒發達地區海洋城市開發的經驗模式,忽略了本地海洋文化特色,造成海洋文化內涵缺失,可持續性發展遭破壞;(3)對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遺跡的保護重視不夠,缺乏對海洋文化資源內涵的挖掘,科技附加值低,如海洋休閑運動項目的開發形式單調,層次低端,游客的部分高端需求無法滿足。以上現實問題是廣西海洋文化發展的重大障礙,也是構筑當代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重大挑戰。
三、延續海洋文化的生命活力,積極探尋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的策略
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要盡快完成現代轉型,破除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發展困境,找到實現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的路徑。1、全面提升海洋文化意識。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發展面臨的種種困境,歸根結底是缺乏海洋文化意識,只有不斷發揮海洋文化主體的創造性、批判性和超越性,通過充分發掘廣西海洋文化的內涵與文化特色,以達到對北部灣海洋文化的自知與自信,逐漸培養優秀的海洋文化意識,實現當代廣西海洋文化構建的主體自覺。要加大新聞媒體的宣傳,豐富形式,同時政府政策進行合理引導,高校加大科研成果的研究和轉化,積極尋求政府、社會和高校三方的聯動合力。2、加強海洋學學科建設與專業研究。廣西北部灣地區有必要大力建設和發展海洋學學科及相關學科,培養海洋研究與應用開發人才。一是在廣西高校設置海洋學及相關專業,提升海洋科學研究的專業基礎理論及應用研究;二是在高等??萍夹g教育與高職教育中設立海洋學院或學校,在一些科研院所設立海洋專業及相關學科專業的研究機構。慎重考慮如何整合資源優勢、統籌協調海洋學科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強海洋學科的基礎理論建設與應用研究。3、加大對海洋文化遺跡的保護力度。政府和社會要合理統籌,高度重視保護北部灣海洋文化遺跡的工作:(1)加強對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隨著廣西沿海經濟的開發,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對海洋生態造成了不可再生的破壞。政府層面要進行科學的政策引導,通過主流媒體宣傳推廣,并引進相關專業人才,強化海洋生態倫理觀;(2)做好北部灣海洋文化遺跡的全面、系統普查工作,登記造冊,加大研究,對分布零散的北部灣海洋文化遺跡進行合理整合,有針對性地進行保護開發;(3)廣西北部灣地區政府要加強與高校的協同科學研究,政府加大對研究經費的支持力度,高校積極攻克研究人才和研究成果難題,切實達到實效;(4)與東盟國家創辦聯合大學,拓寬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路徑,建立海洋文化遺跡科學保護的專業人才機制。4、重視海洋文化的創新與發展。著眼于海洋文化的創新與發展,積極挖掘廣西北部灣地區民俗文化的海洋特色,如防城港端午節龍舟賽活動中彰顯的海洋生命力和熱情活力,防城港龍舟版“速度與激情”,超越了過去僅是對海洋的敬畏感,承載了更多的駕馭海洋的自信和狂歡。淡化民俗文化的自然色彩,增強北部灣海洋民俗文化的人文意識,合乎社會規范,建設現代化的北部灣海洋特色民俗文化,既保留原型文化的精華,又提煉具有區域特色的人文規范性,將民俗節慶的意義升華到符合區域社會功能與精神訴求的人文色彩上,如防城港推出的國際龍舟節,可以打造成聯結北部灣華人華僑、遠航游子與故鄉的靈魂紐帶。5、大力發展海洋文化產業。加快培育發展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產業,打造海洋文化高端品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地方政府聯手企業做好全面、充分的調研,統籌開發,挖掘本土海洋文化特色和潛力,對北部灣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做出合理定位,追求產業發展的效益與質量,形成特色海洋文化優勢互補、集群化、可持續發展的態勢;第二,加強優勢海洋文化要素的整合和產業信息的交流,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持、網絡媒體宣傳,完善北部灣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第三,挖掘北部灣海洋文化內涵,開拓市場,延伸文化產業鏈。做好全方位的規劃,發展多維度、復合型海洋文化產業,滿足更高層次精神需求,健全文化產業的豐富性、延續性和開放性;第四,充分利用節慶活動,亮出海洋文化特色,打造知名品牌。如北部灣與東盟各國和地區傾力打造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平臺,有廣西北海的中國疍家民俗村,防城港的國際海上龍舟賽、端午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體育大匯展等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已成為北部灣地區經典的文化品牌,具有濃厚文化底蘊,提高了北部灣海洋文化的現實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吳小玲.廣西海洋文化資源的類型、特點及開發利用[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2]郭燕群.文化產業未來10年將成廣西千億元產業[N].南國今報,2010-01-14.
[3]吳錫民.廣西海洋文化研究[J].桂海論叢,2013(4).
[4]吳正慧.基于問卷調研的廣西海洋文化消費心理與行為分析[J].價值工程,2019(1).
作者:朱華麗 單位:中共防城港市委黨校
- 上一篇:公共文化服務閱讀空間研究
- 下一篇:高校引領區域文化發展功能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