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業文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07-25 11:03:06

導語:高校專業文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專業文化建設研究

為進一步提高專業文化建設質量、規范專業文化建設內容,引用與分析的相關研究文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重點選取了2012—2017年期間,公開發表的關于專業文化建設的文獻進行歸納整理、綜合分析。選取的文獻分別是2011年陳克文發表在期刊《教育與職業》上的《高校專業文化建設與發展分析》;2012年程恒堂發表在期刊《青春歲月》上的《高職專業文化建設探析》;2013年張新科、鄧虹發表在期刊《教育發展研究》上的《論高職教育專業文化》;2014劉敏發表在期刊《中國成人教育》上的《論高校專業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2017年上官敬芝發表在期刊《江蘇高教》上的《論高校專業文化建設的理論依據》。通過對所涉及的專業文化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期望以文獻分析研究為基礎,能夠發現與提出專業文化建設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全面開展專業文化建設實踐,創新專業文化建設與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一、研究者一致認為專業文化是專業之魂,對專業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研究者一致認為,專業文化是人才培養的環境,是社會文化、企業文化對接的橋梁。其次,認為專業文化建設是高職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認為專業文化建設水平將直接影響專業培養人才的質量。第四,開展專業文化建設將會形成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是關系到高職院校及專業自身的建設水平、關系到高等職業教育能否更好地滿足國家現代化發展人才需求的大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大部分研究者對專業文化的內涵進行了差別化定義

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專業文化進行了定義,分別界定了專業文化的內涵,其內容有所不同。陳克文認為,專業文化(ProfessionalCulture)是指行業、事業以及不同科學門類的不同專業所形成的文化體系。程恒堂認為,專業文化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一個專業在建設過程中所創造并逐步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作風、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張新科、鄧虹、劉敏對專業文化的定義較為接近,認為專業文化是指專業師生所創造、積淀并共享的,影響作用于職業生活的氛圍、環境、傳統、價值觀、行為習慣和標準的總和,是師生為實現既定的專業培養目標而承繼創造的物化并可視的條件保障系統,它是本專業所有成員共同的理念與追求的體現,潛移默化地指導與規范專業中每一個人的行為。上官敬芝認為,專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

三、大部分高職院校專業文化意識淡薄、專業文化建設缺失或內容單調

研究者對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專業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專業文化建設滯后現象且問題很多。陳克文認為,在高職教育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專業文化建設卻嚴重滯后,他在十個專業進行專業建設方案調研,包括英語、臨床醫學、會計學、金融學、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經濟學專業,每個專業從不同院校抽取10個專業建設方案,在100個專業建設方案中的建設目標、方向、定位、內容四個方面提取文化因子,目標環節文化因子為2.6%,方向環節文化因子為0.7%,定位環節文化因子為0.2%,建設方案內容環節文化因子為3.9%,由此可見,專業文化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最薄弱環節,導致在專業建設中出現“文化休克”現象。張新科、鄧虹認為,我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了懸置傳統教育的人文本位色彩,淡化文化底色,有嚴重的經驗主義和功利主義現象;劉敏認為,很多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過于注重知性教育而忽視人格教育,失去文化的哺育,專業人才培養就會出現方向偏差和“失魂”。程恒堂、上官敬芝沒有評價高職院校專業文化的建設情況。

四、主張不同的專業文化建設策略與措施

陳克文主張的高校專業文化建設的策略,一是強調個性元素與共性元素的辯證統一,提煉專業精神要體現以文化為視角,精心打造具有時代特征的專業文化,展示專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強調人的因素與物的因素的有機統一,人的因素具有主觀能動性,對物的因素起著主導作用;三是總體規劃與系統整合的科學運作,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進行總體規劃,并做到長期堅持、積極推進。程恒堂把專業文化建設過程分為三個步驟,即調研分析階段、規劃設計階段、實施階段。調研分析階段就是通過調研分析總結出專業的共同核心價值觀和行為習慣;規劃設計階段是在調研的基礎上形成專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和體系;實施階段是專業文化體系形成之后必須在專業建設運行中給予具體的實施,如此才會發揮專業文化的統領和規范作用,否則就會變成一場作秀罷了。張新科、鄧虹建議,高職專業文化建設應實行強化校企結合特性的實踐策略,并通過特定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來實現。主張專業文化建設要通過校企合作,引入企業文化的精髓,從而營養專業文化內涵,強化其工學結合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特性。比如,“雙導向、四融入、一驅動”辦學模式探索了專業文化特色實現路徑。上官敬芝總結的“標簽效應”理論、“態度形成機理”和“環境效應理論”為專業文化建設提供了理論工具,專業文化建設就是要為師生貼上專業標簽,明確發展方向與愿景,營造專業教育與成長發展環境氛圍,設置服從、認同、內化的約束管理機制,規范思想與行為,專業文化建設要依據這些理論,分步建設,整體推進。劉敏沒有談及專業文化建設的策略及過程。

五、研究者關于專業文化建設各具體特色的觀點與做法

陳克文除了表述高校專業文化的概念、建設現狀、建設策略之外,重點探討了高校專業文化建設對專業發展的利弊。在衡量利弊時,運用SWOT態勢分析方法對高校專業文化建設進行診斷,首先,明確影響高職院校專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因素并拓展開來,全面地掌握專業文化的內部與外部情況。其次,構造矩陣,思考策略。對專業文化建設各要素進行整合,了解內部的優勢和劣勢及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綜合分析專業文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恒堂主要探討了4個問題,即專業文化的含義、專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專業文化的功能、專業文化的階段,重點表述了專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包括三個層次及其關系:一是專業物質文化是通過教學儀器設備等教學條件建設、學生學習環境、生活環境、文化設施等物質現象體現;二是專業制度文化是具有專業特色的各種規章制度、道德規范和員工行為準則的總和;三是專業精神文化是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師生共同確立和遵循的專業意識、建設理念、人際關系和群體價值觀。三個層次中,精神文化負責支配人的行動,是專業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關鍵內核,精神文化層與物質文化層的中介是制度文化層;物質文化層和制度文化層是精神文化層的體現。專業文化的三個層面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組成了具有一定專業特點的專業文化。張新科、鄧虹主要論述了三個問題,即為什么需要專業文化、專業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專業文化的空間擴展。較新穎的觀點主要有:一是在表述高職教育為什么需要專業文化時,認為專業文化不是后來需要建設的,而是與專業同時出現的,并一直引導專業建設的方向、塑造專業精神與氛圍。二是高職教育專業文化具有空間擴展性,專業文化會融合行業文化,但不是簡單的依存,專業文化自身的良好發展具有能動作用,會反哺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職業文化、社會文化,促使其豐富與繁榮。劉敏主要論述專業與文化、專業文化建設的意義、專業文化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在談到專業文化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時列舉了很多實例,如代表國際工程教育改革潮流的麻省理工學院在21世紀末提出的大工程觀所提出的加強學生對工程專業文化與專業精神的認識的要求、以美國工程和技術鑒定委員會在其制定的標準中提出的畢業生需要具備的工程教育文化及倫理要求、以曾擔任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將求是作為校訓所蘊含了博大的文化精神、愛因斯坦的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論斷等,準確表述了我國是高等教育后發國家,在參考國外教育的模式時,不能只見表面制度,而不見內在的精神實質,導致硬實力建設取得很好的成果,卻在文化等軟實力方面存在欠缺。上官敬芝的文章引用了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與社會心理學家加里•斯坦利•貝克爾、社會心理學家凱爾曼、哲學家與教育家約翰•杜威、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約翰•華生等理論和研究成果,從專業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文化層面探究專業文化建設的理由,總結了“標簽效應”理論、“態度形成機理”和“環境效應理論”為專業文化建設提供了理論工具。

六、關于專業文化研究的不足之處

研究者關于專業文化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實踐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由于研究視野、深度及實踐經驗的局限性,筆者認為現有的關于專業文化建設文獻與研究成果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具體體現在:首先,專業文化內涵的理論研究深度和廣度不夠,有待進一步挖掘。一些教育研究者站在各自的角度、立場發表關于專業文化的看法,內涵界定不夠準確,目前沒有權威的、統一的定義,只有認可度較高的說法。其次,部分研究內容的停滯性,后期發表的文獻中有部分內容,直接引用了早期發表的文獻中的論述與觀點,重復表述沒有體現出在這些方面的研究進展和差異化。第三,關于專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關系問題,一些研究者把專業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來研究,兩者的關系沒有明確表述。第四,研究視角局限于學校內部,欠缺從外部社會的角度審視專業文化的建設問題,并促使外部社會力量參與學校專業文化建設的實踐。

參考文獻

[1]上官敬芝.論高校專業文化建設的理論依據[J].江蘇高教,2017(02):67-69.

[2]牛同訓.高職高專專業文化、課程文化研究綜述[J].中國冶金教育,2015(01):85-89.

[3]王木林.高職院校專業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4(12):33-34.

[4]劉曉宏.高職院校專業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以建筑裝飾專業為例[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2):22-23.

[5]王瑜.對高職院校專業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大觀周刊,2012(39).

作者:韓明輝 單位:大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