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文化閱讀推廣研究
時間:2022-11-01 11:34:28
導語:鄉土文化閱讀推廣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閱讀推廣是促進閱讀、傳遞價值理念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閱讀推廣工作,2014年以來,總理先后多次從國家層面倡導全民閱讀,要求圖書館乃至全社會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提供優質的閱讀內容,引導人民群眾廣泛開展全民閱讀活動,進而實現傳承文明、創新知識,提升中華民族綜合文化素質的目標。作為閱讀推廣的重要分支,鄉土文化閱讀推廣不但可以激活讀者的閱讀興趣,喚醒鄉土情感,還能促進價值認同,實現地方經濟文化的有益互動[1]。筆者從社會學角度出發,結合傳播營銷學原理,以泉州為例,探討圖書館開展鄉土文化閱讀推廣的路徑。精心篩選泉州地方文化元素的精華部分,并根據各種文化元素載體形態的不同特點,創新表達方式,靈活采用紙質閱讀、電子閱讀、視聽閱讀和行走閱讀等多種分類閱讀模式,開展全方位、立體式的泉州鄉土文化閱讀推廣活動。力圖在中華文明的整體框架下系統梳理、解讀并普及泉州地方文化知識,促進廣大讀者開闊眼界,感受濃郁的泉州地方文化氣息,有序認知、了解泉州輝煌的歷史、璀璨的地方文化和先輩們的“帆起共潮生”的開拓精神,進而喚起泉州民眾心中的鄉土情懷和對家鄉的文化自豪感,共筑美好的精神家園。
2泉州鄉土文化閱讀推廣的內容篩選
2.1鄉土文化概述。關于“鄉土”,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經說過:“中國的傳統社會是鄉土性的,是基層民眾生于斯、死于斯的地方”[2]。因此,“鄉土”也成為區域族群和基層個體的終身精神支柱,在人格塑造與自我認同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而鄉土文化則是指反映某一區域生態空間范圍內的物產資源、經濟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民間藝術、宗教信仰、鄉賢名人、名勝古跡的各種文獻和物質載體,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征、文化承載力和教育功能。2.2泉州典型鄉土文化元素的選取。泉州地處福建南部,是一個人文氣息濃厚的城市,于2013年獲評國內首個“東亞文化之都”。廣受好評的央視讀書節目《一路書香》的起始站就是泉州。筆者選取能充分展現泉州的風土人情,彰顯和傳遞泉州傳統文化本質精神的典型元素,即泉州“海絲”文化、泉州宗教與民間信仰、泉州歷史名人、泉州傳統戲曲、泉州特色服飾;結合現代閱讀推廣的先進理念和技術,開啟倡導泉州鄉土文化閱讀的書香之旅。
3文史類泉州鄉土文化的閱讀推廣
作為泉州社會變遷和泉州文化發展的歷史縮影,泉州文史類鄉土文化元素主要包括泉州“海絲”文化、泉州宗教與民間信仰、泉州歷史名人。圖書館可將傳統圖書導讀與動態行讀模式相結合,為文化賦能,引導讀者深入探索泉州文化發展的規律,在閱讀中獲得內心的充盈。3.1泉州文史類鄉土文化元素概述。(1)泉州“海絲”文化。作為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古代泉州同世界60余個國家存在貿易關系,因此泉州存在大量具“海絲”文化特征的古建筑和史跡。如反映泉州古代瓷器生產與海外貿易的梅嶺德化窯遺址;反映泉州海神崇拜的九日山祈風石刻、美山媽祖宮等,這些遺址經統計共有14處,共同構成泉州“海絲”文化重要歷史資源。此外,圍繞泉州“海絲”文化的古代詩詞更是不勝枚舉。如唐人張循之的《送泉州李使君之任》:“云山白越路,還珠入貢頻。市井十洲人,執玉來朝遠”[4],反映了古代泉州“海絲”貿易環境下,各國商賈在泉州往來頻繁的景象;又如唐人陸龜蒙的《引泉詩》:“凌風捩桂柁,隔霧馳犀船”[5];宋人王十朋的《提舉延福祈風道中有作次韻》:“大商航海蹈萬死,遠物輸官被八垠”[6]等,生動地刻畫了泉州人愛拼的商業冒險精神和敢于漂泊四海的英雄氣魄……目前,泉州“海絲”研究論著有十幾部,其中比較典型的有中國航海學會的《泉州港與海上絲綢之路》[7]、李玉昆的《泉州海外交通史略》[8]、李大偉的《宋元泉州與印度洋文明》[9]、吳遠鵬的《泉州與世界:文化交流與人物掠影》[10]等。這些研究論著從航海、造船、絲織、瓷器、貿易、天文、交通、海圖、宗教、華人華僑和海交人物等方面,生動地描繪了泉州作為宋、元時期世界東西方的貿易中心,帆榷濟濟、梯航萬國的繁華場景,展現了泉州“海洋文明”在崢嶸歲月里的興衰交替及其在中國對外“海絲”貿易的歷史地位和作用。(2)泉州宗教與民間信仰。在“海絲”貿易背景下,大量外國商賈往來泉州,他們所信仰的宗教也隨之在泉州播散,伊斯蘭教、喇嘛教、摩尼教、印度教等十幾個世界各系宗教均在泉州留下印跡,泉州也因此成為多元宗教文化中心。至今,泉州仍有清真寺、草庵、圣墓等保存完整的宗教遺跡以及大量宗教石刻碑文。此外,泉州民間信仰亦是繁盛,除關公信仰、觀音信仰外,還有清水祖師、玄天上帝、保生大帝等眾多閩南民間信仰,相應的祭祀廟宇,如關帝廟、真武廟、天后宮等更是香火不斷。其經典研究著作如吳文良的《泉州宗教石刻》[11]、吳幼雄的《泉州宗教文化》[12]對泉州的各種宗教碑刻做了詳盡地分析,展現了宋、元時期,泉州作為世界各系宗教的交匯中心,各系宗教與民間信仰在泉州和諧共處、文明競爭的歷史。(3)泉州歷史名人。泉州比較出名的歷史人物包括朱熹、李贄、李光地、鄭成功、余光中等,他們對泉州乃至整個中國都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1)朱熹(1130—1200),宋代著名儒學家、教育家,著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讀本》等,朱熹早年隨父在泉州生活、講學,其泉籍門人云集,統稱“清源學派”。因此,泉州又稱“二朱過化”之地。(2)鄭成功(1624—1662),泉州南安人,中國民族英雄,作為南明大將軍,鄭成功率軍擊敗荷蘭侵略者,順利收復臺灣,有力地推動了祖國統一。(3)李光地(1642—1718),泉州安溪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康熙朝文淵閣大學士。一生清廉恤民,開創了儒家易學派,并著有《象數拾遺》《榕村文集》等數十部經典著作。(4)余光中(1928—2017),泉州永春人,現代愛國詩人、散文家。其作品《鄉愁》入選中學課本,象征了兩岸民眾彼此牽掛、血濃于水的深厚情感。3.2結合泉州文史類鄉土文化元素的載體特點,靈活開展閱讀推廣。圖書館可圍繞以上泉州文化元素,集中采購相關研究論著、泉州名人著作,并結合地方志、人物志、藝文志、宗教志和族譜等泉州地方鄉邦文獻,分類建立“泉州‘海絲’文化”“泉州宗教與民間信仰”“泉州歷史名人”專題書架。邀請專家來館開展泉州文化專題講座,組織讀者開展讀書沙龍活動,引導讀者系統研讀各類泉州文獻并交流心得;營造品讀泉州經典、重溫中國傳統文化的閱讀氛圍。在此基礎上,圖書館還可根據各種泉州鄉土文化元素的不同特點,靈活開展導讀活動。(1)針對泉州“海絲”文化的閱讀推廣,圖書館可利用“海絲”國際文化藝術節,在館內開辟朗讀室,舉辦“泉州‘海絲’經典詩詞誦讀”大賽,讓讀者在吟誦中賞析和體味泉州人重義求利、勇于冒險的開拓精神;結合泉州“僑批記憶”,展示泉州海外華僑感人至深的回鄉書信,感受海外泉州人甘于奉獻、不忘初心、回饋桑梓的家鄉情[13];進而引導讀者深入了解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激發讀者奮發勇為的拼搏精神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2)針對泉州宗教與民間信仰的閱讀推廣,圖書館可圍繞該主題開展攝影大賽,以圖文的形式在圖書館開展攝影作品展覽。展示泉州各大宗教廟宇的建筑風格及內部的楹聯、書法、繪畫等宗教藝術;引導讀者了解不同宗教和民間信仰的教義、教規、宗教儀式及其在泉州的傳播過程;感受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3)針對泉州歷史名人的閱讀推廣,圖書館應以延伸閱讀的方式,引導讀者系統了解泉州歷史名人的生平功績、經典著作、學術思想,培養學生希賢慕善之心。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以話劇表演的形式,再現泉州歷史名人在本地的逸聞軼事和重大歷史事件,講述泉州名人與其經典著作的故事。如表演朱熹在泉州傳道授課、開啟民智的故事;鄭成功不畏艱險、力排眾議,收復臺灣的故事;李光地與康熙深層對話、著書立說的故事;余光中的童年往事與思念故鄉的獨白……通過這些活動傳承和弘揚泉州偉大歷史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人生追求。值得一提的是,在閱讀推廣的過程中,由于文史資料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館員須對其適度加工,將學術性內容口語化、通俗化,并從現代認知格局的角度,客觀反映泉州各種文化現象、歷史事件和人物的面貌,挖掘其中的深刻內涵。3.3行走閱讀,實境體驗泉州文史類鄉土文化。在中國人的文化觀里,讀萬卷書還須行萬里路。為了給讀者留下更鮮明、直觀的知識印記,圖書館還可進一步組織讀者開展行走閱讀,實境體驗泉州文史類鄉土文化。走出去,在身臨其境的泉州文化旅程中,以親身所見所聞,與各種泉州文化元素親密接觸;在曠達的世界中,尋訪泉州文化的脈絡和韻味,感受其美感和情懷。引導讀者圍繞古老的泉州“海絲”文化印記,實地探訪梅嶺德化窯遺址、九日山祈風石刻、美山媽祖宮等歷史遺跡,感受千年不衰的泉州“海絲”文化魅力。走進清真寺、草庵、圣墓、關帝廟、真武廟、天后宮等各種宗教廟宇,觀看泉州各種民間信仰的迎神賽會、集體祈神、祝福儀式,體驗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的情感和溫度。徜徉于泉州名人故地,在朱熹講學的“小山叢竹書院”,探尋朱熹父子“二朱過化”、啟迪民智背后的動人故事;在李光地的安溪故居,打開李光地的文學地圖,體會李光地廉潔高尚的執政理念和嚴愛有度的家風家訓;到南安的“延平郡王祠”,感受鄭成功的錚錚鐵骨和鄉親對他愛戴與懷念;漫步于“新坂堂”的余光中故居,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濃厚意境中,重溫余先生那道不完的濃濃鄉愁……此外,圖書館還可進一步引導讀者以“真人圖書館”的形式,走進一個個泉州尋常百姓家庭,與泉州的傳統閩南人交流,傾聽他們講述祖輩的艱辛奮斗歷程與人生感悟,分享他們與家中藏書的故事,從個體的角度“閱讀”泉州的傳統生活方式TUSHUGUANXUEKANNO.9,2019圖書館學刊2019年第9期與歷史變遷;親身體驗泉州沿海民眾養殖海蠣,與海為伴的生活,獲取泉州山地民眾地瓜采摘與保存技術;了解泉州的傳統經濟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這樣,在一系列滌蕩身心的行走閱讀中,讀者多角度深入體驗泉州歷史文化風貌,增強對泉州的文化認同與歸屬感。
4藝術類泉州鄉土文化的閱讀推廣
除文史類泉州文化元素外,圖書館還可通過泉州傳統戲曲、泉州特色服飾等民間藝術瑰寶讓讀者體驗更多泉州鄉土文化的美學風韻。4.1藝術類泉州鄉土文化元素概述。(1)泉州傳統戲曲。優美的旋律往往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比較典型的泉州傳統戲曲有南音和梨園戲等,它們均是以閩南方言為載體表演,在泉州駐足生根、傳承百世。泉州南音起源于唐代,含“譜”“指”“曲”三大類,曲調典雅、飄逸高揚,是國內較完整保留古代中原文化的閩南地方民間音樂[14],曾入選聯合國授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泉州梨園戲也同樣產生于唐代,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梨園戲唱腔雍容大氣,舞步柔美細膩,服飾艷麗高貴,富含唐風宋韻,其劇種《陳三五娘》還曾獲曹禺戲劇文學獎并在世界各地巡演[15]。(2)泉州特色服飾。作為沿海地區,泉州的惠安和蟳蜅兩地的婦女以吃苦耐勞著稱,福建“三大漁女”,泉州有其二,而惠安女服飾和蟳蜅女頭飾更具鮮明的藝術特色。典型的惠安女服飾如下:頭戴黃色斗笠、佩花式頭巾;緊窄短小的斜襟衫上衣,束銀腰帶,露出肚臍并搭配寬大的黑色布褲;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和色彩感染力。孫中山先生評價其為“解放肚”“保守頭”,風靡全國的《舌尖上的中國》曾專題介紹了惠安女風采。在2017年9月的廈門金磚會議上,其舞蹈《惠女風情》還獲得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稱贊。蟳蜅婦女則喜歡將頭發盤到腦后,綰成圓髻,搭配用鮮花串成的“簪花圈”,中間插一根象牙筷,形成獨具一格的“頭上花園”。在配飾上,年輕的蟳蜅婦女喜歡佩戴“月亮”形飾品,代表披星戴月辛勤勞作;老人則戴寶石圓圈,象征家庭團圓。對此,央視的《一路書香》節目還曾專門介紹。4.2根據藝術類泉州鄉土文化元素的屬性特征,靈活開展閱讀推廣。(1)針對泉州傳統戲曲,圖書館應著力于開展以視聽為主的泉州戲曲閱讀推廣活動。搜集《四時景》《百鳥歸巢》等南音經典曲目和《陳三五娘》《荔鏡記》等梨園戲經典劇目的音、視頻,建立泉州傳統戲曲多媒體庫,在圖書館主頁及微信平臺開設專欄,支持讀者在線欣賞。同時,配合傳統文化節日,與校辦廣播電臺合作,在圖書館或全校范圍內播放泉州戲曲音樂,營造富有泉州韻味的藝術氛圍;舉辦泉州南音、梨園戲的主題展覽,展示洞簫、琵琶、拍板等各種古樂器、曲譜和相關研究論著。使讀者在“凈意、明心”的意境下,愉悅地感受泉州傳統戲曲的藝術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其對泉州情感的深切共鳴。(2)針對泉州特色服飾,圖書館可邀請民間藝術家現場展示惠女斗笠、服飾、銀腰帶的制作過程和蟳蜅女頭飾的插接工藝;組織學生志愿者舉辦惠安女、蟳蜅女服裝模特“走秀”,并進一步通過舞蹈的形式再現她們的日常生活,展示她們用自己纖瘦的身軀揮汗如雨,肩扛巨石,修筑堤壩,泛舟海上,與海搏擊的震撼場景以及漁獲豐收的喜悅,讓讀者沉浸于閩南地區獨特的美學文化。
5鄉土文化閱讀推廣深化發展偶得
5.1鞏固與傳播閱讀推廣成果。(1)以游戲互動的形式鞏固閱讀推廣成果。在活動后期,讀者對各類泉州鄉土文化元素有了比較直觀的了解,圖書館可進一步利用各種游戲互動環節,鞏固閱讀推廣的成果。如開展與泉州鄉土文化元素相關的趣味猜詞游戲。針對鄭成功、清水祖師、南音、惠安女等一系列泉州特色名詞,設計猜詞單元,讀者根據對方兩分鐘模仿,獲取信息提示線索,猜對該名詞即獲勝,并邀請泉州捏面藝人“妝糕人”現場捏制該工藝品作為獎勵。(2)重視閱讀推廣的成果典藏,利用大數據微信平臺擴大受眾范圍。閱讀推廣活動結束后,圖書館應擇優將泉州文化講座視頻、讀者原創書評、泉州詩詞誦讀音頻、行讀泉州各境的照片、記錄及各種音樂、舞蹈視頻等閱讀推廣活動成果分門別類地在圖書館主頁及微信平臺建立專欄加以典藏,支持讀者在線點擊閱覽。同時,鼓勵讀者以點贊、轉發、分享的方式擴大受眾范圍。此外,為提高閱讀推廣的可持續性,圖書館還可進一步根據讀者的在線瀏覽記錄,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讀者的興趣偏好和關注點,引導其根據個人愛好,靈活加入不同主題的微信群組,如“鄭成功研究群”“南音興趣群”“泉州特色服飾群”等。并在群組內定期推送相關題材的研究成果或活動信息內容,培養泉州文化的“發燒友”。5.2加強區域外聯合作。在地方人文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鄉土文化閱讀推廣能較好地發揮社會教化與價值引導功能,具有區域普適性。在資源獲取上,除本校經費劃撥外,圖書館應努力爭取市文化局、旅游局等地方職能部門的支持。同時,聯合泉州本地高校館、公共圖書館,積極吸引地方文化研究機構、民間教育團體和商業文化公司等社會力量,在館藏建設、圖文供稿、音視頻攝錄、軟件開發、服務管理、外聯宣傳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設計出創意突出、貼近泉州地方實際的泉州鄉土文化閱讀推廣方案,并借助泉州地方電視臺、報紙等傳統媒體擴大宣傳范圍,力求打造具有泉州區域特色的閱讀活動品牌。5.3以文化釋放善意,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歷史上,“海絲”貿易中的泉州商人往往主動對外弘揚中華文化,積極傳播正能量。如明代王羿的《王常宗集•續補遺•泉州兩義士傳》所載“孫天富,陳寶生者,皆泉州人也,乃共出貨泉謀為賈海外。其所涉異國,自髙句驪外,若阇婆、羅斛,與凡東西諸夷,去中國亡慮數十萬里”[16],“兩人客萬里裔夷,動必服中國禮俗,言必稱二帝三王、周公、孔子,又能道今國家圣徳神功、文章禮樂與凡天下之人材。異國于是益信吾中國圣王之道,海內外可共行也?!盵16]在對外思想、文化交流與碰撞中,泉州商人的愛國行為贏得了海外友人認同,大大增強了中華文化向心力,成為國人的驕傲。“異國有號此兩人者,譯之者曰:‘泉州兩義士也’!”[16]在閱讀推廣中,圖書館可利用“東亞文化節”的國際交流機會,主動承接外國政府或民間友好團體的參訪活動,展示以“海絲”文化為代表的泉州鄉土文化,積極傳遞“海絲”文化價值觀;主動與“海絲”沿線國家的文化研究中心或海外孔子學院接洽,開展合作推廣;進而讓世界各國更好地了解、認知中華文化,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與信任。
6結語
在偉大的中華大地上,一個個獨特而充滿魅力的地方文化“拼圖”共同構成了生生不息、絢爛多彩的中華民族多元文化。通過泉州鄉土文化閱讀推廣活動,幫助讀者對泉州的文化底蘊和脈絡進行全面解讀,引導讀者深入了解泉州、珍視泉州,積極投身泉州經濟文化建設;以泉州為鏡,讓讀者對浩瀚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而激發其創造力和使命感,推動中國傳統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
作者:周穎斌 單位:泉州師范學院圖書館
- 上一篇: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分析
- 下一篇:多元文化體驗圖書館閱讀服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