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建設探究

時間:2022-10-22 11:19:27

導語: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建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建設探究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深化和提升,涵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蔽逦灰惑w的總體布局,涉及范圍更大、內容更全面,是適應新時展要求,滿足7億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提出的,也是為了順應經濟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需要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從產業發展、到生態居住、從鄉風文明到農村治理,最終實現生活富裕,全面促進鄉村振興,使農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再上一個新臺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需要。本文從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談起,論述鄉村振興中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剖析原因并找到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文化建設

1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黨的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用鄉村代替農村,這是一個涵蓋范圍的擴大和認識上、理論實踐的飛躍。從更高的層次上把農村看成獨立的社會、文化單元,實現農村在物質和精神層次上更上一個臺階。鄉村振興戰略是破解“三農”問題、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實現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舉措。在鄉村振興的目標中,“產業興旺”是農村經濟繁榮和發展的根本,“生態宜居”是實現農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農村文明”是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的向往,“治理有效”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秩序安全感的期望?!吧罡辉!笔青l村振興最終要實現的目標。其中“鄉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有效載體,包含著鄉村文化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也要體現在鄉村振興中。一手是物質硬實力,一手是文化軟實力,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的必備條件。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精神文明的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有利于傳承和發展傳統的農村文明,在城鎮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農村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與城鎮化建設加速融合接軌,傳統的鄉村文化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土壤不斷被銷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并存,同時一些封建腐朽落后的思想和觀念,在人民群眾中根深蒂固,有些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又泛渣塵起。由于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都重視了產業發展,對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也是從硬件基礎建設抓起,在抓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上,設有內容豐富、文化內涵具體的可操作、可實施的細則,致使鄉村文化建設與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農村道德觀念和價值體系尚未形成,一些不良的舶來品:賭博、色情、迷信在新舊體制的轉換中占了上風,淳樸單純的鄉村文化讓位于功利主義、實用化的市場秩序。所以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加強先進文化建設,對于破解鄉村文化困境,推動鄉村文化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2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文化建設面臨的“現實域”

文化公共產品供給不足。長期以來,農民都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化單一,近年來雖有所改變,也僅限于看看電視,跳跳廣場舞。許多鄉村文化產品供給不足、文化服務體系缺失,沒有圖書室,沒有文化站,沒有公園,沒有健身設備等是普遍的現象,這些都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脫節,文化不能約束人們的行為,制約了鄉村文化建設?;鶎诱匾暡粔颉τ趧倓偯撾x溫飽的農村來說,談文化過于奢侈。基層組織為了完成任務,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硬件設施方面,對文化建設內容和內涵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還沒有認識到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都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方面,更沒有認識到文化建設能提高村民的凝聚力,改善村民的綜合素質,引導村民積極樂觀的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有助于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發展。缺乏文化建設的人才。人是文化建設的主力軍,現在的鄉村文化部門從業人員年齡偏大,大都是高中以下畢業,整體素質低、觀念陳舊,缺乏現代化視野,無法將鄉村文化建設很好的和實際對接,鄉村文化建設進展緩慢。缺乏專業的鄉村文化建設人才,由于生活條件艱苦,許多年輕人不愿意到農村去,農村的經濟條件決定了他們也無法吸引到高素質的人才。鄉村文化建設面臨青黃不接和每況愈下的困境?!爸虚g人”缺位,優秀文化流失。在我國廣大農村,傳統習俗、民間藝術、優良家風等文化資源豐富,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這些傳統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一些民間藝人、地方戲曲等后繼無人。相反,一些成規陋習、封建迷信思想、不良風氣反而難以革除,甚至到處蔓延。這些不良文化的存在,嚴重地影響著新農村建設中優秀文化的形成。職能作用發揮不充分。在調研中發現,基層文化站建設質量優、標準高,但活動陣地偏僻,標識不顯著,群眾不能充分享受基層文化服務項目。基層文化站開展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氣息,與現實貼合不緊密,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宣傳者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3鄉村文化建設解決的途徑

增加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鄉村振興視角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民對于文化方面的需求也顯得愈加突出,文化類消費在總消費中的比例也不斷增加。所以必須增加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梢栽谵r村多建設一些文化廣場、農村圖書館、文化藝術活動場所,讓農民有完善的文化場所進行學習和娛樂。在注重維護農民文化權益的同時,也要對相應的形式進行創新和豐富,重視方法和技巧的應用,找到真正貼合農民需要的活動內容,優化文化活動的成效?;鶎诱匾曕l村文化建設。基層政府把農村經濟建設和鄉村文化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政府要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更多的資金,拓展文化建設的內容,提高農民文化品位,打造更加繁榮的鄉村文化建設局面。我國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包括基層政府、基層黨委、村委會、農村家庭、農村學校、農村電視傳媒。在鄉村文化建設中,政府和黨委負責宣傳、把握政治方向,兩委負責落實,結合本村特點,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農村學校除對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外,也要對村民進行教育;農村大眾傳媒要結合農村實際和農民特點,進行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傳播。要建立協調機制,將農民的公共意識培養嵌入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農民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要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監督作用。堅持對鄉村文化建設隊伍的扶持和培育。在建設鄉村文化的工作中,要注重培養強大的文化建設隊伍,積極吸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文藝才干的農民、回鄉工作的高校畢業生以及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等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群眾,引進大學生村官、文藝人才到鄉村振興文化建設部門,提高文化建設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一批熟悉農村民間文化的文藝骨干充實鄉三農問題農家參謀鎮文化站,用廣大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占領鄉村文化主陣地。將國家對各級民間文化藝人、非遺文化傳承人的扶持政策落實到位,鼓勵農村民間藝人積極開展文化創新。鄉村文化建設需要一支強有力的組織隊伍來引導,要牢牢把握住人才回流的趨勢,創新政策,給予大力支持以留住人才,壯大基層文化組織隊伍。對原有的文化專干,要堅持進行培訓,挖掘其文化特質,塑造一支業務嫻熟、團隊穩定的基層文化隊伍。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魂”。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需要大力弘揚農村中的傳統優秀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力爭形成尊老愛幼、團結互助、鄰里和睦的文明鄉風,讓鄉愁永駐,淳樸民風再現,鼓勵民間曲目申遺,給予優秀的文化傳承人以資助。讓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既能解決“中間人”缺位,又能解決文化建設中資金不足的問題。明確農村組織的主要目標就是服務于農村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為廣大農民謀取福利、提供便利。加強業務指導。文化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基層文化站的業務指導,提高基層人員素質,發揮基層文化站的職能作用。上級主管部門要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定期組織開展文藝表演、電教輔導、送圖書等活動,豐富基層文化內容,提高影響力?;鶎游幕疽_設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綜合發揮基層文化站的設施功能,吸引轄區群眾走進文化站,享受基層文化站繁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利民惠民的良好條件。組織開展各類愛好者活動?;鶎游幕究梢酝ㄟ^組織文學、藝術、攝影、表演、棋藝愛好者開展座談會、表演、文藝創作培訓等活動,吸引人才,關心他們的成長,讓他們有交流和展示的機會,進一步提升層次,擴大視野,發揮他們感染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作用。進一步明確戰略定位:經濟和文化協同發展。把經濟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工業發展、城鎮化建設、社會事業發展作為全面發展的三個龍頭,統籌兼顧,全面協調,促進社會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應積極變被動為主動,在大力建設綠色農業、高端工業的同時,著力打造一流的人文環境。充分發掘、保護文物、文化遺跡,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宣傳歷史名人、文化名人、革命先驅,塑造文化新形象,發展旅游產業,帶動縣域經濟連鎖發展。進一步配置重大項目:借船出海打造合力。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和“振興鄉村”兩大戰略機遇,主動找準對接點,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充分用足用活政策,挖掘潛力、激活內力,借助外力、增強推力,精心策劃、科學運作、巧施方略、強勢招引一批文化建設項目。應按照“旅游名鎮+精品景區+美麗鄉村”的發展模式,加快推進文化旅游開發建設,建立健全民俗體驗游、濱水風情游、歷史文化游、農業觀光游五大系統,提升餐飲、住宿、出行、觀光、購物、娛樂、文化傳承與體驗七項服務水平,完善七項功能。積極引進有實力的旅游運營公司,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集中力量打造以古城為核心的精品旅游線路、精品旅游景區。發揮生態建設優勢,打綠色牌,做水文章,著力構建以渭河、漆水河為兩翼的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生態觀光體驗游。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為依托,精心打造以(社區)為多點支撐的生態觀光旅游基地、民俗文化體驗地??傊l村振興要以產業興旺為突破口,生態宜居為出發點,以生態宜居,以鄉村治理有效為手段,以生活富裕為目標,以鄉風文明為抓手,打造鄉村文化建設新品牌,留住鄉村文化的根,塑造鄉村振興的魂,鄉風才能更淳樸,鄉村才能更美麗,農民才能更會安居樂業。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中,政府引領,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群眾受益,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文化建設是現代城市發展的魂,在建設現代都市中,要把文化建設融入到城鎮化建設之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群眾的心靈得到滋潤,必須讓文化的韻味體現在城鎮化建設的元素里。

參考文獻

[1]甘超群.論農村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9):30-31.

[2]馬堯.農村文化建設與鄉村振興的雙向互動[J].人民論壇,2019(5):136-137.

作者:李春仙 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