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分析

時間:2022-12-27 01:42:32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分析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要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民族的、特色的文化理念傳遞給下一代。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傳統文化進行分析,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的和方法做了進一步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傳統文化;教育分析

小學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其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愛,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活的靈魂,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的基礎階段,讓學生從閱讀中接受并感悟傳統文化,促進學生長遠的發展。

1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1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正處于成長發育時期,學生記憶力較強,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構架,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孩子們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要選擇符合學生認知和學習的內容進行教學,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生最常用的記憶方法就是復述和組織,也就是說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對信息進行信息輸入、重復記憶,從而對此來進行有目的的意識活動。語文教學中所涉及的詩、詞、歌、賦戲曲、小說等經典的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在語言學習方面奠定基礎,讓學生更好的進行中華文化傳統的學習,借助傳統文化進行古漢語的學習。

1.2要符合語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閱讀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結合。第一,要是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意義,讓學生們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體會到漢語的文化內涵,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素養,增強愛國主義責任感。其次,就是在語文閱讀中,許多文章中都滲入有傳統文化的東西,借助文章來代表作者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和想要描述的景象等,由此可見,片面的教學無法達到語文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做正確的閱讀要求,讓學生明白閱讀的意義,明白怎么去閱讀、怎樣實現閱讀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是善于借助閱讀工具,利用文章中的傳統文化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且在閱讀完成后讓學生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將文章的情感和中心思想進行總結,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

1.3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必要途徑:傳統的教育思想十分重視對人性情操的陶冶,例如“愛親、敬長、隆師……”等優良的品德思想,這些思想對現在的語文實踐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立足于傳統文化,敢于超越傳統,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讓學生更好的塑造個人素養,實現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十分重要,可以讓學生更加熱愛傳統文化,培養健康向上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

2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方法

2.1將傳統文化教學系統化,要明確教學目標:隨著教育改革和新課改的實施,課程價值取向是重要的表現之一。文化多元化已經成為一股趨流,這必然對新時代的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造成沖擊。小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承擔著培養國家建設人才的基礎性作用,而語文學科是基礎性學科,奠定了社會人才培養的基本文化素養,對于人格塑造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傳統的民族精神為基礎的中華民族精神是國人的基本素質,由此可見,語文教育的基礎性和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將傳統文化和新時代語文教育科學合理的結合起來,積極適應新變化,敢于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一定要放眼未來、著眼全局,系統的設計傳統文化教學戰略。

2.2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借鑒傳統誦讀方法:“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這是新課標提出的閱讀要求,提倡誦讀,繼承傳統文化,將文章閱讀的本質做透徹的認識,加強語文閱讀和語文積累,這是新課改后的語文閱讀教學所倡導的新的教學模式。但是,傳統文化的閱讀教學方式早已經“世風日下”,而教師的講解和課堂枯燥的分析解讀已經成為語文閱讀的主要方式,從而降低了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這已經成為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大隱患。小學階段的孩子正如初升的太陽,在他們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可以讓學生加強背誦記憶,多進行情操的熏陶,加強語文閱讀,這也是現階段進行語文閱讀的要求。

2.3學段不同,對學生提出的閱讀要求也不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階段不同,閱讀要求也有所不同,語文教學在母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據不同學習階段作出針對該階段學生發展的要求。(1)低年級階段,著重發展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一語言學習為主,思想指導為輔,為學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中年級階段,這是學生成長過渡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應該鼓勵、指導學生多閱讀、加強閱讀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3)高年級階段,在我國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該階段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要根據標準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在閱讀中將上下文進行系統的分析,利用自己的積累,將文章中的部分詞句進行分析,對其表達的效果進行深入的體會。加強學生語文閱讀的素養,提高其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生活,加強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閱讀和個性化閱讀。

3結束語

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分析,可以明確的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傳統文化和閱讀內容進行有機結合,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文化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羅林霞 單位:四川省米易縣第四中小學

參考文獻:

[1]王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料[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6(5)45-47.

[2]顧明遠.論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教育的影響[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1):9.

[3]安云鳳.中國傳統家教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培養孕育[J].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2004:46-48.

[4]許序修.施仲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與語文課程改革一兼談香港中華文化承傳教育[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