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自信價值體系與教育模式
時間:2022-03-10 04:51:13
導語:中醫文化自信價值體系與教育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贛鄱中醫文化綿延不斷在于其核心價值體系的不斷完善。在現代醫學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醫專業人才的培養面臨巨大壓力,出現了文化認同還很缺乏、專業信心還不夠足、中醫思維不夠成熟、就業定位不明確等問題?;谏鲜鰡栴},以文化自信為引領,構建以“仁和精誠”為核心的贛鄱中醫文化價值體系,形成以“醫心仁”“醫道和”“醫術精”“醫德誠”為內涵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贛鄱中醫文化;價值體系;教育模式
贛鄱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是其靈魂,然而贛鄱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究竟如何表述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仁和精誠”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可。當前,中醫學生專業思想有些動搖,進而影響其就業方向和中醫藥事業發展。因此,在中醫學教學模式中,堅定文化自信,牢固中醫思維,培養學生熱情是當前中醫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
1贛鄱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體系
贛鄱中醫文化核心價值可粗略歸納為:辨證論治、天人合一、、大醫精誠、以人為本、陰陽中和、調和致中、三因制宜、知常達變、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整體觀念、醫乃仁術等。也可進一步歸納為“仁和精誠”。說:“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贛鄱中醫文化根植于紅色閏土,也是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科學。中國傳統文化是贛鄱中醫理論的源頭活水和文化基礎;相反,贛鄱中醫文化又豐富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就贛鄱大地燦爛豐富的文化內涵。
2贛鄱中醫文化核心價值體系應當成為贛鄱大地醫學生培養教育的共識
贛鄱中醫文化自古宗派林立,但無論歷史如何發展,在其核心價值體系方面始終如一,并贏得了足夠尊重。近年來,一些人以不同中醫流派為由,否認共通價值,斷章取義,造成中醫內部分裂,使中醫的主流核心價值體系與大眾產生隔閡。在醫學生教育模式的構建中,應該避免核心價值觀上的偏題,不能放棄對核心價值體系的堅守,贛鄱中醫文化不管如何發展,都不能衍生出文化價值觀的對立。
3培育贛鄱中醫藥文化自信,提升醫學生培養質量
要充分利用課堂、實踐、游學、就業指導等途徑,構建以“仁和精誠”為核心的贛鄱中醫文化價值體系,形成以“醫心仁”“醫道和”“醫術精”“醫德誠”為內涵的教育模式。3.1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強化贛鄱中醫藥文化引領。課堂教學教育的主要形式,課堂教學應當成為贛鄱中醫藥文化教育和傳承的主陣地。將贛鄱中醫藥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一是強化教師培訓,加強教師贛鄱中醫藥文化教育,通過鼓勵教師參加相關學術活動,教學規范化培訓,教師“傳幫帶”等措施培育贛鄱青年人才。二是引入贛鄱中醫文化課程,在課程安排上注重傳承和創新,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全面掌握傳統中醫藥學與現代醫學知識。三是在教學活動中體現贛鄱中醫專業文化,通過課前幾分鐘的誦讀、健身、科普等,將贛鄱中醫貫穿于教學過程。3.2以實踐教學為突破,培養醫學生專業思維。實踐教學是升華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是深入了解贛鄱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方式,應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設置實踐教學內容,鼓勵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任課老師風趣形象的帶教,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實踐教學,使理論知識得以應用,做到知行合一。3.3以文化游學為引領,提升醫學生文化自信。贛鄱大地,歷代名人層出不窮,近千年來,不僅孕育了諸如王安石(宋)、曾鞏(宋)、晏殊(宋)、晏幾道(宋)、蔡上翔(清)、陸九淵(南宋哲學家)、吳澄(元代政治家)、湯顯祖(明代藝術家)等眾多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還哺育了眾多杰出的醫學家[1],以宋代崔嘉彥、陳自明、嚴用和,元代危亦林,明代龔廷賢、李誕、龔居中,清代喻昌、黃宮繡、謝星煥等江西十大醫家最為著稱。歷代醫家精英薈萃,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應當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組織師生開展文化游學,啟蒙學生對于贛鄱中醫文化的喜愛和學習熱情,潛移默化的培養中醫藥文化的自信和中醫情懷。3.4以生涯規劃為指導,引導醫學生個性發展。醫學生對中醫藥專業未來就業形勢的了解是構建贛鄱中醫文化自行教育模式的重要保障。從入學伊始,就要督促學生認識自我,規劃目標,鼓勵學生參與科研課題,參加各種技能競賽,為個性化發展而拼搏奮斗。此外,要開設中醫藥就業指導課,引導畢業生理性選擇就業崗位,使得學生更了解中醫藥專業發展方向和個人未來就業形勢。
4結語
贛鄱中醫文化蘊含著以聰明理達、廉潔淳良為標準的醫家品格,以仁者愛人、懸壺濟世為內涵的人本思想,以淡泊名利、清廉正直為準則的醫德操守,是贛鄱大地的思想寶庫。其核心價值體系內容豐富,理應成為整個教育和中醫藥行業共同信守的價值取向。弘揚中醫藥文化,提升其國際地位,對于贛鄱中醫文化的教育者來說,還有很長的求索之路要走,但構建贛鄱中醫文化自信的價值體系與教育模式,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當前中醫教育行業的重要課題,在統籌設計教學規劃,持續推進贛鄱中醫文化教育,規范專業建設仍需繼續努力,在探索贛鄱中醫藥文化教育之路上,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
參考文獻:
[1]萬少菊.“旴江醫學”印象[J].中醫藥文化,2007,(2):28-31.
作者:陳冠宜 周小青 蘇騰偉 熊文嬌 李瑩 單位:1.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 2.江西中醫藥大
- 上一篇: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路徑
- 下一篇:戲曲演員文化藝術修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