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文化旅游開發及保護研究

時間:2022-11-24 11:41:53

導語:老工業基地文化旅游開發及保護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工業基地文化旅游開發及保護研究

1吉林省老工業基地文化旅游開發及生態保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1開發理念不成熟。文化旅游開發本就屬于耗時良久、耗資巨大的大型開發活動,若要令成本輸出能夠作用到實處,就必須要建立正確、成熟的開發理念。而吉林省老工業基地自2015年在長春召開座談會后便已經進入到了發展振興的重要階段。但時至今日,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仍然存在明顯的開發理念不成熟問題。具體表現為:吉林省文化旅游開發僅以旅游場地為建設核心,缺少與其他產業的合作,對文化旅游產品的構建也未能建立在大文化視野基礎上。綜合而言,吉林省老工業基地文化旅游開發未能對資源進行多視角審視,對文化產業的建構并未施以創新思路,并未對吉林省地方的發展觀進行深度認知。開發理念的不成熟,令開發計劃的設定明顯缺少時代性、實用性特征,也令巨量資源的輸出“無效化”。1.2文化傳承與環境保護意識較弱。到目前為止,吉林省老工業基地相關的文化旅游資源,都圍繞景觀資源進行開發,缺少對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實際應用。吉林省之所以并未充分利用相關文化資源,根本原因在于相關開發者、建設者們的文化傳承意識相對薄弱。并且,構建以文化為核心價值的旅游項目,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采集、整理、規劃開發策略。意識薄弱加上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建構,便構成了文化傳承和保護意識不強的開發現狀(圖1、圖2)。與此同時,輕文化、重景觀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但相關開發組織并未深入研究如何保護生態環境,而只是沿用以往的采用環保型材料的舊辦法。舊辦法并非無用,但如果開發組織能夠從宏觀的生態視角重新設定開發計劃,或可在降低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同時,縮減開發資源的輸出。1.3實踐操作缺乏連貫性。吉林省老工業基地在開發文化旅游資源的過程中,實踐操作方面呈現出明顯的缺乏連貫性的問題。實踐操作實際上就是建構產業鏈條的過程,例如怎樣對當地文化進行采集和整理,怎樣進行文化市場、消費市場的深度調研、怎樣與周邊企業建立穩定安全的合作關系等。其連貫性就是產業之間的溝通連貫、作用連貫。吉林省文化旅游開發目前只包含了食住行、旅游、購物娛樂這幾個方面。但幾乎每一個部分都以外包的形式為主,即由不同的企業或組織負責運行和管理。各個項目之間的關聯性并不密切,運營質量也參差不齊。這種實踐方式會令整體監管的效率降低,宏觀舉措的落實也很難快速得到響應。

2吉林省老工業基地地域文化旅游開發機制

2.1基于生態建設理念,完善開發規劃。政府需要重新調整開發理念,要明確吉林省老工業基地文化旅游開發的基本目標,即促進地方經濟振興,也要結合大眾對旅游文化的興趣取向,即大眾參與文化旅游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拓展文化認知,更要以生態建設為核心思想,重新規劃開發計劃(圖3)。首先,要統籌整合吉林省老工業基地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歷史資源,將其轉變為具有體驗、觀賞、體悟價值的文化旅游項目,進而達成以地方文化為核心的開發目標[1]。其次,要進一步對生態環境進行補足性、搶救性建設,要將以往開發過程中的生態破壞問題進行搶救,例如重建文化遺跡、修復歷史遺存等。完成建設后,再將生態環境作為“容器”,實現景觀旅游和文化旅游的有效整合。再次,要將文化旅游與其他產業相關聯,構建相關聯的地方業態發展結構。例如,吉林省為發揮國家級新區的龍頭作用,由市委市政府推出高質量發展的“四大板塊”。其中包含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長春國際影都、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圖4)。文化旅游可以與這四個板塊建立合作關系,在景區內開通不同的文化服務,一方面可以吸引游客對吉林的發展面貌進行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構建多產業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2.2加大歷史文化遺跡保護力度。對吉林省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必須實行“保護+開發”。政府應該持續發揮宏觀監管和宣傳作用,加強全民的歷史文化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具體做法可以支持鼓勵建立區域性博物館,對地方性的、區域性的歷史文化遺存進行挖掘、展示,加大宣傳,提高全市民的參與度、認知度;開設電視和廣播的宣傳電臺,實行每月、每周的吉林省歷史文化欄目,介紹各個區域的歷史保護遺跡;開展全省、市范圍內的歷史文化的認知度的調查及歷史遺跡知識競賽;在大、中、小學校內,開設吉林省歷史文化的選修課程,擴大吉林省歷史文化的影響力;對破壞歷史文化遺跡的行為,予以刑事處罰,并予以道德譴責等。2.3加強環境保護意識,構建生態保護評價機制。對于環境的生態保護,政府必須出臺相應政策,加大宣傳,持續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同時,推出嚴厲的破壞環境的懲罰措施。對于環境保護,還應建立生態環境的補償機制[2],補償機制需要建立四項原則,即開發者自發保護、破壞者負責恢復、利用者自覺維護、污染者付費修復。開發期間要制定環保的生態開發原則,完善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并及時推行。為進一步保護吉林省老工業基地的生態環境,建議政府建構生態保護評價機制,監督老工業基地的文化旅游開發過程。具體的監管步驟可以分為四步:第一,環境現狀分析。政府應該及時對老工業基地內的生態環境狀態進行調查。第二,要根據調查現狀對現有的文化旅游規劃方案進行分析,確認方案具有可行性,且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后準予執行。第三,在開發期間以及運營期間,政府要不定期對文化旅游產業對環境的影響進行評價。評價指標可以分為六類:環境保護工作指標完成情況、環境保護工作組織機構建立情況、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環境保護目標分解和措施落實情況、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環境保護宣傳培訓情況。第四,發現問題后,第一時間對規劃方案進行調整,以維護生態環境的穩定性作為根本目標,摒除規劃中不利于環境保護的內容。2.4加強旅游開發的實踐操作。2.4.1加強企業參與文化旅游開發。文化和旅游部門應該做好統籌、規劃,對吉林省當地歷史、文化遺跡進行采集和整理,做好宣傳,積極推進文化旅游市場運營,提高企業的旅游文化建設的參與度,特別是交通、餐飲、住宿、娛樂等相關企業與旅游規劃的實踐操作的有機合作。有關部門應該做好中間“紐帶”作用和監管作用,出臺企業參與旅游規劃及運營優惠政策,同時,要堅持政府進行宏觀管理的基本思路,產業鏈條可以繼續以外包或承包的形式繼續運行,但政府必須要隨時掌握產業鏈發展動向。2.4.2加強旅游項目之間的溝通連貫。吉林省老工業基地的文化旅游開發規劃戰略,應“東西南北中一盤棋”,構建吉林省“米字”型、網格狀的文化旅游地域聯盟體系。如可以實施旅游過渡點戰略,增加“文化旅游節點”,發展“白長吉圖山”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戰略模式,對各個旅游(項目)景點進行“串聯”,加強各個旅游(項目)景點間的溝通聯系,實現資源共享、“游客共享”,貫徹落實吉林省“全域旅游”發展模式等。全域旅游開發必須實現吉林全省的旅游資源的開發共享,建議政府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制定吉林省全域旅游保護開發相關法律法規。

3吉林省文化旅游開發及生態保護的整體空間規劃

3.1整體:多區域共聯的網格狀聯盟。吉林省文化旅游開發的根本目的是以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吉林省的振興。振興這一目標,意味著吉林省內部必須要不斷增強發展的活力,而單靠旅游業的發展,很難實現整體上的活力增強。因此,有必要將老工業基地作為核心,在地理位置上構建宏觀的米字型協同發展局面。也就是說,以老工業基地為中心,整合周邊所有能夠與文化旅游產業密切關聯的其他產業,構建統一管理、互相扶持的區域聯盟體系。3.1.1基礎格局。為保持區域聯盟體系的活性狀態,建議將聯盟分為基礎格局和新興格局。基礎格局指的是老工業基地的文化旅游基地,和其他食住行、娛樂、文創這類必然存在的產業。這些產業協同構成網格狀的聯結體系,在網格覆蓋的區域內,可以滿足外來游客對吉林省文化旅游的一切基本需求。以空間地圖為基準,可以將文化旅游開發分為四組結構。第一組,以吉林省中部的長春為內核,以吉林、四平及松原為外圍構成,形成偏工業的中部文化旅游資源,主要負責傳播吉林省工業文化的發展歷史。第二組,以白城和松原為線路建立西部生態旅游觀光組,主要負責提供觀光旅游服務,以及科普吉林省地貌教育。第三組,以通化、白山、長白山為主要區域建立南部旅游組,長白山為“主打”旅游品牌。第四組,以延吉、琿春、圖們為主,開發民俗文化和鄉村的東部旅游組,以邊境風情為主要服務內容(圖5)。3.1.2新興格局。新興格局指的是依賴新技術、新思想而產生的全新產業。例如基于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而誕生的虛擬全景文化旅游項目。開發者通過這類技術構建虛實結合的旅游場景,用技術逼真還原歷史布景與人物,可為游客帶來身臨其境的文化體驗。目前,吉林省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初見成效,許多大學生畢業后帶著自身的創新思想開展創業活動。該現象促進了吉林省新產業的高速發展,新思想和“老”經驗充分結合后,也為吉林省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3]。例如全景角色體驗、大數據統計等新產業,這些產業與傳統的文化旅游形式有著明顯分別,但卻可以提升文化旅游的趣味性,或為文化旅游的定向發展提供技術支持。這些新產業可以構成另一網格體系,挖掘并滿足游客、旅客的潛在性需求。3.2局部:多節點的文化促進機制。文化旅游與其他旅游項目存在性質上的區別,一方面文化旅游是為了貼合民眾的文化認知意愿,另一方面吉林省自身也有著傳播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的愿景。一個地區內的文化體系,往往有著特殊的發展結構。民眾只有沿著時間線進行感知,才能更加清晰、深刻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獨特內涵?;诖耍质±瞎I基地文化旅游環境,可以建構一整條文化路線,為民眾提供最具文化意蘊的旅游服務。該路線包含多個定向文化景觀,以吉林省老工業區的歷史發展進程作為核心。每個定向景點都包含了一種代表性文化,每一個節點也都屬于一個文化的過渡點,可供游客們對文化內涵進行理解和消化。

4后疫情下的吉林省老工業基地文化旅游開發

4.1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虛擬可視旅游模式。疫情期間旅游產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許多游客會因為旅游場地的人員密集而不敢參與旅游?;诖耍_發方可以結合現代技術,實現足不出戶的虛擬旅游。例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先掃描各個景點的全貌,再將其制作成VR視頻或圖片,對吉林省老工業基地的旅游文化產品進行展示(圖6),采用各種方式讓大眾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老工業基地悠久的歷史文化,打造出一處全方位的在線宣傳平臺[4]。4.2制定優惠政策,促進旅游人數回潮。在實體環境中,旅游基地可以設置實地旅游的優惠政策,例如全家出游門票、食宿可免一人等策略,現在很多旅游景點已經實施此政策。同時,為保證景點內人流量不至于過多而增加疫情傳播的危險性,旅游基地可以設置人數上限,使游客們可以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感受地域文化的風土人情,從而有效帶動吉林省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歷史文化的振興。4.3做好后疫情下的旅游開發。面對疫情,正確的做法是應立即調整原有計劃,與專業的旅游開發專家級進行交流,重新確認文化旅游開發的新方向。具體可以開通周邊旅游、短途旅游、養生旅游等項目。目的是先激活吉林省周邊的旅游活性,再通過優化經營和營銷業務,提升文化旅游的質量,創建吉林省獨有的個性化、競爭力較強的文化旅游產品。4.4持續關注政府推出的激勵政策。自疫情暴發,國家有關部門多次針對旅游業推行支持類政策和舉措。2020年2月,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式出臺《吉林文旅“春風計劃”》,通過規劃引領、廁所革命、文旅融合、開展評級、建設鄉村博物館等舉措,不斷提升吉林省鄉村旅游的服務水平,推動鄉村旅游規范發展、轉型升級[5]。同時,吉林省文化旅游開發方應該持續關注在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等方向的相關政策,并及時調整內部的開發舉措,提升吉林省文化旅游開發的穩定性。4.5提升人員專業能力。開發方除了要對宏觀上的文化旅游開發計劃進行調整外,也要在疫情期間客流量較少的這段時間內提升人員專業能力。要基于吉林省文化旅游開發的整體要求,設定具體的優化目標。例如團隊成員要明確智能化運營的基本模式,具有一定數字化產品的操作能力等,更要以吉林省文化旅游開發為核心,進行創意培訓、產品培訓、管理培訓。

吉林省老工業基地的文化旅游開發應基于生態建設理念,完善規劃開發計劃,建立環境補償策略,做好空間的開發規劃,需要從整體到局部,先建構多區域共聯的網格狀聯盟,再建設多節點的文化促進機制。并且,應結合當下的疫情狀況,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虛擬可視旅游模式,制定優惠政策,促進旅游人數回潮。這樣才能保證吉林省老工業基地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林,楊宇鳴民族旅游資源的生態化整合與開發研究——以吉林省烏拉滿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為例[J].牡丹,2019(2):23-24.

[2]王碩.基于文化生態的城市文旅融合開發模式研究[C].Shanghai:Proceedingsof2018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EducationandManagementScience(AEMS2018),2018:373-377.

[3]徐廣順,徐卓順.生態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以吉林省為例[J].現代交際,2019(10):64-65.

[4]李苗苗,胡迎春.以發展工業旅游為突破口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J].山西農經,2016(04):53,59.

[5]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為[N].中國文化報,2020,5(004):1-4.

作者:苑宏剛 趙彥博 高隆 魏鳳云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東北師范大學/長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