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引領下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討
時間:2022-09-08 03:22:31
導語:“中國夢”引領下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高校校園文化的基本內涵
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的高等教育模式,經過十余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高等教育大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隊伍。但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還停留在起步階段,存在著辦學理念模糊、大學精神缺失、校園制度建設滯后、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欠缺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提高對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校園文化作為獨立學院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集中體現,這意味著獨立學院須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因此,在新時期探討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又有實踐應用價值。目前,很多人對高校校園文化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管理層的事,與全校其他師生沒有關系。在“中國夢”的視域下,我們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要有準確的定位,必須明確認識,“大學文化包含了大學理念、大學精神、價值觀念、規章制度、教學科研、師生行為、校風學風、學術氛圍、校園環境、建筑景觀等,幾乎涉及大學的方方面面,大學文化建設需要全校各部門、院系、單位團體共同組織實施,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校園文化是以文化形態參與的非強制性教育手段,其特點是通過創造一種教育的環境,影響教育的效果,以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為養成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毙@文化就其表現形式及其作用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表層物質文化。物質文化層稱之為載體文化層。第二層面———中層制度文化。第三層面———深層精神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是指在學校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得到大多數人認可,包括穩定的價值觀念、審美觀念、認知法則、行為規范和習慣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校園文化的這三個互相依存、互相制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構成了校園文化的整個系統。高校校園文化整個系統承擔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功能,具有系統性、獨特性、多元性和開放性等基本特征。
2“.中國夢”引領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向導力量,服務于高校的人才培養?!案叩葘W校的文化組織與民族的、國家的、世界的文化組織,本質上具有同構和同存的關系。”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體現“中國夢”的要求?!爸袊鴫簟币I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堅持科學性與方向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自覺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正面的教育內容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一方面,“教育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教育夢的過程中,校園文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所大學的核心和靈魂?!爸袊鴫簟币I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正確把握高校校園文化的正確方向,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促進教師提升教學和科研能力。“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大學必須體現大學精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高校校園文化是大學精神的重要體現,而“中國夢”正是引領大學精神的正確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是加強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爸袊鴫簟币I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既包括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還包括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隱形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體現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人際氛圍,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讓學生對所在高校的校園文化產生認同感,自覺地融入當前“中國夢”國情教育,正確處理個人理想同祖國利益的關系,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新時期獨立學院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物質文化建設相對薄弱
獨立學院由于辦學歷史不長,各項基礎設施如公交、道路等都還不是很完善。且大部分獨立學院的校區位于郊區,地理位置較偏。受資金、學校發展戰略、場地等因素的影響,物質文化建設相對薄弱。如有些學生滿懷憧憬的來到獨立學院上學,剛來校發現寢室沒有熱水,住宿條件差等,來校不久后手機、電腦等貴重物品又被偷了,這種情況下會讓學生缺乏對獨立學院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還表現在整個校園建設尚未完成,由于招生規模的擴大,面臨著不得不對教學樓、宿舍樓、實驗樓等施工或擴建,上課和自習的時候伴隨著轟轟隆隆的機器嘈雜聲,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各種體育設施、學術活動場所、娛樂場所、公共設施等等還不盡如人意。再加上這些新建的設施,缺乏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體現不了大學應有的文化品位,失去了文化的潛移默化的效果。
2.制度文化建設嚴重滯后
獨立學院在訂立制度時,由于缺乏制度文化積淀,缺乏實踐經驗,加上時間倉促等原因,導致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在總體上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有一部分制度文化完全照搬母體高校的制度體系,還有一部分拷貝了其他同類院校的“成功經驗”,而這些制度都不適合自身的發展需要,甚至出現制度相沖突的現象。制度文化建設嚴重滯后,主要表現在:有些學院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時,僅從投資人利益出發,不接受師生的意見和建議,有些政策制定出來了師生完全不知情,制度文化沒有體現出人文關懷;管理模式的落后,不少學院依然沿襲了集權管理體制,或者有的學院雖建立了董事會制,卻并未能真正落實和運行;人事制度和員工薪酬考核機制的不合理,出現了聘用人員和在編人員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使學院的人員流動頻繁,每年都忙于人員招聘,師資隊伍不穩定,無法形成良好的教師文化;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安保措施落后,直接影響宿舍文化的形成與完善。實踐證明,適用于母體高校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一定適用于獨立學院,獨立學院應因地制宜制定規章制度,改變制度文化滯后的狀況,使學院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
3.精神文化建設普遍缺失
獨立學院起步晚,校園文化缺乏歷史積淀和凝練的過程,文化底蘊缺乏。當前獨立學院的精神文化構建中,辦學理念、核心價值觀尚未形成,辦學定位模糊不清。即使部分獨立學院開始注意到大學精神的培育,但學院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辦學目標與理想大打折扣,收不到應有實效。如何在繼承傳統中不斷創新,凝練以務實精神和感恩精神為核心的大學精神,培育人文氣息值得深思。大學精神是大學的精神期待與價值凝練,但囿于歷史局限與現實影響,與獨立學院相匹配的大學精神尚未凝練。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文化活動層次不高,部分人認為辦校園文化僅僅是完成任務。獨立學院雖經常開展各種文娛活動等,但因缺乏獨立學院明確的價值追求,所追求的也是共性的東西多,個性的東西少。也有獨立學院的各類“文化節”“藝術節”“體育界”開展得有聲有色,但絕大部分為文體型、娛樂型活動,學術型、科技型的社團及其活動較少。
1.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
“教育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與理想信念教育之間存在多維度的交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這些交集,逐步構建起理想信念教育的“小氣候”與“軟環境”。理想信念教育通過校園文化建設,使環境資源本身所蘊含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熏陶著學生。鄧小平曾指出,“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备咝獜拇髮W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入手,讓高校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和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市場經濟在推動經濟高速發展之時,也使社會文化追求對物欲追求呈現無止境的狀態,理想信念被淡化。理想信念對于青年學子來說更重要,“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硐胫敢松较颍拍顩Q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主要受環境、信息影響的程度較高,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具有自主性和依賴性。因此,通過創設良好校園環境文化來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理想信念形成的自我使命和重要性。特別是在當前一個社會轉型期,青年學生尤其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如果缺失了理想信念,大學生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所以,在“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去。
2.融入實踐教育中
大學生理想信念從確立到實現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理想信念一旦確立還須通過實踐來驗證。大學生親身參加社會實踐,擺脫課堂教學條條框框的束縛,學生們的興趣和積極性容易被調動起來,思維也會空前地活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到社會這個大課堂,親身參與角色體驗,感悟才會更深刻,才會在感受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中思考。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可,是其自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前提基礎。所以要讓學生了解“中國夢”的基本內涵,讓學生能體悟到思想的魅力,從而去引導大學生、感染大學生。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榜樣,對榜樣心悅誠服,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知行統一。大學生實踐教育的途徑有很多,如電子、物理、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組成小組設立家電維修、自行車維修等便民服務點;利用含暑假“三下鄉”,深入農村、深入一線,了解農民的收入狀況、產業結構、產業狀況,并寫出相應的調研報告,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獻言獻策;有藝術特長的學生“文藝下鄉”,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文藝大篷車到村鎮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回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展環境保護活動,可在本市的旅游景點,進行生態環境宣傳、撿垃圾、調查生態環境的保護現狀等。總之,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堅持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立足于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立足于社會實際情況,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讓學生深化對“中國夢”的理解。
3.融入校園生活中
通過思想觀念的引領和行為規范的約束,把“中國夢”融入高校校園生活之中,以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文化。如前面所分析,各個獨立學院因辦學時間不長,缺乏文化底蘊,校園文化活動內容手段單一,忽視隱形文化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開展一系列校園活動,獨立學院在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做了一系列探索。以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為例,一是精心組織開學典禮、軍訓、畢業典禮、世界讀書日、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以此為契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并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創設理想信念教育。二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老師協助下舉辦了“情濃墨海紹書香”書法展、茶文化協會茶藝講座、筆架文學社“三筆”書法大賽、夕陽紅敬老院之行、呼吸話劇社專場展演活動等社團文化活動,激發了廣大學生的潛能并激勵廣大師生繼承和弘揚優秀校園文化。三是將“中國夢”融入傳統校園文化活動中,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職業規劃大賽,“我為歌狂”歌唱比賽、行銷策劃大賽、迎新晚會、元旦晚會等活動。此外,在專業課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走上“芙蓉講堂”,以書為鑰匙,深刻感悟到知識的力量,開啟我們的心靈之旅。實踐證明,將“中國夢”融入校園生活中,能夠帶動增強學生對“中國夢”思想的認同感,使學生對其的理解上升到新的層次,收到意想不到的實效。
4.融入榜樣教育中
“榜樣示范法,也稱典型示范法,是指通過具有典型、榜樣意義的人或事(正面的、先進的抑或反面的、落后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導、警示警訊作用,教育人們提高思想認識、規范自身行為的方法?!痹诟咝!爸袊鴫簟钡慕逃羞\用榜樣示范,就是把抽象的思想具體化、人格化、以生動具體的典型形象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增強“中國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召廣大師生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中成長成才。高校教師必須加強相關理論學習和人格修養,用自己的言行與道德水平去影響和感染大學生,使自己從事的價值觀教育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的過程中,通過提高自律能力,要做到“以身作則”“行為世范、學為人師”,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去影響和感化學生,從而提高高?!爸袊鴫簟苯逃膶嵭浴?/p>
5.為師生搭建建筑夢、圓夢的舞臺
大學憑借基礎理論研究和學科優勢,對人們思想道德領域出現的新課題、新問題、新困惑予以解答,提出對人類社會發展起重大作用的理論觀點和學術見解。在健康的校園文化中,能夠為師生搭建建筑夢、圓夢的舞臺。讓師生吸取學校的人文精神,接受美的熏陶,在更高的境界、更寬廣的領域去理解人生的價值真諦,從而達到價值引導和個體價值建構的統一。青年都是參與時代建設的主角,青年的價值觀關系到國家的前途。所以,不能忽視每個大學生成長的環境和教師的工作環境,改變學院發展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方面出現的問題。在硬件設施方面,如教學樓、宿舍樓、實驗樓的擴建和改造,應盡快按質按量地完成施工,不能影響到正常的教學工作。在制定政策時要體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改變過去集權管理模式,完善人事制度和員工薪酬考核機制,解決聘用人員與在編人員“同工不同酬”的現象。通過創建班級文化、寢室文化等文體活動,讓大學生找到展示自我的平臺。還可通過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建立起自信心和榮譽感。為老師教書育人、為學生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環境,全面推動獨立學院教育的內涵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中國夢”是“個人夢”的向導,“個人夢”是“中國夢”的支撐,二者不可割裂而談。在“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關鍵是依靠廣大學生群體,為高校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主義特色的校園氛圍。激發青年學子立志成才、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熱情和信念,潛移默化地受到“中國夢”教育,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將“中國夢”的精神內涵落到實處,為實現“中國夢”匯聚力量。
作者:胡池群 單位: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
- 上一篇:法治視野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 下一篇: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實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