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校園文化建設思考

時間:2022-11-24 05:12:12

導語:電大校園文化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大校園文化建設思考

廣播電視大學從1979年辦學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這三十多年年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全國統一的統籌規劃、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現代遠程開放的辦學系統。電大系統全國網點較多,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由性強,相對普通高校來看,是比較分散的。正因為這樣,電大更需要校園文化。需要通過校園文化的教育導向、凝聚激勵、規范約束和宣傳弘揚來把“形散”的電大做到“神不散”,從而讓校園文化成為電大的無形的圍墻,成為電大最大、最堅固的圍墻。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就怎么樣建設好電大校園文化,作簡要探討。

1電大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校園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電大校園文化建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1.1營造校園文化的物質環境有先天缺陷

作為“沒有圍墻的大學”,校園建筑、文化設施、環境綠化美化等物質形態普遍不如普通高校優越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遠程教育方式可以突破時空限制,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自由的網絡空間,但文化并不能脫離物質性載體。虛擬的網絡校園空間在時間拉長放大以后,容易給人造成疲倦厭煩、漫無目的之感,其親和力可能會逐步下降。因此,電大校園文化還是要強調校園物質環境的營造,改善和優化辦學條件。

1.2推進電大校園文化建設的現實操作有后天不足

這與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模糊、目標不明確有關。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教職員工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度不高。人們普遍認為全日制普通高校應該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但是認為電大作為成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并不重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二是部分學生對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熱情不高。大部分學生參加在職學習目標的是為了提升、充實自我,但也有相當大的部分學生參加在職學習有著很強的功利性,有的純粹為了混個文憑,有的是為了職務晉升,他們連課程的基本出勤也難以保證,更不用說參加校園文化的相關活動了。

2建設電大校園文化的對策思考

盡管建設電大校園文化存在困難,但我們不能有畏難情緒而裹足不前,而應該探索出一條適合電大發展的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結合衡陽電大實際,筆者認為,努力建設好電大的制度文化、網絡文化、精神文化和情感文化等,是提升電大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2.1以制度文化為推手,讓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有序化

建設好校園文化,學生是主體,讓校園文化有序推進。在校園文化的制度建設中,有兩項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班級干部管理制度。開放教育條件下,學生與學校準永久性分離,學生組織和學生干部就顯得尤其重要。以衡陽電大為例,開放教育每個輔導員管理學員都在二百人以上,工作任務重,凡事都靠輔導員,不但無法更好地提高工作質量,甚至一些基本工作也無法及時完成。二是學生會制度。團總支、學生會干部一直是學院工作的得力干將,對教學方案的執行、學生動態的掌握及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等都發揮重要作用。衡陽電大抓住這一扭帶,建立了學生會制度,并形成了規范的管理制度。

2.2以網絡文化為平臺,讓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常態化

在電大教學中,網絡是最重要的教育平臺,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平臺。通過網絡的文化建設,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感受到不同一般的校園氣息,增強對電大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如衡陽電大開展的“校園之星”評選活動,結合開放教育的特點,發揮網絡的優勢,將學生吸引到校園平臺上來,首先在校園網上信息,開設報名點,然后進行現場初賽,再進行網上自薦、網上投票選舉,最后進行現場決賽,綜合網上票數與現場評分,評出開放教育的“校園之星”。

2.3以情感文化為促進,讓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人本化

針對電大學生的特殊性,對學生進行以人為本的服務,注重情感的交流是電大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式。校園文化建設要順應教學的要求,把情感文化的培養貫穿于校園文化的全過程。如發展學生黨員,在優秀學生中發展品學兼優的學員入黨,不但可以壯大黨員隊伍,還可以極大地調動了學員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提高學員對學校的認同,擴大學校的影響。除了定期表彰“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外,我們還在各項活動中開展評選先進工作并對學員給予表彰,優秀作業、優秀筆記、優秀學習小組、優秀畢業論文、優秀實踐報告等的評選工作已成了我校的常規工作,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對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作者:李小玲 單位:衡陽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侯俊暉.對電大校園文化特色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2,(19).

[2]李偉林.CRM視角下電大校園文化建設的探討[J].實踐探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