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園文化實踐探索
時間:2022-02-01 03:08:26
導語:特色校園文化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以“和樂”為動力,打造品牌校園文化
1.積淀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是學校的靈魂。它是以學校文化活動為主體,以良好的校風和校園精神為標志,由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創建,充滿時代氣息和校園特點的人文氛圍。在進入“十三五”教育發展時期,學校形成了以“和諧教育”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將多元特色加以融突整合,以和樂文化理念為引領,堅持走內涵品質、科學發展之路,為實現學校和諧、全面發展打開通道。2.打造品牌師生“。發展師生,成就師生,在追求卓越中享受成長的幸福與快樂?!边@是和樂教育的理想目標。在全面構建和樂教育的過程中,在學校和樂文化的熏陶下,力求學校師生與自然社會的聯系是渾然天成和諧和美的;師生與社會各界和家長的相互回應是和諧和美的;學校領導與全體教職員工的關系是和諧和美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也是充滿情趣、和諧和美的。3.構建和樂校園。和樂校園是一種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協調發展、團結協作、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是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調、整體優化的育人氛圍。和樂校園建設的宗旨,是為兒童的生命成長提供最適宜的土壤。和樂校園建設的核心是調整校園內外的各種關系和活動,使之成為師生身心健康協調發展的教育生態系統。和樂校園要求學校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安全穩定,有和美的環境、和暢的關系,即教育物質環境間和諧發展;教育主體要素間和諧發展;教育學科課程間和諧發展;學生德智體美間和諧發展。4.推進素質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是以社會文化和物質(環境)文化為基礎,以校園為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制度文化為保證,以校園行為文化為成果和外在表現的一種群體性文化。它具有文化認知、價值導向、生活娛樂、精神激勵、能力培養、力量整合等功能,以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各種比賽、大型活動等為平臺,顯現學校豐富多彩、充滿生機的校園文化及其特色成果,是學校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
二、融合“和樂”理念,深化特色校園精神內涵
1.立“和達致遠、樂美人生”的校訓。作為學校精神,“和達致遠”至少包含以下三層意義:自由快樂、關系和諧的樂觀精神;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的務實精神;追求理想、不斷探索的超越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主張以“和諧”為終極目標,哲人先賢的關于人的發展的全面、和諧的思想成為我們文化建構的哲學基礎?!昂投煌?、各得其樂”,師生的發展應該是各得其所、各有所樂的發展。快樂地學習,幸福地工作,差異發展,和諧發展。課堂讓老師也成長也陶醉,奉獻讓老師也愉悅也幸福。讓美的老師、樂的老師教出美的學生、樂的學生。生生的交往,師生的交流,充滿快樂、愜意和舒服!以達所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2.建“和融協進、樂探求真”的校風。就學校教育系統而言,和諧表現為一種學校教育生態的平衡、協調有序的發展狀態。良好的協作氛圍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可以點燃教師的工作熱情。校園內應倡導一種輿論導向正確、學術氛圍濃厚、人際關系融洽、團隊合作良好的人文環境,營造出一種和諧平等、公平競爭,充滿學術氣息的氛圍,使教師以開放的心態互敬、互學、互助、互動,激發每名教師的內驅力,樂于探索,勤于鉆研,勇于創新,求真務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自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3.建“和意潤生、樂育善教”的教風。教育無痕,潤物無聲。教師的溫和教導、循循善誘會如春雨一樣滋潤學生的心田,師生之間會產生心與心相契、情與情交融的良好效果。愛是教育的根基,愛生才能育人。教師遵循教育規律,在教育教學中要相機點撥、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授之以漁,去喚醒學生,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激勵學生、提升學生?!吧平獭辈粏沃競魇谥R有方,真正的良師總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精心培育德才兼備的益世之才?!昂鸵鉂櫳鷺酚平獭奔葌鞒辛酥袊鴤鹘y文化的深厚底蘊,又突顯出現代的人文關懷和人本精神,充分體現出教職工敢于獻身教育事業的風范和愛校、愛崗、愛生的情懷。4.建“和正親師、樂學雅行”的學風。對青少年進行尊師重道教育,這是人類生存、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讓學校方略生自覺做到尊敬老師,通過尊師更好地學習知識,學會做人,是我校學風建樹的根本所在。教師樂學善教、樂中啟智;學生樂學善思、樂中求知。雅行教育教師是關鍵。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雅行教育學生是重點,學校按不同年齡段的要求,將文明習慣進行提煉分解,規范學生行為習慣,開展雅行訓練,要求學生做到四雅:雅容、雅言、雅行、雅趣,將文明禮儀內化為學生的行為追求。家長是雅行的延生對象。我們要求通過學生的雅行來影響家長的雅行,從而讓雅行之風在社會開花結果。
三、以“和樂”為基點,構建文化育人大環境
1.打造鮮明的教師文化。教師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部分,積極而富有鮮明的教師文化的打造,將為學校整體的文化建設打下烙印。學校要積極倡導和諧互助、和睦共進的團隊精神、構建富有凝聚力的教師合作團隊,打造一支有才氣、有銳氣、有靈氣,有洞察力,有思考力,有創造力的品位教師隊伍。組建教師專業社團與怡情社團,為專業發展奠基。完善教師評價制度,促進教師自我發展。教師樂育善教、誨人不倦、聚力和諧、智慧卓越。熱愛并尊重自身的職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修為,樂研教學之道。在教學中教而有法,教而得法,智慧從生。在和諧教育之下,理順師生關系,勤和同事關系,凝心聚力,把學生發展、學校發展視為己任,成就學生,成就自我,成就學校。2.打造立體的環境文化。學校無閑處,處處熏陶人。從校園綠化到雕像壁畫,從文化長廊到櫥窗展廳,無不彰顯著學校和諧和順的文化氣息。環境不僅是學生生活的空間,也是培養學生文明素質的載體。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關情”。我們發掘、利用校園的環境,形成濃厚的立體環境文化,營造和美環境,打造校園文化墻,以辦學理念、校風、校訓、教風、學風、?;?、校歌、格言警句、凡人小語、科技知識、民族體育等內容為支點,使一草一木、一墻一板都能說話,都起到教育人、啟迪人的作用,使師生在抬頭駐足間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教育和熏陶。3.打造規范的制度文化。校園內嚴謹規范的秩序、師生們積極向上的情緒,是校園文化中其它要素得以正常、高效運行的潤滑劑其潛在的功能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凸現本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文化特色的規范、高效、完整的組織管理系統和制度,構建學校特色制度文化。學校制定章程,整理完善崗位責任制、全員聘任制、結構工資制、校務公開制等各項規章制度,規范程序,行而有據,形成依法辦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運行機制。同時建立完善學生自主管理制度,建立愛護公物制度、公共衛生制度、值周班制度、綠化制度、校園養護責任制等。4.打造多彩的精神文化。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成員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根據教育發展的宏觀環境及發展趨勢,依據人本發展理論,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鑄造“和樂”的校園文化精神。分別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項目、以教師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項目、以展示為主體的校特色文化活動項目。學校定期開展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健康周、各類競賽等文化展示活動。積極組織參加校外組織的各種對口比賽展示。通過校園網展示我校特色文化,發揮校園文化的輻射作用。5.打造生本的課程文化。課程文化也是是學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國家課程開足上齊,創造性地對學科課程內容進行二度開發,依據校情、班性、生情,進行有序的校本化實施。以生本教育為抓手,在生本理念下,全面構建生本課程、教師課程、家長課程體系,實現課程的全包圍、全覆蓋模式。優化資源配置及開發,增強學生的體驗與實踐,注重學生的學力培養和品性培養,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程中獲得可持續性發展,從而達到“和樂致遠、和諧發展”的育人境界。積極開發以教師個人特長為主要資源的課程,并在教學中傳遞、釋放正能量,更好地為學生發展服務。實現部分教師社團與學生社團的對接,通過教師的社團建設帶動學生社團的精致有效,從而使師生共同成長。依托豐富的家長資源,邀約有特長的熱心家長到家長學校開設課程,豐富課程文化,聚力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股力量,抓好素質教育的著力點,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
四、構建“和樂”體系,強化校園文化建設保障措施
1.成立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協調指導委員會: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員若干名,負責校園特色文化活動的策劃、規劃、協調、管理、檢查、考評。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以校長室為主負責實施;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以總務處為主負責實施;校園活動文化建設以教導處和大隊部團支部為主負責實施。活動文化各項目組設首席指導1名,負責各項目組活動管理、項目活動計劃及執行;聘任指導教師若干名。2.設立學校文化建設基金。為了保障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落實到位,設立“校園文化建設基金”。一方面由學校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撥出專項經費,確?;鸹鶖?;另一方面,向其他企事業單位募捐,擴大基金基數;另外將各種合法回扣全部上交基金。專項經費由校園文化建設協調指導委員會統一管理使用。3.活動文化實行課程化、科研化管理。為保證校園文化活動規范化,實行四定,定時定地定計劃定人員,與綜合活動課整合,納入課程管理,排出校園活動文化課程表,各項目組制定出行動計劃,項目組首席指導實行全程監控,指導教師積累指導材料,撰寫階段專題報告,以科研形式來創建校園活動文化特色。4.注重過程化管理。校園文化建設關鍵是過程,過程的參與是關鍵,特別是活動文化,過程就是氛圍,參與就是效果,“關注過程,重在參與”是管理的基本原則。為此,根據活動文化項目特點,定期組織展評活動,對活動情況實行滾動考評,在滾動考評的基礎上,對活動成果進行獎勵和推薦。綜上所述,和政路小學“和樂教育”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形成了“和樂教育”的基因,在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的前提下,傳承“和樂文化”,構建“和樂校園”,開創“和樂人生”,把和政路小學辦成特色鮮明、和諧快樂、質量過硬的現代化學校將指日可待。
作者:宿萬成 單位:蘭州市城關區和政路小學
- 上一篇:校園體育文化對校園文化的作用
- 下一篇:文化傳媒營銷問題調查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