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機遇、挑戰與對策

時間:2022-02-27 10:43:46

導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機遇、挑戰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機遇、挑戰與對策

【摘要】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很多新的特點,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也是新的挑戰。本文介紹了新媒體的概念和特點,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機遇,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一些對策,以期對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

一、新媒體的概念與特征

1.新媒體的概念。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一種媒體形態,對于新媒體的概念學界至今沒有定論。初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這樣定義:新媒體就是注重使用網絡媒體,利用數字技術的優越性,進而以網絡為平臺進行信息傳遞互動的媒介。因此,可以將“新媒體”定義如下:在新科技發展的推動下,在信息傳播領域內通過廣泛運用數字技術,實現人與人之間交互地傳播信息的新興媒體。新媒體主要包括網絡,網站論壇,微博,微信,數字電視等。新媒體隨著時間和技術的進步會有更多的新媒體出現。2.新媒體的特征。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具有以下特點:(1)傳播主體多元化。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是單向的,受眾是被動接受的。新媒體打破了這種傳統模式,新媒體的參與者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可能是信息的者。因而使得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量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2)傳播手段和方式的多樣化。在新媒體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傳播的手段和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從傳統的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到手機,電腦,互聯網,微博微信。這使得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更加迅速、便捷。(3)傳播更趨向于共享性。新媒體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數字信息技術使人們的信息平臺更具開放性,空間更具想象性。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或信息。(4)傳播的即時性。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需要經過多個層級,信息具有明顯的滯后性,而新媒體依托互聯網,使信息傳播能夠達到即時性。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新媒體時代,我們要跟上時代潮流,搶抓機遇,應對挑戰,積極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1.新媒體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機遇。(1)新媒體豐富了大學生的學習內容。在新媒體時代,運用互聯網,手機等能夠隨時隨地查閱信息,從哲學到地理,從文學到宇宙,只要是需要的都可以找到。大學生可以利用新媒體極大地豐富自己學習的內容。(2)新媒體使校園文化傳播更加簡潔化。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方式,更多的是依托互聯網,手機。信息傳播僅僅需要在電腦前動動鼠標,動動手指,不同的信息、多彩的世界就會出現在你的面前。(3)新媒體使校園文化更加開放。高校一直被認為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自己不出去,別人也進不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加速了校內外信息的流通,也加速了大學校園文化的社會性發展。高校師生運用新媒體工具,獲取實事信息,同時校外的思想,理論,價值觀等對高校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高校自身的文化氣息,理論,價值觀也會隨著校園文化的社會發展對社會產生影響。(4)新媒體更突出大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自主性。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的接受者都可能成為信息的者,因此提高了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通過新媒體平臺,學生有了更便捷的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可以真實地發表自己的評論,意見,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打破了學生和學校之間的界限。這也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保障。2.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1)新媒體使校園文化傳播內容更加隨意。新媒體具有很強的虛擬性和匿名性,使人們更加自由地去獲取,傳播,信息。大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還不能很好地分辨低俗,暴力、淫穢的內容。大學生的自控力也不強,在信息接收過程中就會被迷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時間久了就會脫離實際,產生幻覺,有心理疾病,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2)新媒體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受到沖擊。大學文化是一所學校的傳統和個性之所在,不論校園文化的形式如何,其所表達的核心價值觀是不會變的。大學文化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通過學校教育使學生具有特定的價值觀,使學生知道追求什么,反對什么。新媒體的開放,一方面使校園文化走出校門,和更多的社會文化相碰撞,促進了自己的成長;另一方面大學校園文化在借助新媒體傳播過程中,極端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隨之侵入校園。這種不良思想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會產生影響。新媒體的出現,使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導權被削弱,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受到沖擊,使大學文化傳統的維系和傳承變得更為艱難。(3)新媒體易使大學生沉迷網絡。大學生處在一個信息萬變的時代,抓住時代的機遇,緊跟潮流,是大學生的必然選擇。傳統的報紙,雜志等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對信息的需求。而新媒體的便捷性,迅速性,虛擬性更能滿足大學生對信息的需求。大學生可以運用新媒體查閱資料,查看新聞,新媒體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一些自控力差的大學生就容易沉迷虛擬網絡世界,與外界隔離,學業和身心都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有的學生為了金錢,到社會上偷,搶,嚴重危害了社會。(4)新媒體使校園文化建設難度加大。校園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通過學校教育向學生傳遞特定的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和修養。隨著新媒體的使用,大學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導權被削弱,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侵入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人生觀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大學對校園文化的建設難度大大增加。

三、新媒體環境下建設高校校園文化的對策

1.積極轉變思想,立足現實,迎接挑戰。新媒體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新媒體,新媒體對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大的影響。高校要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就必須積極轉變思想,立足現實,迎接更大的挑戰。我們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積極和外部聯系,加深學校文化和社會文化的互動和交流。同時,積極應對新媒體環境,增強應變能力,為長遠發展做好打算和準備。而且大學的文化發展形式要更加的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將大學和社會緊密地聯系起來。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還要發揮大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大學生為校園文化建設做出貢獻。2.善用新媒體進行校園文化宣傳。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傳播速度快,內容豐富,互動性強。但因為網絡的虛擬性,信息者的信息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這些對大學生的思想可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學校在利用新媒體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打造屬于自己的多媒體宣傳網絡。在運用新媒體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發揮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功能,同時更要依靠微博,微信等實現信息的即時傳播和大范圍覆蓋,增強新媒體的互動性和共享性,讓新媒體下的大學校園文化更貼近學生的實際。3.加強大學生新媒體素養教育。新媒體現在在大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各個教學環節都離不開新媒體,校園文化建設當然更離不開新媒體。新媒體在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發展,很多都是剛剛興起的,大多數學生還停留在用的階段,如何指導學生不僅會用而且要用好也是校園文化建設重要的方面。要指導學生增強新媒體信息的辨別能力,正確地運用新媒體和用好新媒體,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健康的新媒體觀念,減少新媒體的不良影響。4.定位校園文化特色,積極引導服務師生。校園文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累積的過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運用新媒體建設校園文化也是如此。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主動運用新媒體宣傳校園文化,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特點,變被動的灌輸為主動的引導服務。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對師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新媒體為中介依托,積極引導校園文化的建設方向。同時還要準確定位高校校園文化,形成自己的校園文化特色,對高校的招生,就業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陶丹,張浩達.新媒體與網絡傳播[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2]張朱博.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3]王繼夏,何雨韓.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東南傳播,2014.5.

[4]許倩嘩.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新聞研究導刊,2016.3.

作者:趙秀丕 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