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途徑探討

時間:2022-11-24 04:01:57

導語: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途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途徑探討

摘要: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網絡視為“第二生命”和精神支柱,其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狀況堪憂。為扭轉這種局面,2014年黨和國家提出了“三走”活動,號召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進操場,積極開展體育鍛煉,促進身心發展。以“三走”活動為切入點,以湖北省高校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學生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并提出了以“三走”活動為依托促進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三走”活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近年來,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難以自拔,不僅造成其體育活動時間的減少,同時人際交往能力受限,導致很多大學生漸漸迷失了方向。面對大學生日益下降的身體素質和不斷出現的心理問題,2014年1月13日,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了《關于開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各高校要積極開展“三走”活動的宣傳活動,同時強化體育課程和體育鍛煉,督促學生加入體育活動中,增強體質,磨煉意志,培養良好品德,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心理素質。

一、“三走”活動概述

“三走”活動提出以來,受到了全國高校的積極響應。一直以來,隨著學業和就業壓力的增大以及互聯網普及率的猛增,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現了沒有時間、也沒有意愿參與體育活動的現象,隨著而來的是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較之十年前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數據表明,很多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頻率上都較標準線有很大的差距?;诖?,黨和國家緊急頒布了“三走”活動的通知,號召廣大高校積極創新體育活動形式,依托學生組織,廣泛開展各類形式的體育活動,吸引大學生參與進來,最終形成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局面,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基于對“三走”活動的全面、深入分析,確定了“三走”活動的五大原則,即群眾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創新性原則、長效性原則和課外性原則。群眾性原則是指為了讓“三走”活動能夠長期有效開展,必須充分發揮高校各基層學生組織和學院的作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學生加入,形成大學生集體參與體育鍛煉的新局面。自主性主要包含了幾個層面:首先是“三走”活動的組織開展主要依靠學生組織,這個過程重在充分發揮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其次是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更貼近學生,讓學生產生參與的積極性,最終從內心深處認識到體育活動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從思想和行動上接受體育鍛煉,養成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創造性原則是指要從深層挖掘“三走”活動的內涵,認識到這個活動與以往其他活動的區別。從思想上不斷進行工作的創新,從組織形式到具體的活動形式都要做到有創新,能夠吸引廣大學生,從而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另外,要將“三走”活動區別于一般的體育活動,要從內容上進行創新,活動要多體現當代學生特色、體現校園文化、體現文化內涵。課外性原則是指“三走”活動是在學生課下展開的活動,是對學校正常體育教學工作的補充和延伸,目的是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利用課下時間,做一些真正有益身心健康的事,同時也是將體育教學進行課上和課下的有效融合。長效性原則是指“三走”活動和活動效果影響長遠,是“三走”的核心。這就要求各高校要做好全局規劃和統籌,做好工作任務的分配工作,制定長期和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并按照工作計劃有序開展相關活動。

二、以“三走”活動為載體的湖北省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

為了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切實貫徹落實“三走”活動精神,提高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湖北省高校相繼開展了“三走”活動組織規劃工作,并將“三走”活動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有機融合,促進兩者共同發展。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面臨一些問題。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在校生進行了有關“三走”活動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方面的調研,希望能夠從不同層面了解到學生對“三走”活動組織開展情況的看法和建議,并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加以改進。調研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素質能夠達到滿意或以上的程度,占總數的53.88%。而對學生業余時間分配情況調查表明,有59.99%的學生選擇了課余時間“在宿舍睡覺、看電影、玩游戲”這個選項。從使用網絡用途的調研結果分析是,學生大部分選擇了查資料和看電影。而對于“三走”活動的了解情況看,只有14.14%的學生表示很清楚,而有24.38%的同學表示完全不清楚。對于學校體育活動開展情況的意見和建議方面,很多同學都認為活動比較單一,同時希望能夠進一步改善校園環境,加強設備更新。從調研結果還發現,現階段以“三走”活動為載體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很多學生對“三走”活動還一無所知,學校對活動宣傳力度不足,尤其是針對新生的宣傳工作還有很大上升空間。其次,大多數同學對于以學院為單位或者由社團組織開展體育活動表達了肯定,但對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還希望能夠更豐富并有所創新。從2017和2018兩年的湖北省某高?!叭摺斌w育活動匯編材料也可以看出,活動開展的總數雖然不少,但種類卻相對單一,基本都以常見的球類為主。單一的形式必然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長此以往對于“三走”活動的長效性必然產生影響,不利于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

三、以“三走”為依托促進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發展策略

(一)加強“三走”活動宣傳工作。在全校乃至全省范圍內加大對“三走”活動的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認識,在校園范圍內建立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宣傳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樣化,可以借助各學院、社團、學生組織的公眾號和校園網絡平臺進行宣傳,當然也要借助傳統的廣播、海報等方式進行輔助宣傳。重點除了要介紹“三走”活動的內涵和意義,還包括體育鍛煉對身心發展的促進作用等。讓更多的人能夠對體育鍛煉有正確的認識,引導學生加入到“三走”活動中,促進身心發展,同時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二)加強學校內體育類社團和學生組織的管理。必須強化對學校體育類社團及學生組織的管理工作,加強各類組織的交流溝通,共同搭建起校園體育文化平臺,將“三走”活動覆蓋各個層面。高校應該充分發揮學校中體育類社團的作用,為社團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支撐,同時規范化管理社團,確?!叭摺被顒娱_展的長期性、規范性。另外,對于各學院、系部內的學生組織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學生組織加入到“三走”活動的組織開展中,從各級各層面加強“三走”活動的推進。同時,要加強體育類社團和學院、系部之間的交流合作,從專業性方面提升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三)豐富“三走”活動種類。要加強對“三走”活動的認識,創新活動思路,將體育活動的范圍和種類不斷進行擴大和豐富,體育活動不再僅局限于球類和跑步。一方面,要注重體育活動的創新,比如提升跑步活動的公益性,將晨跑改為募跑,學生堅持一段時間晨跑就可以從公益社團中選取一種物品募捐給一些留守兒童組織。這樣的活動,既幫助學生實現了體育鍛煉的目的,更豐富了“三走”活動的形式,更加強了各社團組織的交流合作。從學校層面,可以定期組織一些大型的活動,比如陽光體育節、健美操比賽、舞蹈比賽、趣味運動會等等,要注重形式的多樣性以及覆蓋的廣泛性,要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此外,高校還可以結合自身特色和學生情況,相應的創立一些激勵性的體育鍛煉運動,比如“XX項目吉尼斯紀錄”活動,給有某項特長的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同時對每一屆開展的活動做好紀錄,形成書籍,作為學校的一大特色,這也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陳玉林,楊誼博.高校開展“三走活動”的體育文化價值及發展前景探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1):131-132.

[2]張瑞祺,高建勝,崔巍,等.“三走”活動背景下大學生體質狀況與體育教學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9):212-214.

[3]胡亞玲.體育文化視域下高校三走活動創新研究[J].現代交際,2018(5):142-143.

作者:劉顯 單位:湖北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