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堂品德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06 09:51:00
導語:物理課堂品德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物理課堂中實施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一些小片斷的重現,是本人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點滴,并希望由此引發大家對如何在物理課堂中實施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思考與討論,為全面提高物理教學效能作一種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物理課堂思品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素質教育安全素質教育
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學方針,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根本綜旨,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并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奠定基礎。其中關鍵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目的,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任務。
提高全民族素質,分為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和勞動技能與審美素質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也是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
在物理教學中的思想品德素質教育,是向學生傳授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和共產主義道德規范,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和完美人格的教育。具體包括政治素質教育、思想素質教育、道德素質教育、法制素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是青少年個體發展的主導因素,它對學生其他方面素質的發展起著方向和動力的作用。
(一)物理課堂中的政治素質教育
政治素質教育是指愛國情懷、民族、階級、社會、國家、國際關系等立場和態度方面的教育。
在物理課堂中我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在講《聲現象》這一章后我就向學生們介紹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天壇以嚴謹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構造和瑰麗的建筑裝飾著稱于世。特別是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三處有非常美妙的聲音現象。回音壁呈正圓形,直徑65.1米,厚0.9米,墻面光潔平整,如果兩人分別站在東西兩側墻根,面向北低聲說話,就像聽電話一樣清晰。原來,墻面內圓,表面又極平滑,聲波沿墻面有規則地連續反射前進,傳到對方所站的地方,所以能聽得很清楚;三音石是皇穹前石陛下甬道的三塊石板,會產生人間私語天聞若雷的回音現象,站在第一塊石板上發一聲,可以很清楚地聽到一聲回音;站在第二塊石板上發一聲,能有兩次的回音;站在第三塊石板上,就能有三聲回音。原來,圍墻是正圓形,每塊石板距四周墻壁距離不等,發聲的位置不同,所以能聽到次數不同的回音;圜丘壇在天壇南部,壇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上面高喊或發出敲擊聲,周圍即起回音,自己聽起來聲音很大,好似一呼百應。這充分顯示出我國古代高水平的建筑聲學和建筑工藝。
再如在講完磁現象這一節后,由磁的指南性向同學們介紹我國的古代的四大發明,使學生知道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紙張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人類現代生活時刻離不開紙張);印刷術(發展過程:手抄→雕版印刷→活字→激光照排→電腦打字);指南針(辨方向,用于航海、航空、地質堪探等);火藥(用途:軍事、工程建設)。使學生知道四大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的長期勞動中集體智慧的結晶,為人類的進步世界科學技術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神六”返回后,我結合課本內容,在一次考試中出了如下一道試題: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時“神六”載人飛船騰空而起,飛船升空時速度不斷增加,這時它受的平衡力(選填“是”或“不是”);飛船繞地飛行過程中,宇航員聶海勝和費俊龍處于失重狀態,他們的質量(選填“變”或“不變”),他們慣性(選填“有”或“無”);飛船于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時33分安全著陸,共繞地飛行了約76圈,飛船繞地飛行過程中以地面為參照物是的(選填“運動”或“靜止”)。
從這道題中告訴同學們: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著陸,標志著中國航天科技的又一次突破。這對進一步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增強中國的經濟、科技、國防實力和民族團結具有重大意義。這樣成功的航天項目增加了中國民眾的凝聚力,讓民眾對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潛力更加充滿信心。
這樣從我國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成就,講述祖國和家鄉建設的發展前景及國家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增強同學們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號召同學們為祖國和家鄉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和奮斗。
(二)物理課堂中的思想素質教育
思想素質教育是指責任意識、思想信仰、信念追求、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處事方式、行事原則等方面的教育。
我在講《光的傳播》這一節時是以一個故事開始:一場大雪后,有父子倆走在雪地上,父親指著前方的大樹說:“孩子,你看前面的大樹,我們從這走到大樹前,比一比誰走的腳印更直。”兒子說:“好,爸爸,我肯定走的比你直?!碑敻缸觽z走到大樹前時,兒子回頭一看,他驚奇的發現他爸爸非常的直,而他自己的腳印卻是彎曲的。兒子問:“爸爸,你的腳印怎么這樣直?”讓同學們也帶著這個疑問進入課堂。
在講完光的直線傳播后,我再接著把故事講完,爸爸說:“孩子,爸爸在前進的路上眼睛一直看著這棵大樹(光的直線傳播),而你是怎樣的呢?”兒子回答說:“我剛才東張西望的。”
我接著告訴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同樣要有一個目標,因為人生的目標指引著我們的生活方向,影響著我們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決定著人們一生的價值目標和生活道路。有了人生的目標我們才不會走彎路,有了人生的目標,我們才有努力和奮斗的方向,我們的一生才不會虛度。并要求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人究竟為什么活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人應當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應當使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等等。
最后我要求同學們把自己人生的目標(可以是學期或學年的)制訂好,并放入各自的《學生成長記錄袋》中。
(三)物理課堂中的道德素質教育
道德素質教育是指遵守各種社會道德規范的自律品質、奉獻精神、合作精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以及對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
在講完杠桿后,我向同學們提出一個現象:當你們與父母抬重物的時候,你們的父母是把重物移向你還是他們自己呢?(因為學生是農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有這樣的經歷)為什么?(為了使孩子們承受更小的力)
從這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出父母親是多么的關愛自己的孩子,當孩子病了時,我們的父母親痛恨這個病為什么長在他們自己的身上。但父母親的愛又豈止是這些呢?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永無止境的,可同學們,你們對自己的父母有過些許關心嗎?請同學回答三個問題:1.你知道你爸媽的生日嗎?2.你爸媽最喜歡吃什么?3.在你記憶中,爸媽對你所做的哪一件事而感動過?
第一個問題知道的很少,有一位同學記住了爸爸的生日,是由于爸爸的生日與他的生日只隔一天。還有一位同學記住了自己爸爸的生日是正月初一日。第二個問題知道的同樣很少,同學的理由是沒問過。第三個問題還是只有極個別的同學能說出來。
針對這一現狀,我決定召開以“感謝父母”為主題的班會。班會課上同學們輪流發言,結果平時嘻嘻哈哈的同學們都流下了眼淚(我同樣被同學的情緒所感染),并表達了自己的決心,班會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又趁機向同學們提出了兩個要求:1、向父母說出“謝謝”。2、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感謝信。
在進行《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和《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時,我向同學們介紹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社會公德的基本內容之一。它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指講究公共衛生、美化個人生活環境等,還包括減少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能源等廣泛內容。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多,保護環境對于可持續發展,維護子孫萬代的根本利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在講《光的反射》時,由課文中的文字和課堂演示:如果你在一塊平面鏡中看到了另一位同學的眼睛,那么,不論這個平面鏡多么小,你的同學也一定會從這塊平面鏡中看到你的眼睛。從“你看見我,我看見你”到“你的眼中有我,我的眼中有你”,再引申到“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告訴同學們人與人的交往要“互相尊重”。
(四)物理課堂中的法制素質教育
法律素質教育是指對相關法律的學習、理解、遵守和運用,加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物理課堂中的安全素質教育
安全重于泰山,防范勝于救災。在全國進行安全專項運動時,我們更應該防止事故的發生,因此為了減少此類事故的發生,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講述電路的短路情況時,應提醒學生注意短路時電路中的電阻很小,電流很大,超過電路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時,易引起火災。例如1980年11月21日,美國內華達州的米高梅飯店發生的一場震驚世界的大火,死85人,傷679人,經濟損失約1億美元,起火的原因就是電線短路;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發生的悲劇,奪去了325個寶貴的生命,其中,中、小學生有288人,另有130人重傷。依據這些血的教訓教育學生在連接、檢修電路是,正確操作、細心謹慎,避免引起短路,防止發生火災。
在講解用電常識的時候,應講述電擊傷的原理,當通過人體的電流超過30mA時,會使人感到劇痛,甚至神經麻痹,呼吸困難,有生命危險;電流超過100mA時,只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使人窒息死亡。電擊傷還與電流通過人體的途徑有關,電流通過心臟的危險性最大。造成觸電的原因多數情況是直接或間接接觸帶電體,因此教育學生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不用手誤觸各種帶電的電器裸露處、不用濕手接觸開關,不在電線上晾曬衣物等。
在講解慣性現象時,介紹行駛中的汽車和自行車剎車時,由于慣性不能立即停下來,即使是緊急剎車,也要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才能停下。慣性是造成許多交通事故的原因,因此對機動車輛行駛行駛都有最高限速,騎自行車時不能騎的太快,這都是為了避免由于來不及停車而造成交通事故。
在講解光的反射時,介紹在夜間行駛的汽車,車內開燈的話就會使車內的物體在司機的前檔玻璃上成像,司機會把這個“像”當成是車前的物體,且看不清前面的路,就會容易出現交通事故。因此為了保證行車安全,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不允許開燈。
物理學科與生活聯系密切,很多內容都與安全教育有關,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運用具體事例,滲透安全教育,使學生既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識,又加強了自我防范教育,規范了日常行為,培養了安全意識,有效避免了傷害事故的發生,讓安全教育從小抓起,讓安全意識從小樹立,讓安全思想深入人心。
總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他們的素質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質如何,關系到我們國家在未來的世界競爭中能否處于優勢,能否掌握主動權。因此我們在今后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應自覺的、有意識的根據教材的教育因素滲透思想品德素質教育,使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審美情趣,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該文獲2004中央教科所“百年中國教育”學術論壇征文評比二等獎〗
- 上一篇:辦公室副主任工作考察報告
- 下一篇:社區居委會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