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層教學教學模式實踐探索
時間:2022-12-17 04:28:06
導語:初中物理分層教學教學模式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時代的進程加快,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在教育行業中,互聯網技術的融入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分層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以及課后作業等內容進行不同層次的安排。本文以初中物理學科為例,研究互聯網背景下的分層教學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物理;分層教學;實踐策略
現代教育理念注重信息技術在各個學科之中的應用。初中物理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加強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程度,拓展學生的物理視野和物理思維。分層教學法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著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物理學科運用分層教學法,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性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1-2]。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分層教學研究
(一)教學目標的分層。在分層教學前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學習能力,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內容包括初中物理基礎知識、物理解題思維以及各種能力的培養等。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分層內容,制作各種網絡學習資源課件并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利用物理教材和網絡課件資源預習。預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教師的授課內容,找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教學環節著重聽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二)課堂教學環節的分層。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要秉持著科學合理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的學生數量適中。教師根據每組學生的學習水平布置相適應的學習任務,利用微課或者翻轉課堂的模式,讓小組成員自主學習,優勢互補,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防止產生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三)課后作業的分層。課后作業在學習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實踐和鞏固環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各項問題,初中物理同樣如此。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培養學生問題探究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后作業環節中采用分層教學法,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合理的習題內容,并上傳到作業軟件之中,讓學生在業余時間和放學時間下載和學習。作業完成后,教師可以通過作業軟件進行打分和數據統計,了解學生知識學習的具體情況,方便下次課堂的習題側重講解。分層教學法下的課后作業訓練,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自信心。(四)教學評價分層。教學評價是教學互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容易忽略了教學評價的意義,采取千篇一律的評價標準?;ヂ摼W技術支持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即:基礎知識、實踐實驗、進步幅度三部分。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但是相對來說進步幅度比較??;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其動手能力強且進步迅速,這便是他們的優點。為此教師要從多元化的角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分層教學實踐策略
(一)在課堂導入階段采用分層教學。課堂導入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師要善于摸索課堂導入的技巧,為學生創設藝術性的開端。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將課堂導入環節同樣分成兩個難度,分別由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演示,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的《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為例,我在課堂的初始階段為學生準備了兩個小實驗,并播放課件為學生進行演示,然后由學生自主模擬。第一個實驗是讓學生拿著凸透鏡觀察自己面前的事物,學生能夠發現自己面前的事物放大了,也就是我們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放大鏡現象,這種實驗現象比較符合正常的認知規律,所以我將其交給了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進行實驗演示。第二個實驗是利用同一個凸透鏡,讓學生觀察遠處的事物,會發現凸透鏡的成像與現實物體是縮小、倒立的,這種實驗現象和正常的認知規律存在一定的差異,為此我將其交給了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為什么會這樣的安排呢?第一個實驗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讓其更好的融入教學活動之中,集中學習的注意力,善于發現物理知識與生活現象的關聯性。第二個實驗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對非常規實驗現象深入探究,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二)在探究活動中采用分層教學。驗證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的方法便是物理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究意識。物理探究過程需要觀察、實驗以及推理等內容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這與教師的示范、講解等內容有著極大的不同,學生更容易將經歷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在輕松、趣味性的氛圍下學習。在《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課堂導入環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已經被激起,通過閱讀教材發現,凸透鏡成像與物距、焦距等因素有關。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照相機、投影儀運用凸透鏡的例子,即照相機和投影儀的成像均是倒立的,前者成像比實際物體小,后者成像比實際物體大;放大鏡的成像是正立且放大的。在觀看完視頻之后,我向學生進行提問,凸透鏡的成像大小與正倒和物體位置究竟有什么關系呢?為此我設計了實驗來幫助學生探究。我為學生準備好了明確焦距的凸透鏡以及其他的實驗器材。我將學生分成了A、B兩組。A組學生探究物距大于、等于二倍焦距的實驗。B組學生探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的實驗。之所以這樣分配是因為A組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但是實驗操作較為簡單,學生能夠輕松地觀察到實驗現象。B組實驗的數量比A組多一個,且成像的影響因素較多,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學生探究完成之后,我將錄制的分組實驗視頻進行整理,歸結出一個完整的實驗流程,然后在課堂上播放,學生通過觀察與歸納,最終總結出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三)習題訓練分層。習題訓練分層主要分為課上的習題練習以及課后作業兩部分。學優生可以完成一些難度較大的綜合題目,中等生可以選擇適當的拓展練習題,學困生則是可以完成一定數量的基礎題目,加強基本功的鞏固,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沖刺,向著更高的聯系層次進行嘗試,在一步步的努力中縮短學習差距。在《凸透鏡成像規律》章節的習題訓練中,我并沒有根據自身的主觀思想直接為學生布置題目,而是讓學生率先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和統計。其中,二成的學生認為自身已經完全掌握這部分內容,我為他們準備了中考的模擬題以及中考典型例題,這部分題目難度較大,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能力。七成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識點,因此我為他們準備了學校往年的期中測試題目和期末測試題目,這部分題目難度適中,且知識點較為突出。一成的學生認為自己尚未掌握這部分知識點,我為他們安排了課后的練習題,并將多媒體教學、實驗課件發給了他們,讓其一邊復習一邊做題,來加強理解和記憶。同時我還安排學優生輔導學困生,建立學習小組,幫助他們梳理此單元的知識點以及整體的知識框架,為其講解解題思路以及解題的切入點,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與團結互助精神,滿足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結束語
教師要善于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利用互聯網技術,創設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教學課件、探究實驗以及測試等環節進行分層,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意識等內容。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下的評價反饋功能可以為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縮短學困生與學優生之間的差距,促進班級物理成績的整體提升,進而提高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姚安峰.現代教育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數理化學習,2010(12):30-31.
[2]武艷玲.初中物理教學方法選擇與創新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5):141.
作者:鄧傳新 單位:佛山市順德區沙滘初級中學
- 上一篇:物理核心素養培養方法及策略研究
- 下一篇:構建民族地區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探討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