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困生思維障礙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3 04:55:00
導語:物理學困生思維障礙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學生由于受年齡和身心發展的制約,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學生的思維趨于成熟,他們生性活動好動,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不少學生在物理學習上出現了一種認識問題膚淺,思想松懈,考慮問題不全面,不周密,不能跳出問題的陷井,出現了“多解、漏解、誤解、無解”的思維障礙。這種思維障礙的形成原因是:一方面來自教師教學的疏漏,另一方面來自學生自身的因素。因此,研究初中物理學困生思維障礙,對于增強初中物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物理學困生思維障礙的具體表現。
由于初中物理學困生思維障礙產生的原因來源不同,作為主體的學生的思維習慣、方法有所區別。所以,初中物理學困生思維障礙的表現各異,具體歸納為以下幾種:
1.對物理概念的膚淺認識。
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對一些物理概念或規律沒有深入理解,不能脫離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難以把握本質含義,造成對物理難學或無法學懂,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物理的信心。例如在學習“歐姆定律”一節時,出示的一道練習題:某導體的兩端電壓是2V時,通過它的電流是0.2A,則此導體的電阻是;若此時導體兩端的電壓為4V時,通過它的電流是;此時導體的電阻是。解答此題時,許多學生對于公式R=U/I可知U、I情況下求出電阻R的值,但是不能理解成導體的電阻是由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中電流決定的。導體電阻大小是由組成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等因素決定的,“它與導體兩端有無電壓、導體中有無電流無關”的實質沒有理解透徹,因此本題中電壓變為4V時,得出R=U/I=20歐的錯誤答案。這就是學困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理解不透徹,而出現了對物理學習的思維障礙。公務員之家
2.忽視隱含條件。
物理中的某些定義、公式、規律、概念等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條件,但綜合到物理習題中,這些條件或己經給出但不明顯,或沒有給出卻滲透在題意中,稱之為隱含條件,解題時由于學生思考問題不夠深入,容易忽視這些條件,而導致解題錯誤。例如汽車在5min內勻速行駛了2000m,若汽車所受的阻力為2000N,則該汽車的功率為多大?這道題目中隱含的條件是該汽車作勻速運動,解答此類題目時,要求學生必須熟練應用二力平衡條件去分析問題,因為汽車勻速運動,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F=f=2000N,根據功率的計算公式P=W/t=F.s/t=f.s/t就可以求出該汽車的功率。但是在大部分學困生中,不能理解題目中這一隱含條件,苦苦思索題目,埋怨題目所給的條件不足,無從下手。
3.缺乏分類的物理意識。
分類歸納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由于初中物理的概念繁多,物理規律抽象,學生容易記憶錯誤,造成解題的思維障礙。例如: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很多學生不能將凸透鏡成像的條件和規律進行分類記憶,導致考試時出現混亂,將照相機的成像條件寫成放大鏡或幻燈機的成像條件,也將幻燈機的成像規律寫成照相機的成像規律,將答案寫得五花八門。
4.受思維定勢的束縛。
思維定勢就是用某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由于經常接融同一類問題或同一種直觀模型,因而形成一種習慣性思維方式,有時也會將學生的思維束縛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造成消極的作用。當在學生非常熟悉的一類題目上改變了個別條件,學生不去認真分析,馬上按習慣的思路求解,造成解題的失敗。例如:上體育課時,某同學用500N的推力將40N的鉛球推出了8m遠,求這位同學在推鉛球時對鉛球做的功是多少?解這類題目,學生必須掌握做功包括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有力作用在物體上,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兩者缺一不可。但是學生解答上述題目時犯了一個思維定勢的毛病,認為是該同學用500N的推力將鉛球推出了8m,直接根據W=F.s的公式代入數字得出錯誤的結果。
5.缺乏生活經驗意識。
物理離不開生活,生活處處有物理。例如:要求學生估算一個雞蛋的質量時,很多學生把一個雞蛋的質量寫成了500g;把舉高1m的雞蛋做的功為100J;要求學生將電工鉗這種常見工具說出它與物理知識有關的應用等,結果學生將答案寫錯,說明學生缺乏生活的經驗而形成物理思維障礙。
二、初中物理學困生學習思維障礙的應對措施。
1.加強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學,提高思維的免疫力。
概念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結果,在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中,要注意:(1)解釋概念產生的背景,讓學生了解定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揭示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綜含概念定義的本質屬性。(3)加強對基本概念的鞏固與訓練,對學生易出現思維障礙的地方,呈現各種正與誤的辯析,讓學生在變式和比較中增強免疫力,活化思維。(4)讓每個學生建立錯題檔案,搜集和整理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多次反復訂正,并在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切實有效地防止錯誤的再次發生。
2.加強學困生的思維訓練,培養學困生的正確思維方式。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物理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突破思維障礙,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認識能力作為教學的一個目標。在例習題中要把解題思路的發現過程作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使學生知道該怎樣做,該做些什么,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做,是什么促使你這樣做的?誘導學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維框架,有意按學生常見、多發的歧路適當出錯,把學生的錯誤暴露出來,設置疑難,展開討論,從疑難問題引出思考,促進學生思考,使學生分清錯誤題型,搞清問題所在,從而做到對癥下藥,清除病根。在物理練習中,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細致觀察,挖掘對解題起關鍵作用的隱含條件,培養學生養成每做一題,反思一下“這樣解題有沒有錯”?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全面地思考問題,養成追根問底的習慣。引導學生剖析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對解錯題、漏題的剖析,提高辯證思維能力,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提高發散思維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消除思維定勢在解題中的影響,有效地突破學困生的思維障礙。
3.創設問題情境,發展物理應用意識。
在教學中,創設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及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物理知識,讓學生逐漸學會從物理角度看待和處理日常生活及社會生產中的現象和問題,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物理應用意識,增強學習興趣,也才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 上一篇:中國保險經紀人制度的構建論文
- 下一篇:實驗在新課程物理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