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
時間:2022-04-06 08:19:14
導語:新課標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物理學習者必須掌握的方法.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把物理實驗教學貫徹到整個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個性,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一、根據教學內容,改變單一化的實驗模式
初中物理實驗主要有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等實驗形式.調查發現,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常常在分組實驗之前就把學生所用的實驗儀具、實驗材料等工具準備妥當,關于實驗報告也采取了統一格式提前印刷好,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教師所給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進行實驗,了解實驗結果,形成實驗報告.這樣單一化的實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教學時間,但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想象或預測進行實驗,更沒有深入思考實驗過程遇到的問題和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從而無法達到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目的.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基礎環節.學生只有通過動手實驗,才能知道概念的建立過程,以便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改變單一化的實驗模式.(1)演示型實驗.根據實驗裝置的圖文信息,說明研究什么;觀察現象并能根據實驗現象或數據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如氣體液化實驗、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實驗、覆杯實驗等.(2)直接測量型實驗.如用刻度尺測長度、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等.使用這些基本測量工具要注意它們的共同之處,并區分它們的不同之處.(3)操作型實驗.根據所學物理知識進行實際連接、安裝、設計,如組成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等.這類實驗主要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項,會畫實驗原理圖,能排除簡單的故障.(4)設計型實驗.根據題目提出的問題,運用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進行實驗設計,選取適當器材,規范物理實驗操作,設計表格、記錄數據,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5)探究型實驗.通過一些實驗現象,探索并總結物理規律.如探究固體的熔化過程、探究水的沸騰、探究碘的升華和凝華過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探究光的折射規律等.
二、根據教學內容,創新實驗模式
為了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創新實驗模式.例如,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當蠟燭處于二倍焦距的位置時,在光屏上的成像不容易準確地判斷出是否和原來的物體一樣大.這就需要教師在一次次實驗中找到解決辦法,為學生展示正常的成像效果.又如,在做測量型實驗時,不能直接測量時,就要轉換成間接測量型,就是根據待測物理量與其他物理量的關系式,先測出式中其他量,然后算出該量.如用刻度尺和秒表測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用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阻等.對這類實驗,要在掌握其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分析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測量這些量,然后確定選擇哪些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步驟、分析實驗注意事項,并分析實驗的誤差及其產生的原因.在教學中,教師應用“轉換法”革新物理實驗教學,深化物理概念的建立過程,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實驗效果.例如,(1)利用乒乓球的彈跳將音叉的振動放大;利用輕小物體的跳動或振動來證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2)用溫度計測溫度是利用內部液體熱脹冷縮改變的體積來反映溫度高低.(3)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化成測拉力的大小.(4)通過研究擴散現象認識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運動.(5)判斷有無電流課通過觀察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來確定.(6)磁場看不見、摸不著,可以通過觀察小磁針是否轉動來判斷磁場是否存在.等等.
三、借助多媒體,優化實驗教學
多媒體可以輔助教學,但它在教學中始終處于從屬地位,不能代替學生分組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就需要實實在在的實驗操作,學生親手實驗、親身經歷是多媒體代替不了的.但是多媒體的動畫、音頻,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在頭腦中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物理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效率.例如,在講“電流”時,電流在導體中看不見,摸不著,通過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直觀地演示出電流在電路中流動的畫面,能把微觀粒子直觀展現,有助于學生理解.如電流的磁場、磁場的分布情況,光學中的光路圖等,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難于理解的物理現象,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可以清楚地再現生活中的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加強學生對物理現象及原理的理解和領悟.
作者:劉香榮 單位:江西會昌縣實驗學校
-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學中情境創設與興趣激發
-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