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分析

時間:2022-02-03 03:38:12

導語:初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分析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探究式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教師根據課程的內容進行物理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經過實驗探究的過程不斷進行思考,最后實踐得出結論。通過“問題—探究”式教學可以將物理學習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本文首先對“問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進行闡述,然后分析其在物理教學課堂中的具體應用。旨在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物理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初中物理教學課堂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物理探究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要精心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從而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和探索。“問題—探究”式教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問題的選擇,第二部分是問題的探究過程,二者皆為教學重點,下面讓我們共同來進行分析。

一、初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實行“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將一該以往的學生被動式接收新知識的學習形式,以學生為物理課堂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通過“問題—探究”式教學還可以讓課堂活躍起來,通過小組組內商討等形式進行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有助于打開思路,將大家好的想法匯聚到一起,從而形成一個好的策略進行探究,從而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大腦在不斷進行思考,有助于讓學生們形成物理思維,建立初中物理知識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物理素養。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對初中物理各種實驗器材的使用。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后來驗證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為學生帶來很大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未來發展[1]。

二、初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的應用

(一)提出問題。在初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中,提出問題是第一步。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以當堂課的教材內容為依據進行問題的設計,不能夠脫離教材而存在。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夠太難也不能夠太簡單,問題太難超出學生的物理知識范圍,學生很難進行探究,無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問題太簡單會失去“問題—探究”式教學的意義,會使教學模式變得形式化。比如在學習歐姆定律時,電流等于電壓與電阻之比。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提出物理問題: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二)合作學習。教師提出問題后,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組6個人,組內共同進行研究,怎么樣才能夠證明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它們是不是符合歐姆定律呢。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時,教師應該走下講臺,到學生之間去進行傾聽,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言論,從而明白其想法。對于沒有在小組討論中的學生,教師應該予以警告,如果一會提問回答錯誤就會受到懲罰。如果參與問題的討論,就算回答錯了也沒有關系。通過教師的警告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們的討論積極性,將全體學生都融入到課堂學習氛圍之中[2]。(三)實驗探究。經過學生的分組討論后,大家將各組的想法表達出來后,最佳統一形式進行物理實驗,從而證明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首先需要畫出電路圖如下:根據學生畫出的電路圖準備實驗器材電源、開關、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以及導線若干。學生根據電路圖進行實物連接,并進行實驗。首先進行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驗,需要控制電阻不變。電源總電壓為6V,通過滑動變阻器控制變阻箱兩端的電壓分別為1V,2V,3V,然后讀出電流表的示數分別為0.1A,0.2A,0.3A,電阻箱的阻值為1Ω,從而可以看出電流和電壓的關系成正比,并且符合歐姆定律。然后進行電流與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需要通過滑動變阻器來控制電壓表的示數不變為2V,分別用5Ω、8Ω、10Ω的電阻進行電流表示數的讀取,電流表示數分別為0.4A,0.25A,0.2A,從而可以看出電流和電阻成反比,同樣符合歐姆定律。(四)教學分析。通過上述“問題—探究”式教學我們可以看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包括小組討論、方案設計、電路圖設計、以及實驗器材連接和實驗操作等過程全部都是由學生進行完成,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物理素養[3]。

三、對策分析

(一)積極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競爭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在教學新知識內容時,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精心備課,分析難易程度,積極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要多多設計一些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師生、生生互動環節,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首先是要求學生要根據學習內容選擇探究性問題。教師對問題的提出至關重要,因為一個問題的好與不好直接關系到實施過程的難易程度和成敗關鍵。問題可以是教師提出,但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開動腦筋、開發思維,由學生自己提出。然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己解決問題。以學生興趣和求知欲作為內驅力的探究活動才是真正的探究。因此,不管是教師提出的問題,還是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應該以學情為出發點,所提問題要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切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人高中階段的學生思想都比較獨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境,給學生創設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大膽進行問題創設。以教材為基礎而不拘泥于教材本身的問題應該都是適合的。教師備課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多設計一些小組研討、學生互相評價、人人參與的情景設計,在教學中該讓學生提出問題的就讓學生提出來;該讓學生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到讓學生的思維互為補充、互相完善,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在一次次的思考、問題回答、相互評價與爭先恐后的知識問答中主動獲得知識,形成創新的能力。(二)善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知識點相關內容講解不易過細、過多,要有留給學生思考的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努力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時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既要講清,又不能“滿堂灌”,要多給學生發揮想象、加深理解的機會,同時也要讓學生不斷進行知識積累和拓展延伸。教師對派生出來的知識不能“滿堂灌”,要給學生留出余地,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去鉆研,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對一些相關結論和推論,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展開研討,也可以用練習和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完成;對完成的知識點總結,要讓學生通過小組相互評價或學生互相評價的方式,得出正確結論,理解之后再去應用。(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提問,大膽進行討論和爭辯。高中物理應該經常施行開放式教學,不搞“一言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倡導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獨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不斷把知識提升為智慧。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爭先恐后地敢說、樂于說,善于總結;要避免限制獨攬學生思維的現象,要拓展學生積極思考的場景。教師在教學新知識時要多設計知識回顧、探究新知、知識拓展等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教學情境,給學生留出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尊重他們的選擇。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學生有不同思想見解,允許暫時保留學生的意見和“想不通”。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思考,敢于向老師發問。特別是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應該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站起來說話,促使他們形成積極思維并養成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給學生創造相對寬松的環境,鼓勵并提倡學生積極根據相關知識點提出問題,并相互之間開展討論和辯論。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有了寬松的學習氛圍,其思維才能不斷活躍。學生只有通過思考總結、討論回答,才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學會思考的方式方法,養成課堂中積極發言的習慣,從而在物理學習中樂于思考、勇于探索。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初中物理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物理素養進行培養。而“問題—探究”式教學主要通過教師對課堂內容進行問題設計,然后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研究如何才能夠解決此問題。最后進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而探究的過程是教學的核心,探究的主體為學生,教師應該作為教學輔導來為學生的實驗探究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們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考。遇到問題后去進行解決,進而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

參考文獻:

[1]孫艷林.淺談初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J].南北橋,2018(7):20-20.

[2]王方群.探析初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5):282-282.

[3]史紅霞.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應用[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14):93-93.

作者:金偉登 單位: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田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