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聾生大學物理教學策略

時間:2022-08-22 03:03:40

導語:高校聾生大學物理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聾生大學物理教學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及其規律的學科,它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一,是觀察、實驗與科學思維相結合的產物。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物理是高校理工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該課程的內容及其所包含的科學思想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起重要作用,同時對后續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課程的學習起重要促進作用。聾人大學生要想運用基本的物理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首先必須掌握基本的生活中常識性知識、物理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同時應具備一定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然而聾人大學生由于聽力障礙而導致的語言習得能力缺失,其思維水平還停留在形象思維階段。由于缺少以詞為中介的對現實的多層次概括,導致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較為緩慢[1]。研究表明,聾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依靠視覺獲取信息,偏重于鮮艷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和運動的物體,但相比健聽學生,他們視覺更易疲勞,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1]。這些認知特點給聾人大學生學習物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和障礙。本文通過了解聾人大學生學學物理存在的問題,根據聾人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對教學策略進行系統研究,以期提高聾人大學生學學物理的積極性,提升大學物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存在問題

為了解聾人大學生學學物理課程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以鄭州師范學院2016級特殊教育學院計算機專業54位聾人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4份,實際回收54份,調查結果如下。(1)物理學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參差不齊。中學物理是培養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過程,該階段的學習不僅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對其他課程的學習起重要指導作用。調查發現,54位同學來自全國14個不同的省份。受當地經濟條件限制,不同地域的學生前期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沒學過初中物理的占28%,沒學過高中物理的占34%。在學過中學物理課程的學生中發現,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比如北京、江蘇和廣東地域的學校,學生的物理學基礎知識較好。而來自于貴州和山東的學生的物理學基礎較差,沒有接受過系統中學物理的學習,這給大學物理課程的講授帶來了很大的困難。(2)學習物理的興趣不足。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一個最活躍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的最有效的動力之一。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師、教學內容、學習動機、課堂氛圍、考試成績和家庭環境等等。對于健聽大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反應中學物理難學,到了大學階段,隨著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的提升,學習起來更是步履維艱,學學物理成為了他們沉重的精神負擔。在這種壓力之下,很多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對于聾人大學生,由于其認知特點,造成他們的物理學基礎知識薄弱,分析與綜合、歸納和演繹邏輯思維方法的能力較差,對物理學的學習興趣不足的現象更為嚴重。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大學物理感興趣的學生僅占16%,一般的占74%,不感興趣的占10%。對于部分大學教師而言,科研是工作重點,課堂教學僅僅以完成教學大綱的任務為目標,從而導致老師上課以自己為中心,學生被動填鴨式地接收知識為主,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基礎差不想學,老師不用心教,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教材內容難度大。目前的大學物理教材都是針對健聽學生編寫的,根本沒有適合聾人大學生的專門大學物理教材。大學物理教材包括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和相對論量子物理等方面的知識。大學物理的知識點是在中學物理基礎之上,利用高等數學的微積分和矢量的知識來處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規律,其中最難的當屬力學、相對論和量子物理方面的知識。而根據計算機專業的特點,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到電磁學方面。但是,基礎的電學和電場、磁場知識對于聾人大學生來說也是困難重重。對教材難易程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大學物理教材不難的僅占3%,一般的占20%,難度較大的占77%。因此,需要教師從聾人大學生的實際出發,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篩選。面對上述情況,怎樣才能使聾人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大學物理的基礎知識,筆者在給聾人大學生講授該課程的過程中進行了有益探索。

三、聾人大學生物理教學策略

在正確認識聾人大學生的認知特點的前提下,本文從調整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加強課前預熱、選擇有效教學方法入手,培養聾人大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大學物理的教學目標。(1)調整教學目標對于普通大學生,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與創新的能力。從而使得學生達到知識、能力和情感的統一[2]。針對聾人大學生大學物理學習現狀,應該在健聽大學生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做出合理的調整,在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的目標要符合聾人大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現有知識結構。降低聾人大學生探究與創新能力的要求,使他們在理解物理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物理公式和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多舉例,多引導,多深入生活,通過對某一現象的定性分析提升聾人大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形成一定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為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課程的順利高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2)精選教學內容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是對中學物理的有益補充與提升。簡單來講,初高中的一章內容到了大學擴充到一本書的內容?;蛘咄ㄋ讈碚f,原來是喝一碗水,現在得喝一桶水或者一缸水。因此,中學物理成績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物理的學習效果。鑒于聾人大學生的特點,首先應對初高中的基礎物理知識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學習和補充。受限于教學時間、教學任務、聾人大學生生理特點和基礎層次的不同,教師不可能把中學物理的所有章節內容全部講授一遍。所以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是促進聾人大學生學好大學物理的第一步??紤]到后續的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兩門課的教授,應該把重點放到電磁學部分。目前高校使用的大學物理電學部分主要是針對健聽學生編寫,是在中學物理的均勻電場和磁場基礎之上利用高等數學的知識來分析非均勻電場和磁場等。此部分對于正常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和重點。如果不補充基礎知識,直接進入這部分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說,我們必須做好中學物理和大學物理的銜接問題。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首先應對中學物理教材中的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及變壓器原理做簡要補充。其次,重點介紹高中物理的均勻電場和磁場部分。最后,再逐漸過渡到大學物理的電學部分內容??傊處煈摿私鈱W生的認知結構和知識儲備情況,以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切勿拔苗助長,勿使所學新知識成為空中樓閣。講授中,適當穿插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使他們過渡并適應大學知識的學習。[3](3)加強課前預熱根據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我們檢驗在教師、同學、教材或課程媒體的幫助下的發展水平與聾人大學生自身智力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從而找到最適宜的學習策略,以提高聾人大學生學習經驗。雖然部分聾人大學生未學過物理,但是可以對聾人大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熟悉程度做初步了解。筆者在課上問:“請問家庭用電是多少伏特?”大部分學生回答出來了。再問:“工業用電是多少伏特?”,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知道。繼續深入,手機工作電壓是多少伏特?有的學生拿出了手機開始看,有的開始摳手機后蓋(現在很多手機電池都是在內部,一般的后蓋打不開)。一個能把手機電池摳出來的同學舉手說3.8V。看來,聾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還是有的。筆者又問:“中國和美國的家庭用電電壓一樣嘛?”,很多學生不假思索說一樣。讓他們運用網絡資源,現場查詢得到的美國家庭用電電壓是110V,很多學生都很驚訝。繼續深入,星級酒店的電源插孔上標有220V和110V,因為很多國外的朋友帶來的用電器的額定電壓是110V,所以,為了方便給他們準備了110V的插孔。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應該把講授課的重點放到了課堂的引入上。一段小的故事,一個小的實驗,一段小的視頻,都能把他們帶進物理學的殿堂??傊?,從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和具體事例出發,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自由發表不同意見。然后,適當做出引導,循序漸進的引入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教學,然后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去分析和解釋生活現象。(4)選擇有效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采取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科學,注重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和科學素質的培養,還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F代教育學研究成果表明,學生課堂學習感覺器官接受信息的比例為:視覺占83%,聽覺占11%,其他為觸覺、味覺、嗅覺,由此可見視覺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聾生雖然有聽力障礙,但他們的視覺相對發達,形象思維較好。[4]根據聾生的上述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演示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是一種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以計算機處理和控制的多種媒體的表現方式和超文本結構制作的課程軟件,是可以用來存儲、傳遞和處理教學信息,讓學生進行交互操作,并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評價的現代教學媒體。[5]除此之外,對于聾人大學生而言,課堂演示實驗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的演示,可以形象、直觀地給學生展示物理現象的發生過程。同時通過讓學生走上講臺,參與到演示試驗中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蛘?,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一套實驗器材,通過小組實驗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比如:在探究電壓、電流和電阻之間的關系一節時,首先把電流表、電壓表和電阻帶進教室,每三位同學一組器材,先自己觀察儀器。很多聾人學生接觸實驗器材機會較少,看到實驗器材每個同學都很興奮。對于儀器上標注的知識,建議他們利用網絡去查詢。在對儀器形成了基本的認識后,根據電路圖讓學生試著連接電路。老師巡回觀察存在的問題,再總結問題,做演示實驗。最后學生自己連接電路,連接無誤的同學可以進入實驗室去做后續實驗。通過上述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反應積極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總之,根據筆者的實踐以及聾生的特點,總結出以講授法為主,多媒體為中介,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法是目前聾人大學生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

四、總結

通過給聾人大學生講授大學物理課程的具體實踐和探索,在認真分析聾人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現狀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調整。發揮聾人大學生自身的特點,旨在積極培養聾人大學生對大學物理學習的興趣,創建高效大學物理教學課堂,提高聾人大學生大學物理的學習質量。教學無止境,以上的分析討論仍然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對物理基礎知識薄弱的聾生輔導力度,以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者:李成剛 李璠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 鄭州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鄭曼.聾人大學生可視化教學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2]趙銀軍.地方院校信息稀土設計與開發課程教學質量優化[J].大學教育,2014(10):42-44.

[3]白瑞霞.聾人大學物理與中學語文教育銜接的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09,(3)105:44-48.

[4]成彥.對聾人大學生《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教學法的探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3,(33)4:18-23.

[5]劉建平.對聽障大學生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1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