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創新教學研討論文

時間:2022-02-22 11:45:00

導語:物理創新教學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創新教學研討論文

物理課程標準》的頒布是落實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步驟。它對我國物理教育理念,指導思想,課程目標體系,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和實施,進行了徹底的改革。

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恒主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創新教學的目的體現在學生的發展和課程教育功能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層次上。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創新教學所要求的能力,不再僅僅是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應用能力,而是對已有知識的整理和改組能力,對未來知識的探究和發現能力。這些能力主要通過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得到發展。

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問題。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

實施創新教育,教師必須優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考慮到學生所要發展的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想象和創新個性,要把具體的教學任務細化到各章、節的教學目標之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漸進培養,主要經過如下階段: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欲→實施創新行為→形成創新能力→塑造創新個性。為此,教師在每一個具體的教學環節,都要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合理組織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從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的眼光來審視所遇到的問題,有一些在教師看來是不起眼的小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卻是一次難得的“創新”機會。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以保證學生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子都處于最佳活動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結論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來中斷學生的思維進程。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的意識。對于個別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否定,而應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探究其過程,推出結論,以辨正誤。這樣做一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讓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三能使其創新思維處于活躍狀態。

《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一種初中學生必須掌握的最為基本的科學思維程序: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價→交流與合作。同時,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探究和發現的真實情境,使探究活動順利展開?;顒娱_始時由教師提供有結構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文字的,如用電器的說明書,也可以是實物的。它們是引起和形成學生探究發現經歷的工具,是學生實踐活動的對象。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完成發現,因為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探究方式,能夠表現出學生的不同創造能力和帶有個性特征的思維方式,因而教師在探究活動中要努力促進多方發現,及時鼓勵那些“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行為,并向全體學生展示。以激勵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現、創新。學生完成探究發現任務后,教師還要及時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加工,使探究活動能推動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

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教師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條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創新的成就感。在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地訓練和發展。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為培養他們的物理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間接測量的實驗方法、“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等。教師通過選擇典型的實驗,通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來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教師可以把某些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索性實驗,使之達到不同層次的創新能力培養目標。探索性實驗可以激發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欲望。學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規律的實驗過程中可以把動手和動腦結合起來,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探索性實驗的基本環節,并在實驗儀器的選取與操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數據的處理、實驗故障的排除及結論的得出等一系列環節中,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在相對獨立的實驗活動中體會創新的艱辛與愉悅。

教師最終應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創新活動的個性品質,都是創新需要的,這些個性品質稱之為創新個性。創新個性具有相當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和決定性的影響。

物理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教學體系,教師要注意物理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并把它及時地反映在平時的教學之中,如華裔物理學家屢獲諾貝爾獎、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等,這類內容極易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并能轉化成為他們創新活動的動力。物理教學要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校內擴展到校外,要加強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將一些關系密切的學科內容加以融會貫通,加強學科創新能力之間的有效遷移,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各學科教學之間應加強聯系與合作,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整體漸進提高的目的。使學生能夠處處感受到創新的氣息,以創新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唐安國.中學物理課程研究.上海百家出版社,1999.

[2]雷洪.創新教學設計.東北師大出版社,2002.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問題,優化教學目標,更好推動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教師最終應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上。物理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教學體系,使學生能夠處處感受到創新的氣息,以創新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創新教育教育觀念創新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