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10-03 09:26:21

導語: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通過課前預習,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進入高中以后,學生的課程變得更多,壓力也變得更大.很多學生往往不能夠適應新的高中生活,同時高中物理的難度加大,所以沒有擺脫強烈的依賴教師的心理,還是像初中那樣跟著教師的節奏運轉學習,沒有意識到掌握學習上的主動權對于提高高中物理成績的重要性.具體表現就是沒有制定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沒有提前進行預習,直接等著教師上課,在聽講時往往只是記筆記,沒有聽懂具體內容,更別說進行理解.因此,預習課本知識,讓學生對于上課所要講解的知識有所了解,具有現實意義.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了解課堂內容的重難點,上課時對于教師的講解能夠做到收放自如,不懂的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聽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萬有引力定律”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預習模式,幫助學生進行預習.具體就是在課程開始時從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引出問題,如為什么我們看到的天體都在以一種勻速的方式做圓周運動,卻從來都不會出現相撞的情況,學生可能會對此充滿好奇,感到疑惑,急于想知道天體不會相撞的原因,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懸念去自主預習,積極努力去尋找答案,并且找出一些課本上的重要知識點,對于看不懂的難點做出重點標記.同時,要求學生在預習時不能貪多求快,要重在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利用物理學科實驗貼近生活的優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有動力去學習物理知識.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去主動學習.因為高中物理比較單調乏味,有的章節特別難學,物理學科中的一些公式特別難于記憶,學生就產生了抵觸情緒.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太注重引導學生,一個人講到底,沒有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不能參與進來,認為物理課枯燥乏味,不愿主動學習.面對目前的情況,利用物理學科的實驗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講“摩擦力”時,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各自準備好一條毛巾與一塊小木板或者其他的東西放在課桌上面,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措施,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做實驗,有意識地感受在不同表面摩擦力大小的差別.通過這種方式,相信學生對于摩擦力的概念就容易理解清楚.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本內容,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通過引導和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保持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形象,往往都是以刻板嚴肅著稱,教師永遠高高在上,學生可望而不可及.學生稍一犯錯,教師就嚴加批評,學生都是望而生畏,師生之間的交流也無從談起.教師往往就是一個嚴肅長輩的角色,而非是一個學生可以相互探討的伙伴.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打破傳統的嚴肅課堂,努力構建師生對等交流的平臺顯得尤為重要.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造出一個生動活潑、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教學活動中,發揮主人翁的情懷;教師還要對學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加以鼓勵.通過這樣的引導和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在講“牛頓定律”時,學生會有一個這樣的誤解,認為一個靜止的物體,因為受到一個力的作用而不能夠保持原有的靜止狀態,因而就沒有慣性了.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地引導: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學生將慣性和慣性定律混為一談,所以認為只有當物體不受力才會出現慣性.這時需要教師對癥下藥,舉出事例,細心講解,如汽車質量大,在受到較小的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基本上不會改變,但是質量較小的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很快發生變化.通過這種分析,學生能夠對這些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知道應該怎樣去學習,才能夠提高自己的高中物理成績.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探索過程,還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等待著教師和學生去探索.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一起創造高中物理教學的美好明天.

作者:戚師德 單位:江蘇鹽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