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實施創造教育實踐論文

時間:2022-09-01 11:05:00

導語:物理教學實施創造教育實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實施創造教育實踐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在分析新時期中學物理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創造教育的幾點原則、策略和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實踐和體會。

一、問題提出

(一)、時代背景

(1)、知識經濟呼喚創新人才

21世紀將是知識經濟占國際經濟主導地位的世紀,也就是知識經濟競爭的世紀。知識經濟的競爭,實質上是技術創新的競爭、知識創新的競爭和創新人才的競爭。

技術創新是經濟持續發展的中心環節。今天的經濟增長,歸根到底是知識應用于生產過程中,使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生產力,而技術創新是這一轉化的中心環節,離開技術的創新,就沒有經濟的持續增長。但技術創新又是以知識創新為基礎的,知識創新是新技術和新發明的源泉。所謂知識創新,是指通過科學研究,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的研究,獲得新的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知識的過程。知識創新的目的是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創立新學說,創造新方法,積累新知識,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論和新方法,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

無論是進行技術創新,還是進行知識創新,最關鍵、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才,是創新者。下一個世紀的知識經濟,必將形成對人才尤其是創新人才的巨大需求,人才的競爭會異常激烈。那時誰擁有大量高素質的創新人才資源,誰就擁有持續創新的能力,誰就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相反,誰缺少科學技術儲備和創新人才,誰就會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發展機遇。因此,近幾年來,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不約而同地加強了創新人才的培養和競爭。

近幾年來,我國也充分認識到了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院士最近指出:“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光靠引進與模仿沒有出路,引進與模仿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會跟不上去。”因此,“我們要發揚創新精神,增強創新能力,不僅在科技上要創新,在文化上、管理上也都要創新,不能墨守成規。惟有不斷地創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在下一世紀走上一條迎頭趕上先進的獨特的道路”。1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大學時指出:“創新是不斷進步的靈魂”,“如果不能創新,不去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發展起來,難以屹立于世界之林”。2那么,如何創新呢?周光召指出:“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培養人才群體的創新能力上,要更多地吸收外來優秀科技與文化成果,以我為主,充分發揮創新能力?!?總書記則強調:“創新,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要加快知識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關鍵在人才,必須有一批又一批優秀年輕人脫穎而出。”5為此,中國科學院開展了“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并提出了《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研究報告,這些都得到了總書記和朱基總理的充分肯定。

(2)、創新人才需要創造教育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人才主要應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素質:一是應該具有創新精神,養成推崇、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的意識,應該善于發現并提出問題,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二是應該學會創造思維,能夠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從而使思維具有一種“超前性”。三是應該具有創造力。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的視野以及善于綜合、開拓新領域的能力,掌握創造新知識的方法論。四是應該具有健全的人格。必須具備獻身科學和人類事業的內在動力和堅強意志,具有敢闖、敢冒風險、敢于懷疑和批判的科學精神,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素質。這些素質,靠什么教育來培養呢?只能是創造教育。

縱觀世界教育發展的歷史,從總體來看,人類教育可以歸納為四種類型和發展層次,即:書本教育——工具教育——智能教育——創造教育?!皶窘逃碑a生于奴隸社會,在封建社會得到了充分發展。這種教育的特點是“讀死書”、“崇古迷賢”,扼殺個性,人完全成了書本的奴隸?!肮ぞ呓逃笔沁m應資本主義萌芽到發展早期的需要而產生的。它的功能,“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過是把人訓練成機器罷了”。7“智能教育”是近30年來歐美各國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產物。這種教育旨在發展人的智能,使人的心理發展與現實世界發展同步。為達此目的,它重專業基礎,重方法,重應用,重學科間的聯結。很顯然,“智能教育”在適應現代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方面大大前進了一步?!皠撛旖逃迸c上述三種教育有著質的區別。它雖然也重智能發展,但它又將“智能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水平。“創造教育”旨在造就富有創造力的優質人才。創造力是人的最高智力的總概括,是人的創造心理素質即創造個體所具有的個性心理特征最高水平的綜合作用的反映,“創造教育”依據創造力的心理構成及其形成規律,致力于構建民主和諧的環境,實施人的優化教育,使人的心理得到最佳的發展。

面對當今世界新的技術革命的挑戰形勢,對創造教育的研究和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便引起了世界范圍的普遍重視。美國、日本和前蘇聯等科技領先的國家對創造教育的研究尤為重視,這些國家把培養創造型人才視為“走向21世紀的道路”、“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直至將其明文寫入了憲法。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創造教育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人類推進現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我國有過燦爛的古代文明,曾以“四大發明”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到本世紀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發表了“創造宣言”,主要以激發人的創造性為辦教育的目的;60年代臺灣學者郭有儒編著了《創造心理學》,開拓了創造學研究的新領域;80年代初著名心理學家張德致力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教學”的研究,作為“七五”期間重點科研課題。1983年,我國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創造學討論會,創造學作為一門科學,開始走上了大學課堂。此后,中小學和大型企業逐步開展了創造教育,繼而建立了中國發明協會,出版了《人才與創造》、《創造力教程》等一批專著和有關期刊。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創造教育還很不完善,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創造教育的開展面還比較小,二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仍占主導地位。因此,我們應該正視現實,振奮精神,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創造教育,努力培養一大批創新人才,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⒉物理教學現狀

物理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達性,而且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不盡如人意。不少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人為物理教學內容深度淺,范圍廣,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靜態為主,動態討論為輔,無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不少教師教學方法單純,教學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師講、學生聽,教學過程主要表現為“接受——理解——鞏固——解題”,熱衷于重復機械操練為主的題海戰術,以致學生發現不了問題,更不會提出問題,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更是無從談起。物理教學的現狀與時代所需求的創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顯的。教育是為未來培養新型人才的,作為初中物理學科教學必須改革,特別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新世紀中國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思考研究

⒈概念界定創造教育是一門培養創新精神,訓練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技能,奠定綜合性素質,為造就創造、創新、創業型人才的一門創造學分支學科。站在教育崗位上來說,就是創設問題情景與民主寬松的心理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創造性學力的教育活動。

⒉培養創造教育能力的幾點原則

⑴學生主體性原則

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所以在培養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的地位,即教師力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主創新、自主發展,教師則是角色定位在“合作者,指導者”的身份,鼓勵學生創新。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

⑵首創性原則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打破常規,具有新穎的、與眾不同的獨創性思維。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維的特征之外,還有最突出的兩點:新穎性和獨創性。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必須激勵學生發表獨特、首創的見解。

⑶求異性原則

創造性思維不僅要培養聚合性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尋找出盡可能新的具有獨創性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就表現為求異性的特點。

⑷多樣性原則

給學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讓學生依據信息,廣開思路,充分想象,為達到某一目標尋找出盡可能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方法,這就必然表現出“多樣性”的特點。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必須要堅持以上四條原則,否則研究的目標會出現偏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難以培養。

⒊培養創造能力的策略—創設情景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依據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并結合物理學科特定的教學內容,制訂有關的策略,從而真正達到教育教學的目標,推進物理學科的素質教育步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如果能成功地創設問題的情景,引起學生有效的認知沖突與碰撞,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主動地提出疑問,進而想解決疑問,就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所以,教師必須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點,然后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學生好奇或懷疑,但用學生現有的知識又不能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問題的情景可以有從幾方面進行創設:

⑴能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問題的情景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成長時期,學習情緒容易波動,學習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難長時間地集中,如果課堂上問題的情景能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就能為創造教育的實施奠定基礎。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可以用實驗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實驗的設計要依據教學內容,直觀、醒目、新穎。

如在平面鏡成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幾塊大的平面鏡互成直角放置,再放置一個紅色的蘋果放在其中的一塊平面鏡上,結果有多個像出現,馬上就引起了學生新奇的感覺。再如,上初二電路時,我就讓學生畫出班級中兩個電鍵、六盞日光燈之間的連接,讓學生自由的畫到黑板上,只要你有與黑板上不同的連接方法,就可以畫到黑板上,結果學生無拘無束,共畫出了十二種連接,最后我再作評講,并一一演示給學生看。甚至請學生上去把其中一盞日光燈去掉,看另一盞或另二盞燈同受一只電鍵控制的情況。這樣,學生學習情緒很高。

⑵能引起學生思維活動的問題的情景。

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思維是活動的核心,而思維一般都是從問題開始。在學習活動中,創設問題的情景,有效地激發學生認知沖突和碰撞,就能使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發揮。如在浮力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鐵片?”,簡單的一句話,卻可以引起學生的疑問并進而提出問題:“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關?”,并進而提出可能會影響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討論??梢姡瑢W生有了思維活動,學生就能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再如學到重力時,向學生提問:物體不受重力作用時,下例現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會落到地上。B、水從碗中倒不出來。C、人可以倒著行走。D、中學生將200千克的石頭舉不起來。這樣一提問,好比一塊石頭激起千層浪,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不能做出偉大的發現”。但在創造性活動中,僅依靠直覺猜測是不夠的,還必須經過邏輯思維的論證和檢驗,而直覺猜測是創造性活動的起點。在學習初二物理摩擦時,我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假若沒有摩擦存在,下例哪些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A、我們不能坐在教室里學習,也無法寫字。B、房屋會倒塌,磚瓦會四處飛濺。C、微風可以沿鐵軌將火車吹動。D、人可以在地面上自由行走。通過分析,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生存離不開摩擦。通過猜測失去摩擦,物體究竟將處于什么狀態,從而來訓練學生的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⑶能誘使學生對已有經驗進行否定的問題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對一些現象習以為常,如“近大遠小”的現象,“冬天室外的金屬比樹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學中能巧妙地創設問題的情景,使學生否定自己原先對這一現象的理解,那么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就能進一步得到發展。如在平面上成像的教學中教師可追問一句:“我離你越近,我真的就會變大嗎?”;或者在溫度和熱現象的教學中提問:“冬天室外的金屬真的比樹木的溫度低嗎?”,類似的問題的確能誘使學生對已有的一些觀念積極地進行思維,并自己發現問題,甚至還能自己解決問題。

⑷能較大地發展學生聯想力和想象力。

因為創造性想象不是想入非非,它必須要沿著一定方向、目的而展開,必須接受抽象思維的指導和調節,創造性思維的新穎性就有創造性想象的成分。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后,我讓學生做這樣一道題: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當突然消失一切外力作用的時候,物體將:A、馬上停下來。B、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C、運動一段路程后慢慢停下來。D、運動狀態不能確定。我們常見的物體是外力作用時的狀態,在物體不受外力時,可依靠創造性想象,思維著物體存在的狀態。

三、實踐操作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突出強調:觀察、實驗、思維、運用,這也是初中物理教學的特點,所以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突出培養三種能力——觀察、實驗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操作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僅僅依靠以上三種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在教學實踐中,依賴第二部分的研究分析中的原則和策略,將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細化分解為以下八種能力:①觀察能力;②注意能力;③記憶能力;④實驗操作能力;⑤檢索能力;⑥積累資料能力;⑦發問能力;⑧討論能力。這樣,使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更表現為具體性、分層性和可操作性。

⒈培養觀察能力

物理知識往往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才能獲得,所以要想使學生學會、學活物理知識,必須培養觀察能力。無論在教學中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操作實驗,都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變化,同時還要求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這樣,使學生養成“見物思理”和“以物講理”的習慣,

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⒉培養注意能力

認知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注意力的強弱,因此,在教學中經常利用“環境的創設”、“提問的設計”以及“課外知識的穿插”等手段,指導學生培養并提高注意力,使學生保持較長的興奮狀態,同時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⒊培養記憶能力

記憶力的強弱取決于注意力的強弱,在培養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還在記憶方法的指導方面下了功夫。比如,某一章節學完以后,指導學生采用“列表法”、“樹狀分支法”等,對所涉及的知識予以梳理歸類,既一目了然,便于對照,又培養了記憶力。

⒋培養實驗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必須重視“實驗操作”,因此凡是教學內容能用實驗操作的都安排學生去做,不僅如此,而且還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也讓學生實驗操作,如說明大氣壓存在

的實驗。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⒌培養快速獲取所需信息能力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理資料層出不窮。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學會學習尤為重要。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讀書目”、“讀目錄”等方法,以最快的速度獲取你所需要的有關信息,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⒍培養積累資料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資料的能力。首先教育引導學生做學習上的有心人,只要與物理知識有關的材料、信息都注意積累,最終“厚積而薄發”;其次,指導學生利用剪報、摘錄等方法,把資料分門別類。第三,我自己也帶頭積累資料。這樣,各種知識的積累既培養了積累資料的能力,更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⒎培養發問能力

創造教育的倡導者陶行知先生說過:“學問千千萬,關鍵在一問”。而培養學生的發問能力,讓學生學會提問則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一環。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師”,并且指導學生如何提問,有時學生提出一個“好問題”,能夠造成師生和生生之間的認知沖突,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確確實實地培養。

⒏培養討論能力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差異很大。對于物理學科中的問題,我通過討論課讓學生各抒己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過討論甚至爭論,學生的認識更加完善,表現出很強的互補性。更為重要的是,在討論時大家積極開動腦筋,思維與思維的碰撞產生了智慧的火花,創造性思維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四、中小學開展創造教育應當注意五個方面的問題:

1.樹立創造教育的教育觀

開展創造教育,應當有正確的教育觀作為指導。中小學開展創造教育,首先應當了解創造教育的四個方面的基本內涵:一是創造教育的本質就在于充分展示人類的創造力,并使之轉化為學生個人的創造力;二是創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人類認識的發展(而不是單純的穩定和延續);三是創造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使學生的個人認識成為一個活的有機體;四是創造教育的基本途徑在于實現個人認識的自然發展,這種個人認識自然發展過程的實質在于重演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過程。因此,自然發展的思想是整個創造教育觀的實質和靈魂所在。我們只有認識和掌握了這些基本思想,才能真正樹立起創造教育的教育觀,也才能以此指導創造教育的實踐。

2.構建創造教育的教學模式

教育教學及其改革實驗,總是按一定的模式進行的,實施素質教育也應當有一定的教學模式。創造教育應當通過什么樣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呢?近年來,國內的一些中小學曾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就構建了“自主創新學習”的教育模式。該教學模式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以師生關系和諧為基礎,以培養質疑品質為關鍵,以教師創新示范為前提,以小組交流為主要方法,以更新教學手段為有力保證,以及時反饋鼓勵為有力措施,進行教學。因而其具有六個特點:第一,其學習目標是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第二,從教育對象看,要求全體學生自主參與;第三,其教學關系為民主、互助、合作、愉悅;第四,其教學方法是啟發、導學、激勵、內化;第五,其教學要素包括語言、工具、形象、價值、人際關系;第六,從評價方式看,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習過程。廣大中小學也應當如此,要在實踐中探索出更多的創造教育的教學模式,使創造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寬。

3.探索創造教育的方法

進行創造教育,既要有一定的模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因為只有具體的方法才能實現模式所規定的目標。目前,國內外正在探索或運用的創造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國際上包括我們國家普遍推行的教育,即“科學——技術——社會”。這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荷蘭開展得十分廣泛。我國華東師大附中、東北師大附中、北師大附中,江蘇蘇州、常州,遼寧鞍山,山東萊州,以及上海向明、格致、控江、和田路等中學,結合創造性教育訓練,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第二種是美國使用最廣泛、我國正在推行的CPS教育,即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教育和訓練,它運用創造學原理培訓學生,開發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第三種是超前教育,超前學習(Over-stepLearning)。根據人的學齡,使學習的兒童能超越知識積累和學習時間上的某種限定,有所突破,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探索性提前進入新知識學習階段。第四種是右腦開發訓練。人的左右腦由胼胝體聯結,并由胼胝體里的二億條神經纖維溝通左右腦。只有在左右腦共同發揮作用時,才能對客觀事物有創造性的成功。但人們一般習慣用左腦,而很少用右腦。因此,在創造教育中,應當注意右腦的開發訓練。對這些方法,要認真理解,消化掌握,靈活運用,并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些更切合實際、操作性更強的方法,以更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4.開辟創造教育的主輔渠道

創造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又應當通過滲透和灌輸兩種方式實施創造教育。所謂滲透,就是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注意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創造教育的知識傳授和能力訓練,其中應當力求做到“六結合”,即教材的知識結構與學生的學習結構有機結合,學習知識與思維訓練有機結合,培養各種能力與開發創造力有機結合,習題教學與多角度思維有機結合,實驗教學與創造技能訓練有機結合,提高智力品質與提高非智力品質有機結合。所謂灌輸,即通過開設“創造學”課程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的“創造學”知識能力的教育訓練。在此方面,安徽屯溪一中取得了較好的經驗。該校從創造理論、創造主體、創造環境等幾個方面自編教材,在高一、初一試開“創造學”課。如在“發散思維”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吸過墨水的筆桿上沾滿墨水,往往弄臟了手指,如何避免?”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的思維便產生“連鎖反應”,紛紛提出各種方案,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之后,師生共同評價各種方案,互相啟發。最后,教師講解了全國獲獎發明作品“氣壓墨水瓶”的發明原理,把教學推向高潮。這樣,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以啟發和提高學生創造力為目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創造教育的輔渠道,也就是“第二課堂”。中小學的各學科可配合課堂教學成立興趣小組,并舉辦或開展講座、競賽、參觀、考察、實驗、小制做、小發明等活動,教師有意識地在這些活動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在根據自己興趣自選項目、發展志向的基礎上,創造知識得以增長,創造能力得以提高。

5.加速創造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要開展創造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要有創造型的教師。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考慮:一是師范院??梢栽O置創造教育專業或開設“創造學”課,為未來的教師和在職進修教師系統講授創造教育課程,提高他們的創造教育理論水平和創造能力,把他們培養成為中小學的學科創造型教師和創造教育的學科帶頭人。二是廣大在職教師要通過進修、短訓等多種方式提高自身的創造素質。

要通過正規的和非正規的教育,系統地或較為系統地對廣大教師進行創造教育知識的教育和能力的訓練,從而提高廣大教師的創造教育素質,建立一支創造型的骨干教師隊伍。

五、幾點體會

課堂教學中的創造教育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的本“創新”,而這種“新”僅僅是對學生個人來說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這種創造力就應是學生在學習概念規律形成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積極思維,并自己總結出物理概念、規律的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將以上一些策略運用于教學過程,取得了較好的效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知識面寬,思考問題周密,學習主動性強,后勁足。學生不僅在學科的學習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而且在一些科技活動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可見“創新”應從基礎教育抓起,并落實到各個學科教學上,要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和創新精神,那么,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將人才輩出,巍然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參考文獻:

⒈王承緒等主編《比較教育》(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⒉王謂中編著的《實用創造力開發教程》同濟大學出版社

⒊胡百良編著的《中學物理教學實踐與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

⒋王元驤編著《探索綜合創造之路》陜西師大出版社

⒌張德銹編著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教學》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⒍燕國材編著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論實證與實踐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