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對策研究

時間:2022-05-05 04:24:44

導語: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對策研究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初高中物理教學的內容、方式均發生很大變化,學生覺得高中物理難學,教師反映難教。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對高中物理教學銜接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對策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異

1.知識點增多。高中物理與初中相比,雖然都是圍繞“力、熱、光、電、聲、磁、原”來展開的,但是高中物理是對初中物理的延續與升華。高中物理知識量更大、知識面廣、知識點增多,例如初中時關于力學方面的知識點只有60個,而到了高中卻增加到了約90個。2.理論性增強。一是直觀到抽象:初中物理講的是物體的運動而高中物理講的是質點的運動;二是從單一到復雜:初中物理講的是勻速直線運動而高中物理講的是勻變速或非勻變速直線或曲線運動;三是從定性分析到定量計算:由于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識點較為簡單,往往做的是知識定性分析和簡單的計算,而高中物理則需要學生對其本質進行分析與描述,所以需要對多過程進行細化和復雜計算;四是初中物理學生只需要了解“是什么”,而高中物理學生不僅要掌握“是什么”,還要掌握“為什么以及怎么樣”。3.系統性增強。初中物理主要是單一的知識點構成的,而高中物理不僅要掌握許多單一的知識點,還要求把單一的知識點串聯成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高考時就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物理知識進行解題,并且高中物理學科間的滲透性加強,解題時往往還會運用到數學知識中的三角函數、不等式、求極值、解復雜方程等。

二、解決對策

1.找到連接點、切入點,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順利銜接。初高中物理大體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可以找到許多相似點,高中物理教師要充分熟悉初中教材,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解知識點時才能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授課,讓學生在同一起點上學習。如,高中物理中講到的重力、摩擦力、串并聯電路等在初中也涉及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在回憶初中物理基礎知識的同時,加深知識的理解與拓展,讓學生了解知識的連貫性,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也要充分掌握初高中物理知識的異同點,尋找新舊知識的共性與個性以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法。2.做好教師教學方法的順利連接。(1)充分備課。教師,特別是高中教師更應該注重備課這個環節。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充分考慮到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在此基礎上設計本堂課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教學切入點,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學中的每一環節、怎樣與學生進行互動,怎樣聯系生活實際,怎樣在教學中滲透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合理設計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有所收獲而又不增加學生的負擔。(2)注意知識傳授的起點與層次性。高中階段的物理在難度上有所增加,高一的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掌握授課的起點。如,對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很多學生不是特別清楚,教師可以先以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為起點,這是初中時同學就學過的,再通過講解互成90度的二力合成,以學生熟悉的知識點為起點學生更容易掌握。在教學中,也應該注意知識的層次性與漸進性,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解題的重要方法,在講解受力分析時可以先從“一個物體在水平面的受力分析,再講解斜面上物體的受力分析,再是多個物體的受力分析以及整體法與隔離法”。這樣循序漸進,加上適當的練習,讓學生由淺到深、由易到難。(3)向學生傳遞解題思路與解題技巧。高中學生,特別是高一新生,在物理學習上往往有這樣一個問題:課上能聽懂,課下看書能看懂,就是不會解題。其原因就在于書上的習題相對來說很基礎,而平時的習題綜合性較強。高中教師在講解物理規律的同時,應該重點向學生傳遞解題思路。告訴學生在讀透題目的同時,注意對關鍵詞的把握。如,“不計重力、理想斜面等”,具體分析物理情景,物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迅速建立物理模型,通過讀題要清楚敘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物理過程,物體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應該用到哪幾點知識。要讓學生養成畫圖的習慣,分析清楚整個物理過程。(4)合理結合多種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對于較為抽象的物理概念,采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教學,學生的抽象思維并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多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自己再動手進行操作,直觀感受、親身經歷。物理作為抽象的一門學科,教師更應化抽象為形象,多列舉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動手制作小道具;對于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還有一種類比的方法,就是運用生活中的概念來解釋物理中抽象的概念,例如,對于電場,很多同學都是陌生的,但是如果用重力場進行類比,學生學起來就要輕松許多。3.做好學生學習方法的順利銜接。(1)要求學生自己總結歸納知識。高中物理是一整個體系,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學會總結物理知識點,每一小節,每一章,每一個知識板塊,再串聯起來,形成一整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進行查漏補缺、消化與吸收。比如,很多同學不知道“在對一個斜面上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的時候,摩擦力沿哪個方向”,若只是告訴學生與物體運動的趨勢相反,學生也容易形成思維定式。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每一種可能的情況,最后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體現了物理教學中以人為本的物理教學思想。(2)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強調:第一,解題的規范性,由于初中物理較為簡單,只需要幾個公式就能算出,而高中則綜合性較強,因此要求學生在解題時注意規范性,畫圖、公式以及必要的文字說明;第二,讓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工作,平時多動手、多與同學交流,多思考,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物理意識;第三,培養良好的計算能力,鼓勵學生做題時要有始有終、不懼怕復雜計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物理的信心。剛來的高一新生抱著對新學校的憧憬和父母的期望,物理考試一旦不理想,就容易打退堂鼓,心里落差極大,失去學好物理的信心。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多加鼓勵,高中的學習是艱苦的、是需要保持良好的腦力與體力的。首先教師應該以身作則,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幫助考試受挫的學生,讓他們建立自信心,并且幫助他們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并和他們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在平時的交流中多鼓勵學生。

綜上所述,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多加強溝通,教師不斷的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改進學習方法,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注重細節,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提高科學思維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增加學習物理的信心與熱情,以順利完成初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過渡。

作者:李黃川 單位:重慶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