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12-06 09:59:11

導語:初中物理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物理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

農村初中生學習物理注重課本,依賴教師講解。而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實驗,經過認真的思索而總結出來的。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呢?

一、以生活現象為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指人們善于通過觀察活動全面、深入、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和現象的能力,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學生學好物理的前提。物理學習必須從觀察和實驗開始,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對觀察中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推理、論證,并進行各種假設。但是初中學生有時還會出現觀察不穩定,或以情緒為轉移,觀察往往會出現片面性與膚淺性??梢?,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觀察行為進行引導。筆者認為,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并聯系實際,具體指導學生觀察身邊發生的物理現象,同時還要教給學生觀察現象和分析現象的方法。觀察時要充分調動眼、耳、鼻、口等多種感官,感知物理存在及其運動的一般規律;要善變多思,有目的、有計劃、全方位、多角度、由表及里地進行觀察,并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最終引導學生總結出物理規律。例如,在列舉“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什么力使墨水進入筆管?觀察過程:將筆尖完全浸入墨水中,用力擠壓筆管,排出筆管中的空氣,松手后墨水進入筆管。理論解釋:墨水在大氣壓強的壓力作用下進入筆管。學生練習:什么力使飲料上升到嘴里?在生活、生產實踐中,教師、家長要積極鼓勵學生去觀察,讓學生認識到生活、生產現象與物理知識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同時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識解釋這些現象。長此以往,學生自然就會在觀察時由“看熱鬧”變“解決為什么”。

二、抓住問題關鍵環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和內在規律的概括與間接的反映。學習物理,思維總是從一個中心問題開始,并依據相關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規律一層一層向外展開,最后經過質疑、假設、驗證、分析、推理達到所要的目標。在此過程中,要把握關鍵環節。如果學生在把握相關概念以及物理規律時抓不住關鍵環節,思維就會出現混亂,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學習經驗是很重要的。實踐證明,通過分析總結學習經驗,在把握關鍵環節時,才可以根據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觀察物體的運動狀態,對比實驗數據,分析圖像信息、圖片信息等。

三、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動的特殊方面,它在物理學習中具有選擇、保持、調節、監督等功能。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組織較好的教學條件下,初中學生穩定地保持40分鐘的注意力是毫無困難的,他們注意的范圍擴大了,分配和轉移注意的能力也提高了。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呢?首先,科學合理地組建小組是關鍵。班主任牽頭,科任教師配合,按成績、課堂表現、課外表現、綜合素質等進行分組,每組4人,這4人中,一個人的成績是優秀的,為組長;一個人的成績中等,為副組長;另兩個是學困生。這種小組在性別上可以交錯搭配,分法在運用過程中可具體調整。其次,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強調重點和難點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和知識主題,并使學習者集中注意力去獲取所要求的行為結果。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之前,必須進行合理的預設,準確把握合作內容及學生合作的時機,讓小組合作學習真實有效。最后,組長和副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充分發揮領導和協調能力,給小組成員進行任務分配,達到預設目的,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學困生熱情參與。

總之,敏銳的觀察是獲得知識的鑰匙,也是發現新問題、認知世界的途徑。思維能力是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和延續,是指導學生在觀察基礎上將所學知識與觀察到的現象相結合的橋梁。合作學習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一種。因此,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應適時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作者:李銳 單位:定西市安定區周家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