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的傳統與現代教學模式對比

時間:2022-04-05 09:22:00

導語:物理教育的傳統與現代教學模式對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育的傳統與現代教學模式對比

當前我國教育處于新課程改革階段,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傳統物理教育與現代物理教育究竟有哪些區別和聯系呢?如何用現念進行物理學科教學呢?我們分別從不同角度分析如下。

一、從教育目標來看

傳統物理教育和現代物理教育的教育目標不同。傳統物理教學思想重知識和解題能力的訓練;而現代物理教學重學生素質和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傳統的物理教學使很多學生對物理有厭學情緒,他們害怕學物理,甚至厭煩物理老師。怎樣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對我們嚴峻的考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有多種方法,但是我認為加強物理實驗課的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對同學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學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如“長度的測量”教學中,讓四位同學用米尺分別上臺測量教師講桌的長度,學生各自測量的結果暫時不公布,當四位同學都測量完畢后,讓他們四人同時上臺在黑版上寫出自己的測量結果,由于四人的結果各不相同,必然會使學生感到驚訝。這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對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教學的展示有良好的啟迪。注意我們老師不要講實驗,我們應該做實驗。有可能這種辦法所產生的效果是我們事先無法估量的。

二、從認知角度來看

傳統物理教學是教師講和學生聽,這是多年來采用的教學模式,都是強化訓練,搞題海戰術。而現代物理教育理念是多方面的過程,不是老師光講,是一個以培養人、教育人,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傳統教學思想是教師對學生反復刺激,最終希望的結果是帶來強反應。那么是不是強刺激學生就一定帶來強反應嗎?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強反應有一個中介,就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能抓住這些,有可能產生強反應,否則將向相反的方向發展,而對于學生來講,不是他們僅僅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也不是他們能做課本上的題目,而是在掌握學過的知識后,他們能應用嗎?能創新嗎?這才是關鍵之處。下面我以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杠桿的平衡是我們初中物理一個重要的內容,而且好多同學都能很熟練地把它的內容和公式表達出來,也能很好地應用它做一些題目。但是很少有同學把它進行創新。例如這個問題:器材:一個長約40厘米的均勻直尺,一個帶把的普通鐵錘和若干長的細繩;問題:如何能把錘子掛在直尺上,使直尺水平平衡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同學們則感到比較難。這是個典型的把杠桿的平衡條件應用和創新的題目。這個題的關鍵是錘子的重心應在直尺支點的正下方,這才能把錘子掛在上面,使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我們物理教師能夠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我想一個學期、一年或者二年,一定能夠改變你的學生。

三、從教育論來看

傳統物理教育思想通常是從教學原則、教學經驗、教學方法的角度來指導,而現代物理教育理念應該用創新學、教育學、心理學、學習論和方法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下面以一個例子來說明。還是以杠桿的平衡條件為例。我們知道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是杠桿的平衡條件,課本上是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如動力等于4牛頓,動力臂等于3厘米,阻力等于6牛頓,阻力臂等于2厘米,于是我們老師就對同學說:動力×動力臂等于12,阻力×阻力臂等于12,所以動力×動力臂等于阻力×阻力臂。但是有同學就問了,你老師為什么一上來就把動力×動力臂呢?為什么不把動力+動力臂呢?這個時候老師就不好回答了。在這里我要重點說一下這個實驗的處理方式,對于數據的處理辦法應該是比較復雜的。老師應該向學生講清楚:我們知道研究問題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定性的,一個是定量的,我們學習物理時,要對數據進行處理,應該用數學方法,拿數據進行試探。首先是定性,如剛才的幾個數據,動力等于4牛頓、阻力等于6牛頓,而動力臂為3厘米,阻力臂為2厘米,也就是說,力大了,而力臂卻變小了。這是定性的觀察數據。第二是定量,可以用我們數學上的知識,如正、反比例函數,以及其他的方式進行處理數據,最后通過我們老師的提示,同學們這才明白過來,力和力臂成反比例,于是他們很容易總結出杠桿的平衡公式。最后還要和他們說清楚,我們很多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們在剛開始研究物理數據的時候,也是經歷了多年的驗證、思考等,才最終得出現在的物理理論的。你不妨將此方法論用到自己的教學上,我想它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四、從教育定位來看

傳統物理教育理念是重視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本身。書本上的黑體字、定義、規律很重要,用這種方法來對付應試教育,而對于物理概念、規律、公式等的來龍去脈不作交待。教師講完后則要求學生多做題,以期掌握課本上的公式等。而現代物理教育理念是物理概念、公式等很重要。但對概念、規律、公式的發展及聯系更重要,應該把這些搞清楚。傳統的物理教育理念是重掌握知識的數量,而現代物理教育理念重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新問題的能力,知識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傳統物理教育理念重知識的縱向深度,而現代物理教育理念是不光重視知識的縱向深度,更重視知識的廣度。下面以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問題:在雷雨天氣時,一個人在戶外如何避雷?這是一個涉及較多知識的問題,它用到的知識有最近距離放電、跨步電壓、尖端放電等等知識??梢哉f這個問題既涉及了知識的深度,更涉及了知識的廣度。那么你能不能用以上的知識把它完整地答出來呢?第二個例子,初中物理課本上有一個“覆杯實驗”,此實驗要求很高,而且杯中水是滿的。你有沒有想過,杯中水不滿也能成功地做實驗嗎?你可以做一下這個實驗,然后再回答。這個實驗也涉及到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上是我從幾個方面閘述了傳統物理教育和現代物理教育的比較,當然還有其他的區別,在這里我就不一一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