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的物理教育革新
時間:2022-08-18 03:42:27
導語:工科院校的物理教育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物理是工科院校的基礎課程,其研究對象具有極大的普遍性.大學物理課是以物理學基礎知識為內容的,包括經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學在科學技術上應用的初步知識等,這些基本理論滲透力、熱、電等自然科學的一切領域,應用于生產技術的各個部門,是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和工程技術的基礎.涉及到的知識都是一個高級技術人員所必備的,所以,各大工科院校都會把大學物理作為各專業大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重視學學物理,可以使學生熟悉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及運動的基本規律,為自己所學的專業課奠定了必要的物理基礎,通過學習可以獲取掌握大學物理學習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思路,提升自主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開闊思路,激發探索和創新精神,提升其科學技術的整體素養.隨著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這就要求工科院校必須培養出具有更高能力的大學生,使他們能夠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夠立足于各行各業的應用型人才.然而,傳統的大學物理教育的現狀給新時期的大學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改革刻不容緩.
1中國大學物理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大學都在不斷的擴招,勢必會引起生源的質量下降,而高等教育也逐漸轉變為大眾化的教育.同時,有些地區高中的時候不選物理,這也是大學物理教育現存的一個難題.再加上大學物理教育本身就存在一些弊端,必然就加深了大學物理教育的困難.
1.1教材內容陳舊,教材建設更不上時代的步伐.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一直強調理論體系的完備性與系統性,教材內容上也都是理論性和技巧性很強的公式的推導,即使是例題也是為了很好的掌握公式原理,而忽略了理論作為實際應用的這一特點.這種教材內容不適合應用性的工科院校的大學生,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內容枯燥、深奧.
1.2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陳舊.大學物理的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目前大多數的工科院校仍以講解原理理論,分析固定的例題的形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是絕對的主導作用,利用傳授的方式將所有的知識點按照重點難點等的劃分呈現給學生,有的教師甚至在教學過程中告訴學生那些期末會考到等等.學生是被動的接受,機械的記憶知識點,重復做題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會做大量的習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體現,把考試當做目的,只要六十分就完成任務.在這一教一學中,忽略的是學生對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失去對自然科學規律和本質的探索與思考,時間長了,這種單調的教與學加上陳舊的教材內容使大多數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導致課堂紀律變差,更有甚者有的學生曠課早退,這有反過來影響到教師講課的積極性,講課質量下降,使得更多的學生厭學,成了惡性循環.
1.3考試形式單一陳舊,考試的內容不能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考試與課堂幾乎完全脫節,一學期的教學內容僅僅壓縮到一張試卷上,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考試內容不能超出一定的范圍,因為教材陳舊,致使教學大綱沒有太多的變化,最終的結果是每年的考試內容雷同,試題換湯不換藥,學生有沒有能力都能過.這樣的考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扼殺了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
1.4教學資源匱乏,跟不上科技發展最前沿.大學物理課程是研究物質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基本運動形式和能量之間相互轉化規律的科學,因此,它應該是其它自然科學和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論基礎,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目前的大學物理教育沒有儲備這樣的資源,單從過于陳舊的教材上還不能看出大學物理在工科院校所占的重要性.
1.5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物理,本身就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因此要特別重視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即重視新的科技理論能否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大學物理中的理論是靠大學物理實驗來驗證,大學物理實驗是理工科高校中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在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和實驗能力方面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在進行大學物理實驗課的時候應當考慮大學物理的進度.一般來說,大學物理與大學物理實驗是分開開設的,一個班的這兩門課都是由不同的教師完成,這樣會造成學生做大學物理實驗時并未學習相關的理論,實驗教材對相關的理論只是涉及較少,導致學生做完實驗還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
1.6擴招導致的生源質量下降.近年來,各工科院校不斷擴招,擴大實力,擴招,就必須要降低分數線,這樣勢必會帶來學生的基礎就變差,生源質量下降.全國應用型工科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不同地區,由于不同地區對物理課教學要求不同,因此沒有系統地學過中學物理學生在每個各班級都有或多或少存在,進而學生的物理基礎參差不齊,如果,大學物理依然按照以前的方法方式將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管基礎好壞,都是一個課堂,一種教學要求來教學,基礎差的學生更容易產生厭學抵觸的情緒這樣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重修重考的學生越來越多,考試成績差異懸殊,一部分學生完全失去了學習物理的信心和興趣.
1.7就業壓力使得價值取向偏差.現在社會的競爭越來越大,就業壓力和學習壓力也相應的增大,大多數學生為了就業和自身發展,變得急于求成,過多的把時間放到相應專業課和熱門的學科上,然而忽略對自身的綜合課程培訓,最終忽視了作為重要基礎課的大學物理的學習,從心底抵制,學習態度不端正.
1.8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大多數學生學學物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拿到學分,所以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隨意曠課早退,應付抄襲作業.基于考試的單一,使得大多數的學生不認真學習就能過關.因此,增加了不少的教學難度.
2大學物理教育的改革
大學物理教育所出現一系列現狀正是現代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構建應用型工科大學物理教育研究的中心課題.根據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文件,應用型本科大學物理課的目標是:為培養非物理類應用型人才打好基礎.
2.1教學內容應體現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大學物理作為新思維發展、新科技創立與應用的原動力,應當不斷地吸收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不應該在使用過于陳舊的教材,各院校可以根據自己培養人才的方案,自己編寫適合本學校學生發展的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教材不再枯燥陳舊,與前沿科技相連.
2.2為教師創造學習的平臺,鼓勵教師的再深造.要改觀過去的教學模式,必須要從教師隊伍上著手,給教師創新的機會,不能老是拿大綱壓人,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同,所教的學生不同,自然教學進度不同,不能一味的所有的教師進度相同,所有的班級學習的內容相同.時代在發展,教師也要適時充電,以便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新時期的大學物理教育.
2.3大學物理與大學物理實驗的調節.實驗,本就是為了更好的學習理論,如果理論知識還沒有學習就開始做實驗,起不到互相帶動,相互提高的效果.大學物理作為工科院校的必修的基礎課,就不像專業可那樣人數較小好開設實驗課,所以,先學習理論后開實驗有一定的難度,一是實驗室的配備,不能供所有的學生短時間內做完一個實驗,二是,理論課上完這一學期也要結束,余下的時間也不夠做實驗的.如何解決是一個課題.可以考慮這一學期開設大學物理,而下一學期開設與一結束的大學物理內容相關的實驗教學,即大學物理實驗延遲一學期開設.當然,這樣也有一定的弊端,理論知識沒有得到很好的鞏固.
2.4給學生學學物理的明確目標.掌握大學物理知識與方法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必要的,從目前的科技發展速度看,學生除了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識外,還應當具備持續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解決實際的問題,可以在工作中創新.大學物理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理論知識,如何解題,還要讓學生具備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了解現代科技,了解理論如何知道實踐,這應當是學學物理的明確目標.
3結束語
大學物理作為工科院校的公共基礎課,其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新時期的教育教學,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教育,改革是刻不容緩的事.
- 上一篇:物理教育本性的回歸
- 下一篇:國外工作室物理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