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物理教育美育的浸透
時間:2022-08-18 05:14:30
導語:高職物理教育美育的浸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物理教學中占有著一定的地位,是素質教育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在職高物理學科滲透美育。
一、物理學中存在美學
楊振寧在《美和理論物理》一文中提出,物理學具有“物理現象之美“”理論描述之美“”物理結論之美”,揭示了科學真和科學美的辯證關系。(1)簡單美。物理學家對宇宙呈現的簡單性具有強烈的信念———“寧可尋求簡單”,如:質點、電力線、光線等,變復雜為簡單,既簡潔又合理,既抽象又形象,給我們帶來研究物質世界美的享受。(2)對稱美。“對稱”是形式美的表現,指整體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相對或對應。如空間上的和諧布局、時間上的節奏和諧。物理學公式、定律表達上所反映的對稱美,更是不勝枚舉。(3)和諧美?!昂椭C”是美的一個重要法則。物質世界自身及物理理論的“統一“”對應”乃是宇宙和諧美的反映?!敖y一”是物理學的一種表現形式,物理學龐大的知識體系,既各自內在聯系,又相互聯系,構成一個統一體。奇異與和諧的巧妙配置也是美的體現,不和諧在和諧的大背景下才給人以美感。
二、物理教育中美育的實施
(1)物理教學中的美育途徑。物理教育中的美育,并不是要求物理教師把物理課上成美育課,而是要求物理教師應注重美育的滲透,諸如在學校的教室、實驗室、走廊里張貼體現物理美的掛圖,或帶有哲理話語的物理學家頭像的掛圖等。校園文化、校園美育氛圍,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導向和培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許多名人成才道路的剖析中,都不約而同地揭示了他們當年求學時代校園文化對形成崇高審美素質所起的作用,是如此深刻與牢固,影響他們終身。物理教育中的美育是多渠道的,多方面的。問題在于教師對美育要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自身要有一定的美學修養。在教材處理上體現審美觀念,并注重教學活動本身的藝術性。只有當教師真正領悟了物理學的美,并將物理學作為科學詩來教學,那么,物理教師才能道出物理學如詩的意境,審美感染力才會強烈地影響學生,并自然而然地開鑿出條條美育渠道。
(2)物理教學藝術。一般而言,教學藝術的審美性顯現在教學設計美、教學過程美、教學語言美、教態美、板書美等常規的可操作方面。其中教學設計美往往體現在教學計劃、教學方案別具一格,新穎可行,富有成效。教學過程美應體現在:“起”(開始)能引起學生興趣,全神貫注地投入;“承”(銜接)能環環緊密相扣,別具匠心“;轉”(轉化)能自然暢達,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合”(結尾)能令學生茅塞頓開,余味無窮,發人深思。教學語言美無論書面還是口頭語言都應該生動形象、言簡意賅,精確明快,富有情感和幽默感。
先說“簡單”。物理教學語言應當精煉、準確、生動、形象、有節奏,其精髓是簡潔,一字千金。誠如《學記》中所要求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奔唇虒W語言的美在于簡略而透徹,精致而含蓄,善用譬喻,使人頓然明白。物理課板書要簡潔,尤其是用于描繪物理現象或過程的板圖,須作必要的物理抽象或想象,要用最簡練的手法在最簡短的時間表示出被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授課時在最基本的概念上下工夫。學生往往憑著一定的數學運算能力和死記的幾個基本公式足以解出標準的公式代換類習題,而要將一個概念靈活地應用于各種情景之中,就會顯得相當困難。因為這種知識遷移的能力是建筑在學生對最簡單的基本概念徹底弄通的基礎上的。學生最嚴重的困難在于不能將相關的概念整理成一個系統的結構,一旦列出方程,學生也往往將物理意義拋到一邊而不顧了。針對這種現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花大力氣講透基本概念,減少定量計算的教學時間,抓好定性分析和對物理思想的剖析。這種處理原則是最簡潔的,是事半功倍的。
再說“對稱”。對稱本身是一種美,也是表現美的方法和形式。如物理教材組織藝術中的對稱、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銜接與對稱、教態的對稱等。就板書藝術的對稱來說,教學藝術的普適法則,還應該跟物理學自身具有的簡單、對稱、和諧的美學特征緊密結合,在學科教育中最大限度地滲透美育。比如黑板可分兩半來使用,一半用于書寫物理提綱或要領,一半用于書寫解釋性、提示性語詞,或勾畫物理示意圖,或推導公式等,構成形態對稱。
最后說“和諧”。和諧指各個有關教學部分、教學因素間相互協調。如教學語言與內容相適應,教學方法與學生個體差異相適應。要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深廣度的教學。尤其要創設和諧的授課氣氛,隨時采用教學機智,根據學生審美心理特征,把握好授課節奏。物理學的重要特點是知識的高度系統化、結構化,對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思維(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能力要求很高。教學中將“多樣統一”的美學原理應用到掌握結構、培養能力的教學原則之中,無疑能令學生將“真”與“美”很好地結合。物理教材一般總按力、熱、聲、光、電、磁、原子物理幾大板塊來安排的,每個知識點又都遵循由簡到繁,由感性到理性來展開。學生往往缺乏綜合能力,不易建立各知識點的縱向和橫向聯系。為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自我梳理,構建知識體系的框架,力求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網絡,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深化與精化。應該說,物理知識的有序邏輯形態都是和諧的,通過比較、分類、組構,學生一旦掌握整體結構后,不僅能鑒賞各部分知識內在聯系的“韻味”,還能觸類旁通,洞悉物理學理論與其他學科的相似性,進而領悟出物理學理論的普適性,培養學生將物理學概念和原理應用到新的情景和領域中去的創造能力。
- 上一篇:物理教育的類比運用
- 下一篇:物理教育中的問題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