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公正與刑法目的研究
時間:2022-10-22 03:54:35
導語:量刑公正與刑法目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對法律案件進行審理時,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定罪與量刑間的矛盾情況,若不能對于兩者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的判定,對于量刑的公正性就有著較大的影響。罪刑的法定原則是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中必須遵循的基本性原則,所以量刑與定罪同樣要遵循此原則的要求,從而保證刑法公正的實現。因此,為了促進我國刑事法治的更好發展,本文主要探究量刑公正和刑法目的解釋間的關系。
關鍵詞:量刑公證;刑法目的解釋;研究
在對一些疑難案件進行處理時,定罪及量刑間必然出現一些矛盾問題,同時由于處于制度轉型期的社會極為復雜,也使得疑難案件出現的更加頻繁,若不能合理的處理定罪及量刑的關系,就可能導致量刑公正出現危機。罪刑法定原則一直貫穿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間,定罪及量刑一定要在罪刑法定的原則下開展。刑法解釋作為法律適用中關鍵性的環節,所以量刑公正一定會涉及到罪刑法定中刑法解釋的相關問題。
一、目的解釋的基本內容
(一)目的解釋的主要含義。目的解釋指的是解釋者按照刑事政策中有關目的的考量、價值的判斷以及利益的權衡等,讓刑法能夠向生活進行開放的具體解釋,其優勢主要體現在靈活性、妥當性以及開放性及實質性等幾個方面。目的解釋是刑法解釋中最為基本性的方法,在對法律條文的含義進行解釋的過程中,其自身有著較強的獨特性。首先,刑罰是一種處罰類型,不僅對因果理念進行了確定,同時又將人類對于公平正義有著不懈追求的訴求表達了出來,人們希望能夠利用刑罰對于犯罪行為進行懲戒。此外,刑罰還與私人報復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國家的意志性及階級性突出了出來。所以,國家所適用的刑罰絕不只是對于犯罪的簡單回應,確保正義的實現,還需要對于社會秩序及國家的穩定性進行足夠的關注。在刑罰目的范圍中,法官要是用自由裁量權有效的對個案進行量刑,從而對于其犯罪行為所產生的社會危害性以及犯罪主體所具有的人身危險性進行有效的量刑,同時保證刑罰目的解釋考量的合理性,在刑法進行法定刑的范圍中,保證其刑罰判定的合理性。(二)目的解釋的主要類型。刑罰在進行目的解釋時主要有擴大解釋及限制解釋的種類,但絕對不是類推解釋,由于擴大解釋及限制解釋是完全滿足法律相關規定的,就能夠確保法律適用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及和諧性,但類推解釋則會對于個人權利造成侵害。而在刑法之中,一般都以條文字面的解釋判斷其解釋的類別是否是大眾所認可的。擴大解釋及限縮解釋是符合刑法條文內容要求的一般的社會判斷,大眾也能夠接受。同時,其也是包含在恰當范圍中的對于刑法條文進行的合理解釋,滿足了法律規定。
二、定罪量刑間存在的關系
(一)定罪量刑之間的銜接是刑法解釋。刑法作為一種法律手段能夠有效的控制社會犯罪行為的發生,通過對于刑法的應用,能夠實現對于人們行為的約束及規范,但在實際司法審查時,是存在各種各樣的案件類型的,刑法是無法包含全部的案件行為的,所以就必定會導致定罪及量刑矛盾問題的產生,若完全依照刑法中的相關條文規定定罪處理,則會導致量刑不公正現象的出現。這些問題也就是刑法適用過程中存在主要的困境問題,如果想要使得刑法規則所具有的確定性地位得到有效的維護,那么刑法適用的靈活性就不再存在,從而產生量刑不公正的情況。此外,若只對于刑法的社會效果進行考慮,只關注刑法適用具有的正義性,則會因為存在處理不妥的情況,破壞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則。但刑法的目的解釋則是保證司法實踐活動創造性的內容工作,對于刑法適用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給定罪指明了方向,并且也給量刑的過程制定了較為明確的目標,所以可以對于量刑及定罪間的矛盾進行有效的調整。(二)定罪量刑的依據為刑罰目的。刑罰中的目的理論作為現代刑法理論體系中極為重要的構成內容,刑罰是對犯罪分子進行懲治的法律依據,并且其也能夠實現對于量刑與定罪的有效制約。從表面上而言,定罪及刑罰目的之間是不存在聯系的,但實際上,刑法目的對于犯罪論的結構及內容是有著很重要影響的。在對刑法目的進行取舍時,就會對于犯罪評價的對象及責任形式造成很重要的影響。在定罪以后才會出現量刑,這也是對于犯罪行為人開展的裁量適用的一種刑法活動,能夠保證犯罪人刑罰目的得到有效實現的基礎方法。所以要能夠保證定罪及量刑間有著合理的處理關系,從而保證公正量刑的有效實現,定罪及量刑間則是通過刑法解釋進行調試的良好對接。
三、目的解釋對量刑公正的影響
(一)目的解釋能準確定罪。首先,進行量刑的基礎就是定罪。定罪為刑法適用的核心基礎,其所產生在量刑之前,同時優于量刑作為刑罰公理存在。定罪依照刑法條文及犯罪構成的內涵,對于是否構成犯罪進行判斷,也是一種刑事審判活動。量刑則是法院依照主體具體的行為及責任,下達刑罰的審判活動。準確的定罪能夠保證量刑的公正性。其次,目的解釋可以對犯罪情況進行準確的界定。對于司法實踐中的法律使用而言,此罪彼罪見得標準是很難用法律條文進行區分的,對于司法實踐來說也其邊界也較為模糊,所以要利用目的解釋對定罪進行準確的劃分。目的解釋在對是否犯罪進行區分時,在法律的條文規定中,要對此行為是否存在侵害特定法律保護下的社會關系進行區分時,是非常容易忽略行為人具有的主觀狀態的,但其也能夠滿足量刑公正合理的基本解釋。目的解釋可以對犯罪類型進行有效劃分。將目的解釋應用在此過程中,區分的依據則是其侵害了刑法保護下怎樣的法益,是否是被某一具體刑罰懲罰的范圍所涵蓋的。對于一些特定存在的犯罪行為,若其目的解釋是處于合理范圍中的,只有保證其罪名的恰當性,才可以確保刑法適用具有較強的公正性。(二)目的解釋保障公正量刑。目的解釋有效的體現出了罪刑相適應。在法律所規定的范圍中,行為人的犯罪行為與判處的刑罰間要存在協調性,此外法官在法律條文的規定范圍中,也可以適當的進行自由裁量,特別是對于一些具體刑罰幅度能夠進行裁量。在判處合理的范圍中,要依照案件實際的性質與情況對于幅度進行確定,嚴格遵循罪責刑相適應這一原則進行,合理的量刑,確保刑法適用解釋的合理性,保證刑法應用的公正性與有效性。目的解釋能夠保證量刑的合理性,符合刑罰目的的要求,確保量刑及行為間的協調,依照社會的危險性及再犯的可能性進行刑罰判決,滿足罪刑相適應原則,不僅保障人權,也是對于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可以確保法律得到正確的適用。目的解釋也使得量刑的社會認可度提升。目的解釋可以使得社會大眾對量刑的公正進行正確的評判。社會大眾對案件及法律工作開展的評判一般都是由其最終的刑罰所評判的,其只對最后的判決結果進行評判,同時會在類似案件間進行對比。目的解釋則能夠使得法官進行適當的自由裁量,通過對于各社會因素的考慮,使其更加公平,被社會大眾所信服。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我國刑罰理論的不斷創新與完善,必須要始終堅持罪刑法定這一基本性的原則,就不能由于過分刻意對于刑罰的創新進行追求,從而導致刑罰存在嚴重的風險問題。而在法律公正性持續提升的同時,將罪刑法定及刑罰解釋當做基礎的這種合作性的網絡在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在進行量刑時,還需要始終堅持將刑法目的當做基礎,同時保證定罪及量刑具有較強的靈活性特征,確保量刑公正的有效實現。
[參考文獻]
[1]符日星.量刑公正與刑法目的解釋[J].法制博覽,2017(04):224.
[2]陳開琦.量刑公正與刑法解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7(06):75-81.
[3]高明?。撔塘P目的解釋在公正量刑中的適用[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31(09):10-13.
[4]姜濤.量刑公正與刑法目的解釋[J].法學家,2012(04):74-88+178.
作者:劉晴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
- 上一篇:依法治國刑法功能探究
- 下一篇:醫學成像設備學課程設計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