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2 08:15:00
導語: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無量農村信貸情況分析
【論文摘要】無量山鎮農村信用社小額農貸業務在縣鎮各級黨政的高度重視和農村信用社廣大員工的努力下穩步開展,在支持“三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較大作用,成為推進無量山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民致富步伐不可缺少的資源。但在農村信用社對小額農貸在思想認識、業務操作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要實現其效能最大化,需要在提高金融服務水平、解決好農村資金供需矛盾、構建小額農貸長效機制上狠下功夫。
無量山鎮農村信用社小額農貸業務在縣鎮各級黨政的高度重視和農村信用社廣大員工的努力下穩步開展,在支持“三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較大作用,成為推進無量山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民致富步伐不可缺少的資源。當前無量山鎮小額農貸需求與投入狀況到底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解決,筆者作為一名基層信貸員的身份,就近幾年無量山鎮小額農貸的實際狀況作一分析。
一、無量山鎮小額信貸發放的現狀
南澗彝族自治縣無量山鎮位于縣城東南部,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中部??偯娣e251.95平方千米,境內最高海拔2790米,最低海拔1446米,鎮政府駐地小河底,距縣城50千米,國道214線和省道“小普線”呈“丫”型橫穿境內。轄光明、保平、德安、新政、古德、馬街、可保、衛國、紅星、發達、保臺、和平、華山13個村委會、222個自然村、290個農業小組。居住著漢、彝、白、哈尼、傣、苗、傈僳、佤、納西、回、布朗1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7382人,占總人口的49.1%;全鎮居民35384人,人口密度140.4人/平方千米。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種養殖業、個體加工業、個體商業和個體服務業,已經成為無量山鎮農民發展副業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從2002年開始,無量山鎮農村信用社積極響應各級政府和人民銀行的號召,牢固樹立信貸支農的工作理念,以創建信用村鎮活動為有效載體,推廣小額農貸、創建信用工程,支持全鎮農業調產、農民增收,全面建立農戶經濟檔案,認真實施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加大小額農貸的投入力度,建成了以政府為領導、農村信用社為主體的小額信貸支農體系。
二、無量山鎮小額信貸發放的成效
2007年以來,無量山鎮農村信用社在省聯社、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向3143農戶提供了信貸支持,農戶貸款余額達到765萬元,累放額達到1644萬元。有力地支持了無量山鎮地方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小額農貸的推行滿足了較大部分農民合理的貸款需求。
根據調查的農戶普遍反映,現在借小額農貸,手續十分簡便,憑《信用貸款證》和有效身份證件,就可直接辦理,什么時候要就什么時候取,為廣大農戶脫貧致富創造了最基本的原始資本積累;在小額農貸資金使用效應的帶動下,目前全鎮農戶投入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高漲,從原來的不愿貸款到現在主動要求貸款,從而激活了農業投入機制。本信用社13個村委會、222個自然村、9444個農戶。2007年來,信用社在推廣小額農貸中,在方式上創新,從服務上創優,開辦了“小額農貸”微型超市,只要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民,到微型超市經刷卡確認后,即可取得貸款,服務的農戶占到了全轄農戶的99%,覆蓋面幾乎達到了100%,贏得了當地農民、政府的贊譽。
(二)、小額農貸的發放密切了社群、銀政關系。
為加大小額農貸的投放量,信用社的信貸人員走村到戶,增加了與農戶的接觸,拉近了與農戶的距離,密切了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信用社的信貸人員不僅進村到戶了解情況,農忙時節還送貸上門,基層黨組織特別是村“兩委會”干部,通過參與調查了解農戶生產經營和收入情況,幫助農民擴大生產經營,密切了與農民的血肉聯系。筆者調查中,農戶普遍反映:“小額農貸是干群關系的粘合劑”,許多村干部為推廣小額農貸,不辭勞苦,與農村信用社密切配合,協調運作,不僅改善了銀政關系,而且構筑了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關系。信用社在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充分利用小額農貸為助推引擎,有效解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的金融需求問題,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快速發展,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鎮委、鎮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關注。
(三)、小額農貸的發放優化了無量山鎮信用環境。
“信用就是金字招牌,信用就是活期存折”,小額農貸的發放增強了鎮農戶的信用意識,“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觀念在不斷深入人心,促進了全鎮信用環境的改善,目前在全鎮守信用、講信用已成為一種風尚。如:被調查的可保村委會,該村原來并不富裕,但當地信用社通過堅持創建信用工程,不斷的提升該村農戶的信用觀念,2007年以來,每年都能得到農村信用社100多萬元的小額農貸的支持,使得農戶迅速走向了富裕之路。目前,該村戶均養豬達20多頭,75戶是規模養殖戶,養殖業收入占到全村總收入的46%,人均純收入達到7000元,成為無量山鎮養豬第一村,成了全鎮因守信用而受益的“信用村”之一。
(四)、小額農貸的發放增強了中小企業活力。
近年來,小額農貸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也起到了明顯的效應。特別是對公司+基地+農戶的涉農中小企業顯得尤為突出,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新型小額農貸體系。全鎮農村信用社先后發放小額貸款1.2億元支持的以烤煙種植、泡核桃種植、茶葉、肉牛為支柱的產品加工企業群,年加工轉化農產品近億公斤,加工銷售收入達22億元,其中超千萬的占到50%,輻射基地90萬畝,帶動農戶7千多戶,為促進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發展,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小額農貸的發放有效地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自身經營的穩健發展。
推廣小額農貸不僅樹立了農村信用社良好的社會形象,拓寬了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經濟的渠道,還進一步促進了農村信用社各項業務的穩健發展,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截止2009年3月末,全鎮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7億元,較2008年初凈增9億元,增幅123.95%,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各項貸款余額達成11億元,較2007年初凈增7億元,增幅120%;經營利潤3.57億元,較2007年初凈增4.35億元,增幅357.69%;呈現出資金營銷旺盛、比例營銷適度、效益看好的“三贏”局面。同時,小額農貸的發放也帶動了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的清收。
三、無量山鎮小額信貸發放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從無量山鎮農村信用社投放小額農貸現狀來看,盡管小額農貸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農村信用社對小額農貸在思想認識、業務操作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一)、對充分發揮小額農貸在農村經濟中的實際作用認識上存在不足。
小額農貸已經運作多年,但部分農村信用社的負責人或信貸人員仍然存在思想認識不統一或不到位的狀況。據筆者所知,有些金融機構人員片面地將發放小額農貸作為單純的政治性、政策性的任務完成,甚至少數人員認為小額農貸就是扶貧貸款,是裝“面子”而得不到實惠的貸款,可有可無;還有個別人員認為,小額農貸面廣量大效益差,而且是以信用方式發放,結果可能是得不償失;在談到進一步推開小額農貸時,部分農村信用社的人員片面的強調客觀,忽視主觀能動性,害怕在實踐中解決和克服遇到的問題。普遍存在“四怕”:怕增加工作量,全面推開后無法應對;怕責任追究,風險自己承擔;怕農民誤解,降低還款意識;怕憑證放款,失去放貸主動權等。認識是行動的指南,存在的錯誤認識導致了目前部分農村信用社在小額農貸投放過程中所出現的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工作開展不平衡等狀況。
(二)、小額農貸在需求層次和額度上不能適應農戶資金需求。
目前,農村信用社發放小額農貸的用途主要是家庭小型種養殖的資金需求,對農戶小型農機具、農業生產服務環節以及建房、教育等消費類項目發放小額信貸未有突破進展;在對小額信貸額度上,未能區別對待,實施分類指導、分別授信,而是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均控制在50000元以內。但據此次調查發現: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這幾年農村資金需求層次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戶在對傳統意義上的購買化肥、種子、薄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資金需求已經減弱的同時,對小額農貸的需求量卻不斷上升,主要體現在擴大生產需求、消費需求和教育需求等方面大量增加,在農產品加工、務工經商、發展手工作坊等方面的小額農貸需求的增加尤為突出,這些農戶發展第二、三產業(加工業、商業、服務業)的資金需求,已經超過了小額農貸業務現行的額度。調查發現:至少有30%的個體戶因達不到準入條件而難以獲得信用社的支持,而得到支持的農戶并非完全能足額得到滿足,受種種因素制約,資金滿足率平均在60%—70%。這部分農戶、這部分產業雖然資金需求旺盛但卻無法得到滿足,這個矛盾在當前的本鎮尤為突出。
- 上一篇:農村信用制度創新論文
- 下一篇:公益性小額信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