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風險的防范控制論文
時間:2022-04-17 11:53:00
導語:審計風險的防范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一旦發生對社會及審計職業的影響是重大的。審計是一種綜合監督,審計風險的形成因素復雜多樣,并且交替、并存發生。因此,對審計風險的控制必須是綜合性的,根據審計風險的成因及基本特征,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明確界定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
合理界定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對于強化會計核算,防范審計職業風險,促進市場經濟發展,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責任,它們是通過受托經濟責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會計責任是指企業對其應編制的會計報表負責,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其中包括選擇和運用適當的會計處理方法,建立健全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護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及資產的安全性。審計責任是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及出具審計報告等應負的責任。它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應履行的審計職責;二是因未履行審計職責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目的是評價企業所作出的選擇是否恰當,從而評價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貫性。
在實施審計中區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非常重要。審計機關及審計人員應根據審計法等有關法規,在審計報告中如實反映有關情況或對報告反映內容進行限制,以避免被轉嫁的審計風險??梢哉f會計責任的適當履行在某種程度上對審計責任的有效履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審計責任不能替代、減輕或免除會計責任。只有責任分清,才能避免審計中帶來不必要的風險。目前在審計實務中,界定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比較可行的方法有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和實行會計資料承諾制,還可以通過強化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和加強社會監督力量及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盡可能地明確各自責任,避免對注冊會計師的訴訟。只有責任分清,才能避免審計中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二、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規避和降低審計風險。
重要性在會計和審計中的運用十分廣泛,對于簡化核算工作、提高會計工作效率,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和審計意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審計風險與審計重要性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0號-審計重要性》第八條指出:“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的反向關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高?!币簿褪钦f,審計風險與審計重要性之間是反向關系,即審計風險越高,所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反之,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把握這種反向關系可使審計人員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在接受審計任務時,一方面要考慮審計工作量及成本的大小,另一方面考慮審計風險及影響的高低,合理的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以期達到規避和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
三、強化風險意識,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
審計風險是普遍存在的,在實施審計過程中,除嚴格執行審計規范對審計內容、方法、步驟等有關規定外,還應強化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減少審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審計是一種高層次、綜合性的經濟監督活動,其工作不但需要一套系統的職業標準指導、約束和規范,同時需要審計人員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因此,審計機關要不斷提高審計人員專業審計技能和政策水平,提供必要的職業培訓,開展后續教育,組織審計人員進行審計理論研討;同時,應經常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牢固樹立審計人員的廉潔自律意識,恪守審計規范,倡導敬業精神,不徇私情,秉公執法,達到遏制審計風險的目的;要培養審計人員良好的審計風險意識,提高其在繁雜的企業審計中靈活、有效地控制各種風險誘發的能力,正確地對待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和壓力,從而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另一方面完善審計組織的風險防范機制。審計機關要在獨立、客觀、公正、嚴謹、廉潔、保密的原則下建立自律性的運行機制和一系列風險管理機制,以有效控制審計過程中容易引起風險的環節,對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的行為規范形成有力的控制和約束。
- 上一篇:信貸風險控制研究論文
- 下一篇:會計師行業考察報告論文
精品范文
4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