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信貸風險狀況調查分析

時間:2022-06-13 10:18:53

導語:畜牧業信貸風險狀況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業信貸風險狀況調查分析

一、金融支持畜牧業信貸情況

錫林郭勒盟(簡稱錫盟)農牧戶總戶數17.76萬戶,有貸款需求14.49萬戶,已授信11.67萬戶。2016年末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總額占各項貸款總額的80.29%,年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戶數22616戶,同比增加1212戶,申貸獲得率為97.75%,小微企業貸款總額占各項貸款總額的52.67%??梢姷胤椒ㄈ算y行業金融機構是目前錫盟金融支持“三農三牧”發展的重要渠道,確保其健康發展對維護地區金融體系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二、風險現狀

截至2016年9月末,錫盟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9.65億元,不良貸款率6.96%,不良貸款總量占全盟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總量的46.60%,不良貸款率高于全盟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3.60個百分點。新增不良貸款1.62億元,累計清收處置1.08億元。全盟合作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形成的農牧業不良貸款余額達5.02億元,占地區不良貸款總額的24.24%;不良貸款率為5.31%,較年初增加1.31個百分點,新增農牧業不良貸款1.38億元,占全盟合作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新增不良貸款的73.02%。當前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農牧業不良貸款額度大、占比高,涉及貸款農牧戶多,據調查,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影響,85%的農牧戶需要辦理貸款展期方可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否則生產難以持續。其存在的風險假若化解和處置欠妥,不僅嚴重制約著經營和發展,而且是關系到社會維穩的大問題。

三、風險成因分析

(一)畜牧業生產抗風險能力脆弱,其信貸風險較為突出。傳統的畜牧業是以粗放數量擴張型占主導地位,基礎建設落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出售畜產品收入是牧民的主要甚至是單一收入來源。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擔負著支農支牧“主力軍”的重任。近年來受自然災害和畜產品價格下跌大環境影響,大量的信貸資金沉淀,不良貸款急劇增加。(二)畜牧業抗市場風險能力弱,不良貸款增加。一是2012至2013年牲畜價格正處在高位,一般的羊售價就可達到千元以上,鑒于當時農牧民還款能力較強,信用社授信額度一般在10萬元左右。近兩年來畜產品收購價格持續走低,和飼養成本不斷提高,即使膘好的羊售價也只有500元左右,出售畜產品收入較前幾年減少了三分之二,出現償還貸款難。二是據調查2016年普通羔羊胴體收購價格在15.5元/斤左右,同比下降13.89%,普通羊肉收購價格在12.5元/斤左右,同比下降19.35%,伴隨著出售牲畜收入大幅降低的是牲畜飼養的成本的增加,這樣進一步壓縮了牧民的可支配收入。三是以往年度加工企業收購牧民牲畜采取的是整畜收購方式,而2016年采用的是“白條”收購方式,即皮張、頭蹄和羊尾等還會返給牧民,但這些牧民也無法處置形成損失,沖減了牧民的收入。據調查用于畜種改良和飼草料購置不良貸款余額高達2.79億元,占不良貸款余額的31.18%。(三)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貸款利率定價壟斷。農牧民生產生活資金主要來源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農牧民增收也主要依靠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雖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市場定位是服務“三農三牧”,但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主要經營目標,商業銀行退出農村牧區市場,無形中增加了農牧區資金市場價格的壟斷性,直接推動了貸款利率的上浮,如使用支農再貸款發放的貸款執行4.35%的優惠貸款利率,涉農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9.92%,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10.17%,可見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過高的浮動區間,既不利于減輕農牧民負擔又達不到利率市場化要求,無疑會增加農牧民的經濟負擔。(四)聯保貸款投放產業集中,風險聚集。農戶聯保貸款是農戶建立在信譽和互相保證基礎上的信用貸款。據調查,截至2016年9月末,錫盟地方法人機構農戶聯保不良貸款余額0.44億元,占地方法人農牧業不良貸款余額的8.76%。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農村信用社貸款發放主要集中于種植業和養殖業,聯保小組中農戶的生產經營項目雷同,且需求貸款的時間基本一致,無形中造成風險集中。二是聯保貸款屬農戶小額貸款范疇,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核定的貸款額度普遍不高,最高不超過5萬元,不能滿足農戶資金需求。出現冒名貸款現象,增加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貸款風險控制的難度。另外,聯保小組成員內部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約措施和強制手段,對小組成員違約如何承擔和追究責任缺乏過硬措施,農戶對聯保責任落實存在疑問。三是近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若聯保后誠信不足一走了之,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追責存在難度。據調查某信用社這種因素形成的不良貸款約占全部不良貸款的10%,大約有600余萬元。(五)涉牧企業未形成品牌效應,受市場價格影響大,不良貸款增加。近年來涉農企業多為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雖然在工商部門進行了登記注冊,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章程、財務制度,但實際在組織結構、管理水平、內部運作等方面與《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有較大差距,在向金融機構取得信貸資金支持后,由于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或自身經營不善,生產經營陷入困境或企業倒閉,無力歸還貸款本息。據調查某信用社僅6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不良貸款就達366萬元。

四、防范化解風險建議

(一)合理確定市場定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作為農村牧區合作性金融組織,必須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在小字上做文章,要“立足三農、服務社區、發展中小”,要牢牢守住培育多年的農牧區市場。一是繼續做好并且大力推廣小額農貸和農戶聯保貸款,小額農戶信貸品牌已成為農信社的代表產品。該產品凸顯了“靈活快捷、周轉使用、隨用隨貸”的品牌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滿足了廣大農牧民的金融需求,被廣大農牧民接受和認可。二是不斷創新農戶貸款的品種,有針對地打造特色產品;拓展小額信貸的服務對象,將小額信貸移入城鎮社區及中小企業。三是適度降低貸款利率,重視市場占有率,提高信用社核心競爭力。在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前提下,對客戶從貸款的利率,期限和額度等方面給予優惠,對特別優質企業可執行基準利率。將現有信貸品種做強做大,鞏固農村陣地。面對市場新的變化,找準業務發展的主攻方向和著力點,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二)加大對畜牧業金融支持力度,在支持中化解風險。長期以來農牧民信譽是良好的,只有繼續大力支持農牧業生產,才能共同渡過難關。一是依托畜牧業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金融機構應依托較大規模、較強實力和較好信譽的畜牧業龍頭企業,對從育種、飼料、養殖、防疫到屠宰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的整個畜牧業產業鏈提供必要的信貸資金支持。通過延長產業鏈條,以龍頭企業為核心,開發服務其上下游客戶的信貸產品,拓寬金融支持的廣度和深度。二是積極支持現代畜牧業發展品牌效益。綠色、天然是內蒙古發展現代畜牧業得天獨厚的優勢。金融應積極支持畜產品品牌建設,打造綠色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三是積極支持畜產品的科技研發。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功能,拓展金融支持畜牧業的廣度和深度。積極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畜牧業龍頭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三)完善法人治理,多種措施,化解不良風險。鑒于目前農村信用社大都是行政化管理體制下改制而來,建議:一是完善法人治理,進一步加強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監管,理順管理職權和利益關系,確保決策、執行、監督制約和激勵約束機制能夠有效執行,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和風險防范意識。堅持合規與風險并重的監管理念,對部分高風險機構的高管或違規責任人采取嚴厲的問責措施。二是加大合規管理,嚴控新增貸款風險。督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立足“三農三牧”,服務城鄉社區和小微企業的定位,嚴控涉足非農業行業、房地產、“兩高一剩”領域貸款和跨地區貸款,最大限度地控制新的不良貸款。三是采取多種措施,化解不良風險。明確不良貸款清收目標,落實清收責任。采取有效措施,補充完善擔保抵押手續,最大限度減少貸款損失。(四)給予畜牧業金融優惠傾斜支持,為金融支持畜牧業創造條件。鑒于目前金融支持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優惠傾斜政策空白,畜牧業受自然和市場風險影響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農牧戶抗風險能力脆弱等問題,建議調整金融及配套政策,積極發揮政策引導支持畜牧業發展的作用。一是創建良好社會信用環境,營造金融支持畜牧業發展的“洼地效應”;二是擴大畜牧業貸款有效抵押物范圍,用足用好土地流轉相關政策,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創造條件,有效緩解畜牧業貸款抵押物不足問題;三是切實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通過以獎代補形式鼓勵養殖大戶改善條件,擴大規模,形成養殖規模效應;四是監管部門應將行政性管理方式轉變為指導性管理方式,讓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自主經營,促使其靈活應對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五)狠抓內控制度落實,促經營效益提升。鑒于部分法人金融機構內控監督制衡機制不健全,內部控制薄弱,權利高度集中,信用風險大的問題,建議:一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應健全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機制。二是在保證效益與效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各職能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及時對現行的各項管理制度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不斷提高制度對風險點的覆蓋密度,使內控制度建設與業務發展同步。

作者: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中心支行課題組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