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信貸產業結構分析
時間:2022-11-29 09:27:14
導語:綠色信貸產業結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為了實現黑龍江省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高黑龍江省經濟發展速度,本文以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為研究對象,利用2008—2016年數據將其與綠色信貸、技術產出、人力資本、固定資本存量和外商直接投資等影響因素進行計量回歸分析,得出綠色信貸對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具有正向推動作用,且對第三產業的影響高于第二產業的結論,同時提出黑龍江省應該加大綠色信貸投入力度,重視教育與人才引進,加強技術投入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信貸;產業結構;人力資本
一、引言
黨的報告指出,我國經濟的發展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要讓綠色產業替代污染產業接力經濟增長。在調節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金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可以引導資源配置,優化勞動與資源分工影響產業結構,從而作用于經濟增長(Shaw,1973;Yang,1999)。在眾多金融工具中,綠色信貸是金融機構針對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要求設計出的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信貸產品,綠色信貸可以通過資本形成機制和信用催化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因此探究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逐漸成為熱門話題。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17年黑龍江省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199.9億元,比上年增長6.4%,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高達19208.4億元,比上年增長8.4%,能源工業同比增長1.4%。在綠色信貸投入方面,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末,黑龍江省綠色信貸貸款余額達到1050億元,占全國1.4%,在全國范圍內占比較少,但其中工業轉型貸款205.8億元,增速高于其他類別貸款36.4個百分點,有效推動了工業產業的轉型升級。雖然整體數據顯示黑龍江省經濟正在增速發展,但是黑龍江省已經進入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在眾多的省域中,其資本市場尚不健全,產業結構存在著以第二產業為主,工業以資源型為主,國有企業占比高,產權結構單一等問題,因為產業結構的不合理,黑龍江省原有的礦產、旅游等資源優勢也無法顯現。因此在生態文明建設下,深入探究綠色信貸對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影響機制,有助于發現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轉型存在的問題,從而總結出具體的改善措施。黑龍江省長期以來都是通過優先發展第二產業來實現經濟增長,存在信貸歧視等金融抑制現象(朱玉潔,2014;戰明華,2015)。為了降低信貸歧視和調節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國家提出了綠色信貸政策,綠色信貸在理論上首先對資本流量和存量進行調整,從而限制兩高企業貸款發放,為環保節能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引導兩高企業向節能環保方向轉變,同時激勵高科技節能產業的發展,伴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信貸結構也發生變遷,進而提供更好的市場投資環境(龔強,2014;連莉莉,2015;陶長琪,2017)。韓永輝(2017)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綠色信貸作為一項產業政策自實施以來顯著地促進了地區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與高級化,但產業結構調整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還受科技、貿易、投資等多因素的影響(時樂樂,2018;于斌斌,2017),因此本文以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為研究對象,利用2008-2016年數據將其與綠色信貸、技術產出、人力資本、固定資本存量和外商直接投資等影響因素進行計量回歸分析,對綠色信貸與產業結構優化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以實證結果檢驗黑龍江省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具有正向推動作用的假說是否成立,了解綠色信貸作用于產業結構的內在機理,根據實證結果提出優化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政策建議。
二、模型設定與數據選擇
(一)模型構建。產業結構優化是一項投入產出活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綠色信貸作為資本投入時,產出結果中產業結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研究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過程中,需要同時考慮其他因素。本文從要素投入的角度出發,除了將綠色信貸規模作為解釋變量外,還將技術產出、外商直接投資、資本積累和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設為控制變量,通過要素細分深入研究產業結構優化的作用機理,進而剖析黑龍江省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作用,以經濟變量間的結構關系為基礎,設計經濟計量模型如下:Yi=C+αX+βiZi+μ其中,i(=1,2,…,n)為影響因子的個數,Y是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表示產業結構;X是解釋變量綠色信貸規模;Z代表影響產業結構的其他因素,μ為隨機誤差項。(二)數據來源及處理說明。根據數據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綠色信貸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能夠反映綠色信貸政策實施以來的2008—2016年黑龍江省各級年度數據作為數據基礎,運用Eviews8.0進行ADF單位根檢驗、Johansen協整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等實證操作,通過實證分析對產業結構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檢驗,從其關聯程度的量化比較中判斷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程度,數據來源及說明如下:1.產業結構指標ISO1,ISO2: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產業結構優化是第一產業占比下降的同時伴隨第二、三產業的上升。已有文獻多將第二、三產業增加值之和占GDP的比重作為衡量產業結構優化的指標,但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第二產業發展水平已超全國多數省份,選用該指標不具有代表性,同時本文研究目的是探究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因此結合實際情況與本文研究目的將產業結構進行細分,分別用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黑龍江省地方GDP的比重來表示產業結構指標,記為ISO1和ISO2。2.綠色信貸GC:綠色信貸政策始于2007年,數據收集工作雖然在逐年完善,但各省并沒有統一的統計口徑,因此根據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綠色信貸的反向指標即1-黑龍江省六大高耗能工業產業貸款規模來表示綠色信貸規模。其中黑龍江省六大高耗能產業包括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以及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3.人力資本HC: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人力資本會影響產出結果,本文用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代表人力資本,即選用黑龍江省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數占黑龍江省全部從業人員數量的比重來衡量人力資本投入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作用。4.固定資本存量FCS:資本存量對產出具有推動作用,本文用固定資本存量數,即用黑龍江省歷年固定資本形成額與地方GDP的比值來表示。5.技術產出TO:技術進步會促進社會分工與勞動力轉移,是產業結構變化的重要內在動因,鑒于數據完整性與可得性,本文用黑龍江省專利授權量來表示技術產出。6.外商直接投資FDI:外商直接投資為黑龍江省帶來了大量資金、技術與管理經驗,推動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優化,本文用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資。
三、實證分析
(一)平穩性檢驗。為了避免偽回歸需在實證分析前對數據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本文運用Eviews8.0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法對所選取的七個指標進行平穩性檢驗,具體檢驗結果見表1,結果顯示原始數據中所有序列為非平穩序列,對變量進行一階差分再進行ADF檢驗后數據平穩,所以變量為一階單整時間序列,可以對數據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二)Johansen協整關系檢驗。由ADF檢驗可知,原始時間序列數據是不平穩的,為一階單整時間序列,如果能夠驗證以上時間序列數據之間是協整的便可以采用經典回歸分析方法進行建模。協整檢驗具有兩種方法,本文采用能夠用于多變量之間的Johansen協整檢驗來驗證變量之間是否具有長期均衡關系。根據赤池信息準則確定模型的滯后期為2,具體結果見表2。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顯示,特征根跡檢驗與最大特征值檢驗結果相一致,即長期來看,各變量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均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例如在第二產業產值與綠色信貸之間進行協整檢驗,結果顯示在5%顯著性水平下,跡統計量的值50.378于臨界值15.49471,拒絕原假設,說明兩變量間具有協整方程,跡統計量的值3.37868小于臨界值3.841466,接受至多有一個協整方程的原假設,最大特征根結果與跡統計量結論相同。通過結論可知產業結構與綠色信貸、技術產出、人力資本、固定資本存量和外商直接投資間某種線性組合是平穩的,具有長期均衡關系。(三)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理論上綠色信貸政策投入的資金會對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產生影響,現實數據所顯示的黑龍江省綠色信貸與產業結構之間的因果關系還需用Granger(格蘭杰)因果關系來檢驗,具體結果見表3。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顯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設“綠色信貸不是第二產業產業結構優化的格蘭杰原因”,因為原假設成立的P值為0.3414大于0.05,但使原假設“綠色信貸不是第三產業產業結構優化的原因”成立的P值僅為0.402,小于0.05應該拒絕原假設,外商直接投資的結果與綠色信貸相同,說明黑龍江省綠色信貸政策與其第二產業雖然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但是綠色信貸并不是黑龍江省第二產業產值增加的主要原因,與之相反黑龍江省綠色信貸與其第三產業發展卻存在顯著的格蘭杰因果關系,這是因為綠色信貸重點對具有環保項目的科技技術型企業進行扶植,這些低污染企業獲得融資會推動黑龍江省第三產業的發展。與之相對,無論是第二產業還是第三產業P值均小于0.05,因此拒絕原假設,即產業結構優化是綠色信貸的格蘭杰因果結果,說明產業結構優化會增加黑龍江省對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力度。格蘭杰因果關系顯示黑龍江省技術產出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的影響效果相同,即均拒絕原假設,這一結果符合技術作為投入要素在投入產出模型中發揮的作用,技術的投入會提供給企業技術支持,使企業淘汰舊設備,嘗試新項目,提高企業的整體利潤,加速產業結構的升級。人力資本投入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不顯著,因為黑龍江省近年來人才大量流失,勞動力整體受教育水平與素質與其他省份相比處于劣勢,盡管就業人數逐年增多,但對產業結構的整體推動作用不明顯;資本存量對黑龍江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P值為0.0376和0.0385均小于0.05,拒絕原假設“固定資本存量不是產業結構優化的格蘭杰原因”,這與黑龍江省發展情況相符合,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發展依賴于各方資本的投入和政府的扶持。
四、結論與對策建議
通過對黑龍江省綠色信貸與產業結構的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綠色信貸不是第二產業產值的Granger原因,但卻是黑龍江省第三產業產值的格蘭杰原因,說明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效率還有待提高。這與黑龍江省經濟的歷史演進過程有關,作為多年發展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有大量重工業輕服務業的國有企業,市場經濟發展緩慢,金融市場作為資金配置資源的作用沒有很好地得到發揮。針對黑龍江省產業結構重工業輕服務業、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等問題,需要作出產業政策調整。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1)加大綠色信貸投入,扶持第三產業發展。由實證結果可知黑龍江省綠色信貸政策實施效率偏低,應該進一步明確審批條件,限制高污染企業貸款發放,重點保障能源企業資金需求,對傳統企業進行優化升級,促進黑龍江省由后工業社會向現代服務業社會的過渡;(2)重視教育與人才引進。實證結果顯示勞動力投入對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調整作用不明顯,因此應該重視教育投入與人才引進,重視技術型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工作待遇,招攬具有國際視野與科技前沿頭腦的領軍人才引領黑龍江省建設,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與產業結構的轉型;(3)加強技術投入,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發展。技術要素投入是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轉型的基礎,綠色信貸也是先作用于技術進步進而影響的產業結構,因此黑龍江省應深入挖掘研發機構科研成果,加大科技經費投入,給予科技人員資金支持與自主權,做好科技成果與企業的連接,將技術真正運用到產業項目中。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完善知識產權建設,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精神,實現黑龍江省科技戰略的調整。
作者:張云輝 白敏宙 趙佳慧 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扶貧小額信貸在精準產業扶貧的運用
- 下一篇:法院行政訴訟和解制度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