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商業銀行外資并購論文

時間:2022-04-16 04:00:00

導語:國有商業銀行外資并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商業銀行外資并購論文

2005年,愈演愈烈的外資并購引起了更多業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警惕。像其他行業一樣,隨著WTO承諾的條款一一兌現,外資銀行正滿心歡喜且小心翼翼地在中國布點備戰。外資銀行的這一次大舉進入,比起若干年前更洶涌澎湃得多,國資銀行無論是否做好準備,都不得不面對這次挑戰。中國的銀行業即將遭遇著史無前例的并購熱潮。

2006年,中國銀行業在經歷了一輪復雜的改制之后,合并和收購將成為銀行業內又一輪重要的表現。尤其是民生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深發展等銀行股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分別為6.04%、7.01%、17.95%、14.29%、17.89%,其本身控股地位不高,再經過股改支付對價后,控股地位還會被削弱。銀行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非流通股股東所持股份會獲得二級市場流通權,但由于銀行股股權分散,大股東持股比例低,而且面臨控股權的挑戰,存在被它方收購的危險,即使非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后獲得流通權,也未必會拋出手中所持股票。這些非流通股股東不但可能不減持股份,反而可能會繼續增持股份。如果銀行股被市場普遍看好,一旦出現控股權爭奪,收購與反收購題材也自然出現。

外資銀行入駐中國的腳步步步逼近,中國銀行業將面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ㄆ旒瘓F與浦發銀行日前宣布,前者對后者的持股將增加至19.9%;就在2006年3月中旬,匯豐銀行的一家支行落戶北京中關村。距匯豐中關村支行開業前不到一個月,即2月18日英國渣打銀行在北京的燕莎支行也正式開業,是繼花旗和匯豐之后,第三家在北京開設了同城支行的外資銀行。更早些時候,以私人理財業務著稱的荷蘭銀行,也在繁華的王府井地段開設了在華的第四家經營貴賓理財業務的支行。拋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引進的海外戰略投資者外,匯豐、花旗、德意志、渣打也分別入股交通、浦發、華夏、渤海等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通過入股中資銀行,不僅獲得了品牌、網點、客戶資源等,并且在承銷上市時獲得了巨額利潤。

再過幾個月,根據加入WTO的承諾,中國金融業將全面開放。這種步伐的加快,對我國銀行業產生的正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從管理角度講,有利于國資銀行的內部改革。面對外資銀行的步步緊逼,在過去的一年中,中資銀行動作頻頻: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股份制改造、上市等。這期間,產權結構、管理經驗、內控機制都有所改觀。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防范風險能力、持續發展能力、經營管理水平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讓我們看以下的幾組數據:商業銀行中不良貸款率從2003年的17.2%下降到8.9%,首次降到1位數;商業銀行中資本達標的數量由2003年8家上升到53家,達標銀行的資產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比重由2003年初的0.6%上升到75%;主要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抵補率達到32.6%,較2004年提高了12.4個百分點;貸款損失準備金抵補率超過90%的銀行達9家,其中提足準備金的銀行有7家,分別比2003年增加3家和4家;主要商業銀行所有者權益為1.1萬億元,較2004年增長24.5%,首次超過貸款、資產和存款增長率。

其次,有利于國資銀行開拓新的業務。為了應對外資挑戰,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創新意識呈現出逐步增強的趨勢,在制度創新、業務創新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

其次,從2006年12月開始,外資銀行將被允許在中國的任何城市經營人民幣業務,為他們存貸款、理財,成為中國居民享受銀行服務的又一新選擇。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去國有銀行辦理10萬元的業務,你要和辦理三四百元業務的人一起排長隊,這是很多客戶的切身體會。而外資銀行則根據客戶所辦業務金額的不同,設立不同的通道。荷蘭銀行推出的貴賓理財服務則直接把目標鎖定在20%的客戶,即管理學界所熟知的“80/20”原理—即80%的價值是來自20%的客戶。雖然一部分中資銀行也推出了針對高端客戶的產品,但是在宣傳力度、服務質量、產品結合的針對性上還不是很強。另外,國際上一些較好銀行金融產品、結算工具、理財產品、優質服務等中間業務收入份額高達50%以上,而我國商業銀行的贏利模式一直是依靠發放貸款資產為主,中間業務收入平均不到10%,改變以貸款為主的贏利模式,迅速擴大服務、產品等中間業務收費范圍和領域,與國際銀行業贏利模式迅速接軌是一個必然趨勢。對于新興的中國銀行業來說,這個挑戰充滿了強烈的刺激,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追趕和超越,不能一直跟在別人后面走,不創新就要被兼并收購,創新已經是中國銀行業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第三,有利于國資銀行提高服務質量。與國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的最大優勢在于,他們對服務更為注重。目前,我國的銀行業已經在服務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招商銀行,是國內最早提出“五星級”服務的銀行,從現在發展來看,的確贏得了不少的客戶,有目共睹。老百姓最常去的銀行是自己認為服務最好的銀行,而并不是實力最強的銀行。但我們也可以看到,老牌的國有銀行服務還是不太盡如人意,服務人員辦事拖沓,效率不高。我們經??梢钥匆娺@樣的場景,好多人排著長隊等待取存款,卻只有一兩個窗口在辦公,其他窗口沒有說明任何原因的暫停服務;或者還沒有到下班時間,就忙著收拾東西,不予辦理業務等讓人看了心里不舒服的行為。從去年起,我國的商業銀行各種收費就已經與國際接軌了,銀行卡收費、小額存款收費、提前還貸收費、跨行交易收費等等,但是商業銀行收費必須建立在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上,服務還是原來的服務水平,產品還是傳統產品,就會使老百姓頗有微詞。

最后,加快了良性競爭和打破壟斷。從規模上講,目前國內沒有能與四大國有銀行抗衡的銀行,但外資銀行資本雄厚,它能夠刺激中資銀行業的緊迫感,促使其提高效率,提升競爭力。競爭即優勝劣汰,能加快促進國內銀行業的整合改革。

當然,外資銀行的大舉進入也會帶來一些弊端。毋庸置疑,引進外資對于增強我國金融企業活力并逐步向現代金融企業轉變,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在銀行改革的引資過程中,的確也出現了許多與我們引資初衷和意圖相悖的情況。溫總理在今年3月14日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強調,在銀行改革的過程中,要堅持兩條原則:第一,就是國家絕對控股,從而保持對經濟命脈的控制權,防范金融風險。第二,加強對改革全過程的管理,完善內控機制和監管體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給中國金融業的改革吃了一顆定心丸,也是對目前一些過激說法的有力回擊。

雖然,中國經濟只有融入到世界舞臺中才能舞的更精彩,可是對于體制落后,身負歷史頑疾的中國銀行業來說,怎樣去應對還是一個難題。我們既要繼續推進改革,同時應該注意避免損失。國資銀行如何應對外資銀行的入侵呢?

第一,與狼共舞,只有自己也成為狼才有資格跟洋狼共舞,如果是雞的話就變成了盤中餐?,F在全世界各行各業都進入了收購兼并時代,最后剩下的是寡頭壟斷。像汽車行業,全世界只剩下九家;快遞行業,全世界剩下四家;飛機行業剩下兩家;今后銀行業也會經過這個過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資銀行可能會發展成為三種趨勢。第一類,就是跟國外銀行共舞,共享榮華富貴,甚至躋身國際市場,成為中國銀行業的龍頭;第二類,規模不大,但在一個細分市場里面屬一屬二,有自己的特色,可以立于不敗之地。第三類,由于種種原因被收購兼并以至于不復存在。

第二,加快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進程,提升銀行資本金,讓銀行本身提高風險管理的能力。外資銀行“入侵”后,面臨實力雄厚的外資銀行的競爭,中國銀行業實力明顯薄弱,若國資銀行繼續維持國有獨資形式,其資本充足率不僅得不到提高,甚至將會進一步下降。解決國有銀行資本金不足問題有三條途徑,一是由財政繼續注資,但近期來看可能性不大;二是通過商業銀行發行債券的方式,但受巴塞爾協議有關條文的限制不可能隨意發行;看來只有實施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實行產權多元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金不足問題。另外,產權多元化之后,外部監督的加強,現行的各項管理制度才能發揮效益。

第三,找到好的戰略性的合作伙伴,到海外去上市,我們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近兩年來,建行和交行相繼在海外上市、中行也已經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即將在海外上市。中國銀行業務已經成為華爾街在亞洲的重要爭奪點。中行和建行的主要戰略投資者已分別基本鎖定為美國銀行與花旗集團,海外上市將有助于提升中國銀行的品牌知名度,為其今后吸引更多的國際性投資作好準備。那些有意投資中國國有銀行的國際金融機構都有強大的研究能力,他們對國有銀行的問題了解得相當清楚,要全面考慮銀行賬面、資產、管理層和發展潛力等情況,關鍵要看是否有回報空間。

第四,重視人才,成也簫何,敗也簫何??梢哉f一流人才決定一流銀行,末流人才決定末流銀行。外資進入中資銀行以后,國內金融業在人才、技術和管理方面可能遇到的來自外國同行的挑戰,中資銀行必須要強化金融競爭就是人才競爭的思想,培養人才、重用人才,將人才放在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的崗位上,力求聚集一大批素質好、經驗豐富的人才。對人才短缺、流失等問題,我國的銀行應有強烈的危機感,一方面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廣泛吸納和培養中、高級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合理、高效、體現優勝劣汰法則的用人機制,提拔和任用有真才實學的員工,激勵人才脫穎而出,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作者:審計署駐沈陽特派員辦事處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