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銀行業信貸風險分析
時間:2022-01-18 10:33:28
導語:經濟轉型銀行業信貸風險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換擋減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較大的轉型升級壓力。隨著商業銀行經營環境發生變化,同業競爭加劇,外部沖擊及利率波動加大,優質信貸資產減少,不良風險頻發。本文闡述經濟轉型升級中潛在的信貸風險,并以長樂市B公司為例,揭示當前銀行業信貸風險防控問題,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關鍵詞:轉型升級;銀行業;信貸風險;防控
一、經濟轉型升級中的潛在信貸風險
(一)整體經濟下行風險。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2016年中國GDP增速分別為7.9%、7.8%、7.3%、6.9%、6.7%,中國經濟增長呈現出明顯的下行趨勢。特別是在外需不足、推行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加大金融風險防控的背景下,民間投資放緩,信貸投放趨緊,實體企業資金緊張,經營日益困難,虧損面加大。受此影響,粗放式經營的中國銀行業,將難免面臨發展瓶頸,甚至呈現不良風險高發的態勢。(二)產業結構失衡風險。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三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2016年中國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達到8.6%、39.8%、51.6%。但以鋼鐵、煤炭等為代表的“三高”傳統產業在中國經濟中仍占相當比例。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7年1~4月黑色、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以及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工業總值的13.2%。這類傳統產業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必將面臨技術革新、去產能、產業重組或產業洗牌等重大變革,最終實現優勝劣汰、產業升級,乃至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必然影響銀行存量信貸資產安全,相應地要求銀行機構提高產業趨勢研判能力,優化產業信貸投向,加強信貸風險防范。(三)行業產能過剩風險。據不完全統計,以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為代表的傳統產能過剩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不足75%。因為產能過剩,市場往往表現為供過于求,旺季不旺,產品價格持續下滑,企業銷售困難,經營業績不佳乃至虧損,企業償債能力下降等。尤其要注意的是,受政策鼓勵、盲目跟風等影響,除了傳統產業,光伏、風電行業等新興行業也會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對此,銀行業需要及時關注相關行業動態,充分了解相關部門的產能過剩名單,切實執行監管部門的行業信貸投向指引,避免信貸投向偏差。(四)行業技術落后風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產業發展翻天覆地,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研發投放、行業技術水平逐年提升。據統計,2016年中國研發(R&D)經費支出15500億元,同比增長9.4%,占當年GDP的2.08%。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目前中國傳統產業大部分仍停留在低技術、低附加值水平,如水泥、紡織、鋼鐵等行業,雖然產量居于世界前列,但因其創新意識不足,自主創新研發少,“拿來主義”比較嚴重,生產工藝、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往往處于產業鏈低端,在國際市場上很難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抗衡。這些技術落后行業,往往也是產能過剩行業,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二、B公司信貸案例概況
(一)B公司經營情況。B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注冊資本7.5億元,主營產品為鋼坯、線材、盤螺。公司發展歷程:1.第一期工程(分兩階段)投資12億元人民幣,年產各種鋼制品130萬噸。第一階段已于2005年7月份投產,設備為1套450立方高爐、1套50T轉爐,產能60萬噸。第二階段于2007年5月順利投產,也為一座450立方高爐、1套50T轉爐,全部產能達到130萬噸。2.第二期工程(分兩階段)總體規劃為兩座450立方高爐、兩座60噸轉爐,全部建成投產后,鋼材年產規模達到300萬噸,其中二期第一階段第3號450立方高爐于2012年2月投產,后擴容至550立方,三座高爐滿負荷生產產能可達200多萬噸。2012年B公司產鋼約154萬噸,2013年約178萬噸,2014年約190萬噸。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B公司已成為福建省民營鋼鐵龍頭企業,最高年產值達60億元。主要上游企業為C公司、D公司、E公司等企業,下游企業主要是長樂、江浙鋼貿商。由于B公司生產的鋼坯和線材等產品較為低端,主要依附房地產項目,因國家調控導致需求下降,且渠道單一,前期主要依托鋼貿企業跟F公司合作(后期已暫停合作),銷售較不穩定。2015年3月更因原料價格暴跌導致鋼坯價格處于倒掛,企業被迫停產1個月。后在當地市政府協助下,企業于2015年4月末重新啟動一套高爐,后至2015年6月徹底停產。(二)B公司融資情況。截至2015年3月末,B公司銀行授信敞口42850萬元,其中K銀行22850萬元(抵押全覆蓋),G銀行6000萬元,H銀行6000萬元,J銀行8000萬元,均為短期融資。2015年4月起B公司開始出現授信墊款或逾期欠息,此后各行授信逐漸被列為關注。至2017年1月末,B公司銀行授信敞口42943萬元,其中K銀行22565萬元,G銀行5847萬元,H銀行6531萬元,J銀行8000萬元,均為關注類短期融資。據《福建法制報》的報道,目前該公司負債38億多元,其中金融債務21億多元,其所有的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多數已設置抵押并被法院查封,存在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及資不抵債情況,因缺乏資金無力恢復生產,無法靠自身擺脫困境。(三)B公司風險成因。一是2014~2015年,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鋼鐵價格持續走低,公司庫存跌價較為嚴重。二是B公司生產的鋼坯和線材等產品較為低端,主要依附房地產項目。而當時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下游需求嚴重不足,同時下游鋼貿企業不斷被收貸,借款人原有預收貨款大幅減少。三是B公司自身實力較弱,無穩定的資本支持,長期項目投資無配套的長期資金來源,從而擠占大量的短期融資,資金流極不穩定。四是B公司盈利下滑,銀行紛紛抽貸,致使公司現金流日益枯竭,2015年初公司3套高爐相繼停產。五是停產后供應商上門催討貨款,B公司在銀行的授信抵押物被查封,公司及關聯企業在銀行的授信業務陸續到期后發生墊款,但由于抵押物被查封,無法進行續貸或重組,故而信貸風險暴露。(四)不良處置情況。2015年4月,因B公司在K銀行授信抵押物被其他債權人查封,以致無法辦理授信重組。2015年6月,當地市政府表示將密切關注B公司事態發展,擬以政府基金注入企業,因此銀行暫緩起訴。2015年8月,當地市政府發函,表示B公司正通過各種途徑引進第三方入股、重組來解決企業困難,因此銀行繼續暫緩起訴。2015年10月,B公司三方重組擱淺,成功可能性小,各家銀行決定采取訴訟策略。2016年2月,K銀行完成B公司不良打包程序,擬發起訴訟。2016年7月,K銀行對其正式發起訴訟。2016年12月,當地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B公司案件。2017年2月,B公司被某貿易公司申請破產重整。
三、案例揭示當前銀行業信貸風險防控問題
(一)信貸投向過于集中。前些年,鋼鐵行業為熱門行業,投資回本快,經營業績好,現金周轉率高,還款能力強。為此,銀行趨之若鶩,紛紛加大鋼鐵行業信貸投放,信貸投向過于集中,以致鋼鐵行業過度融資,企業資金過剩,開始盲目擴張、重復建設,為后期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埋下隱患。在經濟轉向下行時,由于鋼鐵產能嚴重超過市場需求,那些轉型步伐慢、自有資本低、籌資能力差的企業則陷入困境,進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使整個鋼鐵行業陷入危機,進而爆發不良信貸風險。(二)信貸審核流程過于簡單。由于中國眾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信息披露不完備、財務報表不真實,借貸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銀行面臨信貸調查難度大、成本高等問題。為了加快業務拓展、節省成本,銀行傾向于簡化信貸審核流程,或放寬信貸準入條件。此外,2002~2011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成就了中國銀行業的“黃金十年”。在此期間,中國銀行業快速發展,凈利潤增長率基本保持在15%以上,不良信貸風險較少發生,銀行基本維持粗放型的信貸擴展模式,簡化信貸審核。例如2014年以來,鋼鐵產品價格呈現下降趨勢,仍有相關授信銀行維持原有授信策略或少量加固減持。(三)信貸資金短借長用。如上所述,前期鋼鐵行業火熱,投資回報高、見效快,刺激鋼鐵企業不斷引進新設備、擴大產能,受限于自有資本不足(尤其是民營小鋼廠),迫切需要銀行信貸資金補充,因此項目融資需求旺盛?!包S金十年”中,銀行放貸意愿加大,但由于新增固定資產項目貸款準入較嚴、自有資本要求較高、操作流程相對復雜,銀企達成默契,企業以采購原料的名義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或直接發放流動資金貸款,實現短貸長用,加大鋼鐵產業桿杠率。一旦鋼鐵行業景氣轉下,銀行便開始紛紛收貸,加劇鋼鐵企業資金斷裂,直至風險爆發。(四)重形式保障,輕擔保的可實現性。中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為此,銀行業普遍重視擔保特別是抵押物的風險緩釋作用。但近年來銀行業逐步意識到,只有足夠的現金流才能按期償還銀行貸款;雖然抵質押有助于提升風險緩釋能力,但抵質押并不能改變客戶經營狀況。基層銀行業機構,往往以有否抵質押作依據來擬定授信方案。由于在業務風險暴露前,具體擔保能否實現尚難斷定,比如土地廠房拍賣,涉及環節較多,不確定性高。例如B公司即是以土地廠房抵押作為主要擔保方式,但其一旦被第三方查封,則難以重新抵押續貸或拍賣變現。(五)重現實因素,輕趨勢性分析。近年來,銀行業加大信貸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大力研究并制定各區域、各行業政策指引。但是上述行業政策制定,基本上是立足于以往的行業發展狀況,缺乏趨勢分析,因此得出的行業信貸政策指引往往缺乏前瞻性。雖然這類政策指引可以指導短期業務的發展,但無法指導長期項目融資。
四、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銀行業信貸風險防控建議
(一)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逾50%。由于制造業商業模式比較簡單,且具有直觀的抵質押物,較為符合當前銀行的授信要求,從而成為銀行的首選客戶群。但是制造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大多日趨成熟,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已經積聚較高信貸風險。為此,銀行業應積極適應中國經濟供給測結構性改革,關注國家產業政策動向,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適時調整優化信貸結構,重點支持那些風險可控的民生產業、新興產業等。(二)明確退出標準機制。如上所述,銀行業應當適時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對符合要求的企業支持新增,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加固減退。銀行業應明確退出機制標準,比如退出條件、退出時機、退出方案和步驟等,避免隨意壓貸、抽貸,以減輕產業震動,為資產騰挪留足空間。其中退出條件,以定量指標(如行業產能利用率、現金周轉率、研發比重、利潤率等)為主,以定性指標(如趨勢分析)為輔。(三)控制產業信貸額度。為了避免信貸投向過于集中,減少系統性產業風險帶來的損失,銀行業需要結合產業現狀及趨勢性分析,明確各產業信貸投向指引,控制各產業信貸額度。例如對于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應嚴格限制準入,著力落實減退加固;在保證限制類行業額度無新增的基礎上,可以適當調整其中優質類企業的信貸額度,進一步優化產業內部信貸結構。(四)強化產業趨勢分析。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漸開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沖擊等,產業變化加劇。為了應對這種變化,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銀行業必須強化產業趨勢分析,盡可能減少誤判,避免成為產業升級中的“接盤俠”或“炮灰”。(五)重視擔保的實現性。近年來不少銀行機構因擔保難于實現,造成信貸資產損失。銀行業必須引以為鑒,更加重視擔保的實現問題,著力研究擔保物的變現能力、變現障礙、化解措施等。
參考文獻:
[1]何山.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研究———以賽維LDK集團信貸風險控制為例[D].南昌:南昌大學,2013.
[2]李沅璋.新常態下銀行信貸風險的防范之道[J].銀行家,2014,(12).
[3]林皓雪.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及防范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4]俞燕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D].杭州:浙江大學,2014.
作者:張康光 單位:交通銀行福州長樂支行
- 上一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緩釋研究
- 下一篇: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