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信貸風險防控及措施
時間:2022-08-08 09:44:41
導語:普惠金融信貸風險防控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普惠金融信貸業務發展現狀出發,分析普惠金融信貸風險主要表現及產生原因,提出風險防控及應對措施,以期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普惠金融;信貸風險;防控;措施
一、普惠金融信貸業務發展現狀
“普惠金融”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及企業主、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客戶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在系列政策的強力推動下,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信貸業務快速發展,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逐步緩解。據央行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2018年末普惠金融信貸余額13.39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增速比上年高5.3個百分點;全年增加1.6萬億元,同比多增6958億元;2018年四季度銀行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7.02%,較一季度下降0.8個百分點。然而上述客戶群體經營不穩定、抗風險能力低的特點,讓銀行對普惠金融信貸風險格外關注。
二、普惠金融信貸風險主要表現及原因
(一)信用風險。普惠金融客戶普遍長期缺乏創業或生產資金,大多沒有合格抵質押品,需要采用風險更高的信用貸款模式。小微企業天然存在企業與家庭資金界限模糊,財務管理不規范,披露信息少等問題,農民和城鎮低收入人群的真實信息收集較為困難,信用意識較淡薄,加之目前征信體系不夠健全,有的違約行為未納入征信報告,失信懲罰機制不夠完善,失信成本較低,容易產生信用風險。(二)市場風險。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減速換擋,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傳統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市場環境變化使許多普惠金融客戶經營壓力加大,人工和原材料成本高企,市場需求不足,利潤空間被擠壓,部分客戶經營困難,甚至難以為繼。與此同時,相對粗放的經營模式和不盡完善的投融資方式,使得在經濟繁榮時期被掩蓋忽略的隱形風險不斷暴露出來,導致違約風險上升。(三)操作風險。為滿足市場需要,普惠金融信貸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很多產品設計更多關注滿足客戶需要和提高客戶體驗,加之缺乏經驗,往往無法充分和精準的識別判斷潛在風險,投入市場后可能會暴露風險。如僅依據客戶銀行賬戶的借貸方結算筆數和金額等測算出貸款額度的信用貸款產品,容易導致客戶在關聯賬戶間互轉資金創造貸款條件、提高貸款額度的風險。(四)道德風險。在資金緊張、經營出現危機的情況下,部分客戶可能鋌而走險,利用與銀行的信息不對稱,通過造假和欺詐,提供虛假財務信息、交易背景和項目材料獲取貸款,或利用關聯企業、關系人挪用信貸資金。此外,受強烈的業績驅動、利益驅動,存在個別銀行信貸從業人員由此引發道德風險,降低信貸門檻,甚至與客戶內外勾結套取銀行貸款。
三、普惠金融信貸風險防控及應對措施
(一)完善法律政策配套支持,鼓勵創新優質普惠信貸。建議進一步完善涉及普惠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支持政策配套措施。豐富普惠金融信貸的增信手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的確權登記、流轉、抵押,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質押等應加快立法進程。對普惠金融互聯網產品的交易方式、權利義務、監管范圍進行明確,保護銀行創新普惠信貸產品的積極性。在現有普惠金融信貸產品體系上,銀行業應持續創新產品和服務,針對監管、審計、實踐中揭示的風險和缺陷,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和風控手段,既確保普惠金融信貸符合國家政策導向,信貸資金真實流向普惠金融客戶,又能保持信貸資產質量穩定。(二)協同金融與非金融力量,服務好客戶全生命周期。各級政府正在積極落實普惠金融政策,拿出了大量資源,撬動更多市場力量共助普惠金融。資本市場追求高風險高回報,通過市場化方式,量身定制股權融資和管理咨詢扶持普惠客戶。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資機構服務普惠金融的規模、深度、范圍正在不斷加強。銀行信貸是普惠金融的主力軍,但術業有專攻,面對普惠金融龐大的融資需求,普惠金融客戶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條件,銀行需要協同金融與非金融力量,發揮各自的特長與優勢,在普惠金融客戶的不同發展階段提供更合適的融資方式,共同服務好客戶的全生命周期,同時也分散超出銀行自身功能和能力的信貸風險。(三)完善全面信用體系建設,共享信息準確識別客戶。截至2018年底,我國人口總量13.9億,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1.1億戶。根據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019年兩會期間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征信系統收錄自然人9.9億,收錄企業及其他組織2600多萬戶,征信覆蓋范圍還有較多空白。其次,傳統征信數據以銀行信貸信息為核心,但部分人群從未有過借款記錄,征信數據空白,需要進一步擴展征信數據,將電費、水費、話費等公用事業賬單和地址變化等作為替代數據。此外加強征信與稅務、房產、社保、法院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整合,有利于銀行全面充分、準確及時地識別客戶狀況,避免由此帶來的過度多頭借貸、詐騙借貸等風險。(四)提升銀行自身管理能力,借助科技力量經營風險。銀行要用業務功底扎實和管理經驗豐富的優秀客戶經理專業專注于普惠金融工作,同時把握好普惠金融信貸結構,通過區域、行業、客戶、產品選擇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化解經濟周期造成的系統風險。此外還要嚴格客戶選擇,判斷客戶突出“四不”(不黑、不賭、不毒、不養)、“七看”(看產品、市場、質量、效益、管理、符合環保、是否涉及民間融資)、“五核”(核實客戶及家人征信、資金需求、資金用途、押品情況、還款來源)。普惠金融客戶數量龐大,必須借助金融科技,建設全面風控系統,通過全方位掃描早發現、早預警、早化解,綜合運用訴訟、重組等手段化解風險。(五)保護普惠金融生態環境,實現多方持續健康發展。各級政府要加強全民金融知識的普及,嚴厲打擊逃廢債務行為,引導普惠金融客戶注重誠信經營,提高誠信意識,培育全社會的信用文化。監管部門加強整治市場亂象,重點監管侵占或挪用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人為掩蓋普惠金融貸款風險等問題。銀行業通過完善考核機制,加強培訓、檢查等形式加強員工的合規從業教育,嚴禁有章不循、弄虛作假、懈怠不為。對違規違紀問題、集中突出問題、管理薄弱問題,按照“充分暴露問題,妥善處置問題,追究責任到位,建立長效機制”原則,持續推進信貸業務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參與各方的“廉潔、真實、高效、多贏”,才能保障普惠金融信貸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賀濤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沙河西支行
- 上一篇:農發行糧食信貸改革路徑
- 下一篇:貨幣政策信貸傳導機制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