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用論文
時間:2022-12-17 02:07:00
導語: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緩解我國經濟二元結構矛盾的重要舉措,是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新農村建設為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提供了機遇,而農村信用社需要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其在建設新農村中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信貸,三農,金融服務
農村信用社多年來在改革體制、改善管理、改進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植農村,服務“三農”的農村信用社,如何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是農村信用社改革與發展中必須研究的重大課題。
一、新農村建設為信用社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寄予很高期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將又一次成為農村信用社的重要職責;并且社會各界對“三農”的高度關注和支持,以及由此帶來農村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造就了農村信用社發展的新機遇:
首先,穩固農業基礎為信用社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國農業的基礎還不穩固,耕地和水資源不足的矛盾對農業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因此,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發展農業生產力,增加對農業的投資,改善生產條件,這對信貸的需求量會不斷猛增。
其次,縮小城鄉差距為信用社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對農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導致了農村公路、電力、通訊、農田水利設施不足。所以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中央和地方財政將加大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力度,對金融配套資金的需求也會大幅度增加,特別是對周期長的金融的需求將更為迫切。
此外,城鄉統籌發展為信用社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國初步具備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條件,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小城鎮建設、涉農產業升級、農業改造中需求多樣化的金融支持。
二、增加農業信貸投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就是要按照“生產發展”的要求,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農業增長方式,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1)支持發展糧食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立足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大力支持發展糧食生產,引導農民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綜合生產能力。重點支持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加快建設大型商品糧食生產基礎和糧食產業區,提高單產水平,持續增加種糧收益。
(2)積極支持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目前,我國農業科技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科技進步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還比較低。因此,要加大對農業科技進步的支持力度,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大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食品生物工程技術等高技術的研發力度,使之取得重大成果。
(3)大力支持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在支持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培育壯大主導產業。
總之,農村信用社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大對“三農”的投入。承擔起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任。
三、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首先,農村信用社需要創新業務品種,多層次服務“三農”。針對農民的金融需求,實行貸款、理財、咨詢等綜合信貸產品服務,在貸款、承兌票據貼現、應收賬款融資等方面實行配套服務。同時,全面推行客戶經理制。要全面推行客戶經理制度,實行“包村包戶”信貸服務;要加強客戶經理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培養一批懂政策、懂技術、善管理的客戶經理,為農民提供政策、信息、資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使客戶經理成為信用社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成為信用社發放農貸的營銷能手,成為幫助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融專家。
第二,加快支農服務電子化建設。要進一步加大電子化建設的力度,方便農民存取款和科學理財。同時,要積極開辦網上銀行,一方面為農民提供快捷便利的資金結算服務,一方面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和最新的科技信息,進一步提升信用社支農服務水平。
第三,加強與政府、農戶之間的信息交流。要建立與政府有關部門之間定期的信息交流機制,做到定期向地方政府匯報支農工作開展情況,幫助解決支持“三農”工作的具體問題。同時要加強與農戶之問的信息交流。
最后,必須在政府主導下大力改善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加大農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設力度,提高農民、民營企業的誠信度,為金融機構提供信貸支持創造寬松的外部環境。
四、結語
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在現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服務“三農”的地方性金融機構,信用社應當積極應對新農村建設的形勢,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而積極探索其發展和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1]黃燕君.現有農村金融組織缺陷及創新[J].農村金融研究,2006,(4).
[2]王建平.創新:加快城區農行業務發展的根本途徑[J].農村金融研究,2001,(9).
[3]戴發文.組織架構創新與管理創新[J].農村金融研究,2003,(9).
[4]黃燕君.現有農村金融組織缺陷及創新[J].農村經濟研究,2005,(4).
[5]謝慶健.以服務"三農"為宗旨,深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J].中國金融,2002,(5).
- 上一篇:中美貿易失衡原因分析論文
- 下一篇:我國流動性過剩問題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