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低產低效區塊精細化管理探討

時間:2022-11-29 10:56:51

導語:油田低產低效區塊精細化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油田低產低效區塊精細化管理探討

摘要:遼河油田經過近40年的勘探開發,老區進入了整體注水開發,區塊生產矛盾突出,后期調整困難,剩余油分布零散,尋找挖潛方向難度大。部分老區存在著油層薄、鉆遇率低、豐度低等問題,動用難度較大。因此低產低效區塊逐年增多。所以必須轉變觀念加大低產低效區塊的治理力度,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形成指導低產低效區塊開發的科學管理模式,才能實現低產低效區塊的有效開發。

關鍵詞:遼河油田;老區;低產低效;注水;綜合治理;精細化管理

1低產低效井制約油田的有效開發

遼河油田產生低產低效井的原因眾多,如油層發育較差、高含水影響、水淹嚴重、泵況變差影響等。這些因素錯綜交融,極大增加了低效井的治理難度。而且這些低產低效井比例逐年增大,嚴重制約油田的有效開發。大部分地區已進入高含水開發期,特別是老區,大部分區塊含水已高達90%以上,高水淹低效區塊較多;新的零散區塊則由于構造復雜、儲層物性差、油水關系復雜,低產量低效區塊較多。這些區塊中由于差油層動用程度較低、水井欠注、油層較薄差動用程度較低、含水較高等原因造成的低產低效井,均有較大的挖潛增效空間。另外通過治理水井,周邊的正常井也會受效增產,帶來一定經濟效益。因此,低產低效區塊挖潛增效潛力巨大,它的有效開發對于盤活油氣儲量資產,緩解原油穩產壓力具有重要意義。

2常規管理模式的不適應性分析

(1)常規油田管理方法過于模式化,不能形成有效的治理常規油田管理方法簡單。雖然老區擴編編制試采設計、開發設計,擬定了油井各階段的生產制度,以及區塊開發過程中編制了各時期的開發方案和制定了油井各階段的生產制度。但由于大多數低產低效區塊生產形勢變化速度遠高于普通區塊,而常規油田管理方法對生產制度的調整明顯滯后于低產低效區塊生產形勢變化的需要,從而導致區塊內低產低效井數量逐步增加,給油田的進一步開發帶來困難。(2)治理常規問題油水井技術簡單,不能滿足于低產低效井治理油田開發均希望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產出,因此對于常規問題井的治理,通常采用最常規的技術手段,如普通酸液酸化技術、普通壓裂技術、簡單封堵技術等等。但由于低產低效區塊地質條件復雜,層間矛盾、油水井間矛盾較大,常規技術手段已不能達到使復雜低效井增產的目的,因此低產低效井需要更為先進、更有針對性的技術方法進行治理。

3低產低效區塊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探討

(1)突出生產管理的信息化,尋找挖掘治理潛力低產低效區塊地下、地面多重矛盾并存,選擇靈活、有效的管理方式是治理低產低效區塊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以溝通和協作為主要手段,加強科研部門與生產單位的有機結合,使各項科研、生產信息組織化,隱形信息顯性化,依據精準的信息精細管理,動態跟蹤,科學調整,充分挖掘治理潛力。(2)強化基層的基礎管理,提高資料錄取精度加強油水井動態跟蹤管理。為提高區塊綜合治理效果,所在生產單位在加強日常管理維護工作的基礎上,要細化油水井資料錄取工作。實行滾動監控,加密資料錄取頻率,及時收集第一手資料,隨時掌握生產動態,為科研單位進行科學分析和調整提供可靠依據。完善資料管理流程。并指定單井資料承包人,要求承包人每天必須跟蹤記錄承包油井液量、含水、油量等數據,并及時、準確填寫油水井報表。(3)強化措施管理,優化油水井生產參數合理匹配生產參數。執行生產形勢分析制度,拓寬提液界限,充分挖掘提液上產潛力。一是對沉沒度較大,產液量高的非高含水井,及時換泵,增強油井提液能力。二是進行降低液面界限管理,對沉沒度大于100米的非高含水井,采取長沖程、慢沖次的調整原則,調大生產參數,提高單井日產液量。三是對沉沒度連續三個月低于100米的油井,采取降參措施,恢復沉沒度,穩定地層壓力,確保油井供采協調。調整間抽井間抽周期。遵循“動液面隨生產時間下降、隨關井時間恢復”的規律,通過對低效井進行動液面和示功圖連續監測,尋找液面恢復階段動液面的變化特點,從而找到泵抽時間和關井恢復時間、泵抽產量與地層流量間的共同合理區域,及時調整間抽周期,確保間抽井產量保持相對穩定。分類制定注水井注水方式。對部分欠注井采取分段異步周期注水。根據地層壓力下降速度,含水上升幅度,確定周期注水的井點和停注時間,對物性相同或相近的油層組合在井間或層段間進行交替注水,改善欠注井注水量和液流方向,確保地層壓力平穩。加強措施井監督管理。對壓裂、酸化和三次采油等增油增注降水的措施井,在措施方案設計、現場施工監督、施工驗收、跟蹤效果評價等方面完善管理流程。加密錄取措施井示功圖、動液面、泵效等資料,根據注水量、注水壓力、含水變化情況、產液量、產油量等數據,對措施井進行措施效果跟蹤對比,進而優化油井生產參數,延長措施井有效期。(4)引進先進工藝技術,提高治理水平針對低產低效成因,選擇恰當、有效的先進技術是成功治理低產低效區塊最有力的保障之一。結合區塊特點不斷探索和研究,抓住導致產生低產低效區塊的“注、采”兩方面矛盾,以“生產一線普查、地質勘探確認、工程技術跟蹤、全面有效治理”為原則,結合自身特點,合理選擇治理技術,為低產低效區塊治理提供技術保障。

4結語

經過低產低效區塊的精細化管理的實踐,低產低效區塊的工作人員均轉變了思想,責任意識明顯增強,低產低效區塊的各項開發指標均得到好轉,開發形勢得到較好改善。水驅控制程度增加,油井受效效果好,通過各項治理措施及注水調整,日產油小于1噸的低效井下降30%左右。平均單井日產油量增加0.5噸,層壓力上升了0.2MPa。產量遞減、含水上升速度減緩。經濟效益明顯。

作者:常穎 單位:遼河油田公司遼興油氣開發公司

參考文獻:

[1]譚翊東,劉巖,王冠群.關于老油田產能井投資形勢分析及對策的若干思考[J].中國投資,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