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的成因與治理
時間:2022-04-18 03:01:35
導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的成因與治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仍是困擾銀行業的一個難題。雖然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數額和比例在下降,但問題仍然比較嚴峻。本文將從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概述、現狀、成因等方面進行研究,進而提出減少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措施,以期為我國商業銀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資產管理
一、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概述
(一)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定義與分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不良貸款,不良貸款主要是指商業銀行的借款方未能如期按貸款合同規定的還款方式償還的、對商業銀行所造成一定損失的貸款本金和貸款利息。按照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現行貸款五級分類法分類標準,將商業銀行的貸款以風險為基礎可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后三類合稱為不良資產。(二)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據統計,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額在2007年達到了1.11萬億元,并自2008年開始減少,截至2010年底,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余額減少為4,293億元,2011年底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4,078億元。這段時期內,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下降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國有銀行上市之前進行了不良資產的剝離,將不良資產從國有商業銀行總資產中分離出去,不良資產率降低了;另一方面,銀行業整體的利潤和規模在這段時期逐漸提升,商業銀行化解不良貸款的能力得到了強化。自2011年起,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規模開始進入反彈階段。具體來看,2011年底,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達到4,279億元;2012年底,達4,929億元;2013年底,達1.18萬億元;2014年底,達1.43萬億元,;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9,825億元,占上年全年增加額的一半以上。
二、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成因
(一)外部成因。1.政府的行政干預。金融體制改革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國家的財政系統集中了國內絕大部分資金,使財政手段成為資金分配的主渠道,金融手段僅作為資金分配的補充渠道而存在。金融體制改革后,政府開始向市場“放權”,以政府為中心的財政系統不再有能力進行企業資金主導分配,財政手段開始逐步退出企業資金分配的領域,資金由向財政系統集中改為向金融市場集中。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面臨發展瓶頸,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而之前為國有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財政無法再為國企的發展繼續提供資金支持。在政府的主導下,商業銀行開始為國有企業提供貸款資金支持,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形式由之前的財政撥款轉變為商業銀行貸款,這種“撥改貸”的資金供給形式成為企業資金主要供給渠道?!皳芨馁J”的行政強制色彩為不良資產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另外,政策性貸款在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中占有較高的比重,政策性不良資產的剛性、有目的性和可預知性的特點,并且這種政策性貸款往往是不設定擔?;蛘呤钦畵#沟迷S多貸款本金在發放時就轉化成為了不良貸款,商業銀行很難對這些不良資產進行清收轉化。2.政府干預引起扭曲貸款行為。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對政府具有強烈的依賴性,該狀況使得商業銀行面臨高風險性的投資項目時,商業銀行會對該項目提供貸款。在利率放開之后,如果銀行進行了如下兩個預期:政府不會讓商業銀行破產、政府會采取措施來彌補商業銀行的虧損,那么商業銀行就會在未進行商業風險控制的情況下,將銀行資金貸款給風險高的項目或企業,盲目地追求銀行的高收益??梢赃@樣說,政府方面對商業銀行的救助,側面推動了銀行在貸款行為方面的扭曲。3.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在我國,商業銀行是否發放貸款,主要依靠來自企業外部的信息來評價借款人的品質、財務狀況和擔保。但是由于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問題,我國商業銀行往往無法獲得評判借款企業狀況的有效信息。并且,由于我國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健全,銀行間的客戶信息不能實現有效流動和共享,借款企業往往會向不同的商業銀行上報不同的虛假財務信息,以騙取銀行貸款,使得借款企業在多家商業銀行獲取的貸款總額遠遠超出其本身的承債能力。(二)內部成因。1.商業銀行內部經營管理不善。由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研究,可以發現大約有20%的不良資產是由銀行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內部資金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有:第一,自有資本金不足,資本充足率不能達到《商業銀行法》中所規定最低標準8%;第二,投資項目比重不合理,非生息資產投資過多,庫存現金積壓;第三,資金的清算力度差,應收利息、債券債券不能及時處理。2.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不合理性。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借貸行為發生前不能很好地做到對借款企業資信的調查,在企業貸款行為發生以后,商業銀行對借款企業的資金流向、用途及項目營運情況缺乏有效的動態跟蹤監測,無法及時發現借款企業的異常,導致可以避免的問題無法有效解決,進而使得借款企業在發生嚴重資金問題時仍能向商業銀行進行借貸,導致新的不良資產產生。
三、治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措施
(一)優化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一是要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利潤比重。國外發展較為成熟的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利潤率占商業銀行全部利潤的40%,我國的比例較低,因此商業銀行要率先大規模開展中間業務,主要開展代客支付收費業務;擔保、咨詢、理財業務以及相關的投資銀行等非存貸業務服務,并加大對中間業務的風險控制能力和水平。二是根據金融企業會計準則,制定的財務會計和借貸制度,進行合理的風險準備和呆賬準備。商業銀行對企業的貸款行為要嚴格監管,做到貸款前嚴格審查,貸款后及時跟蹤,建立科學的風險評級和預警體系,重視借款企業的風險管理,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不良資產問題。三是要合理調整商業銀行的資金結構。根據“收益、安全、流動”的原則,實現最低資本充足率,安排商業銀行持有現金的合理額度,對商業銀行投資結構進行分配,保證生息資產的比重。(二)要整頓和建立全社會信用體系。為實現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減少,需要進一步實現社會信息對稱,建立全社會信用體系,增強市場信息流動性。建立商業銀行客戶基本信息網絡,提供客戶信用信息查詢平臺,一方面可以使商業銀行能夠及時了解借款企業的資信狀況,幫助商業銀行有效進行風險管理;另一方面減少企業的惡性貸款行為,調整社會的合理投資行為。(三)減少政府多余的行政干預。政府過多的行政干預,是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調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對不良資產進行處理,逐步放松政府對商業銀行的行政性干預,完善金融市場。政府需要對現有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并加強對不良資產責任人的追究和查處力度,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和強有力的監督輔助作用。
四、結語
我國國有企業的不良債務和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實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從根本上化解不良資產,不僅需要對商業銀行進行改革和修整,同時還需要通過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來優化和改善企業資產負債。只有從問題的兩端進行同時治理,才能更有效地解決不良資產問題。
作者:耿夢莎 趙 曄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郭婧洲.淺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形成的原因及對策[J].統計研究,2010,8
[2]楊盛昌.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體制性成因探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1
[3]李洪江.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狀況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2,10
[4]段默.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與治理對策[J].金融論壇,2006,8
[5]衛淑霞.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及其化解的有效途徑[J].中北大學學報,2007,6
- 上一篇: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學》教學方式探討
- 下一篇: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