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控策略

時間:2022-08-20 03:03:19

導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控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控策略

【摘要】在國內經濟方放緩,進行經濟結構轉型調整的大環境下,商業銀行肩負著供給側改革中市場風險防控的主體責任。商業銀行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主體,要堅持市場的引導作用,不斷延長實體經濟的金融產業簾,提供信貸支持,另一方面要對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進行泛管控,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規避違規融資,建立監管機制,為經濟健康運行提供支持環境,并提高商業銀行規避風險的能力。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控

一、引言

供給側改革環境下要更加積極的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調節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配合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系統工作,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銀行掌握的各種金融工具,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使資金等資源服務于供給不足或薄弱的環節。適當調整信貸業務結構,定位于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市場良性發展,統籌協調商業銀行資源,加強信貸風險防控,建立預警防范機制,適應復雜市場環境,促進經濟轉型,最終促進金融服務行業結構性調整。

二、發揮供給側改革環境下商業銀行的責任擔當

國內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很多行業面臨的發展困境,政府寬松的貨幣政策對需求的刺激作用也無法消化多余的供給,尋求供給側結構性突破成為各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商業銀行作為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也應該著手調整金融領域中供給過剩和質量不高的問題,兼顧客戶需求和機構供給,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的主體作用,提高商業銀行投資的有效性,提高信貸支持的質量。助力國內實體經濟發展,尤其要承擔起協助新興和處于成長初期企業的責任。在商業銀行的運營中,不斷拓展投資服務功能,幫助企業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貸款成本,提供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渠道。此外,對于商業銀行信貸狀況不容樂觀的情況,應主動調整服務供給,防范系統風險,通過幫助政府完善債務置換,改善債券發行方式減少政府債務危機。同時通過規范融資方式,建立和完善風險預警和監督管理機制,嚴懲違法操作案件,規避違規信貸操作,降低風險發生幾率。商業銀行在發展中既要將過剩供給出清,同時要結合國家政策,提供金融信貸支持,優化幫扶,解決好商業銀行信貸市場有效供給和需求的關系[1]。

三、供給側改革環境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控對策

(一)調整商業銀行信貸結構,促進企業轉型。商業銀行作為企業信貸融資渠道的主要提供者,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應加快自身發展,為企業提供適應升級發展的信貸方案。綜合分析企業的經營現狀和發展前景,通過支持資金的優化,提供適應企業發展的特色方案,并通過商業銀行自身的轉型引導企業信貸需求,發揮供給側結構調整后創造并優化供給服務的作用。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環境下成為金融市場的稀缺資源,因此,必須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的需要,從負債過多,資信不良、投資收益較低的企業推出,優化信貸空間,提升信貸資源配置的質量和效率。對違反新增產能、生產不達標整改不到位以企業持續發展困難的企業不給予授信[2]。另一方面,對于產能過剩行業仍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提供多種信貸選擇,合理調整兼并重組方案,對企業現有的存量進行調整積極穩妥的推進貸款業務,為企業資源重組,優化配置提供支持,幫助企業解決升級過程中的融資難題,發揮供給信貸資源側改革的導向作用。此外,國家經濟轉型時期,信貸資源要發揮“指揮棒”的作用,瞄準新興產業,對于創新驅動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尤其要引領和帶動數字創新產業、生物科技、綠色低碳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的發展。商業銀行要對市場做好調研,改變傳統的信貸營銷模式,主動關注并跟蹤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態勢,發揮信貸資金支持需求,助力經濟結構升級。同時在國資委對央企進行調整的重要節點,商業銀行應該抓好戰略機遇,整合信托、證券機構,為國家重點項目的發展提供高質的資金支持,順利完成商業銀行自身的升級調整,實現銀行和企業的共贏。(二)提高信貸風險防控能力,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復雜嚴峻的經濟大環境直接影響了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建立全面、精細化的風險管理體制,對市場環境、操作、信用、政策等影響信貸狀況的內外資源進行精細化、全面覆蓋。深化風險防控的深度創新能力,落實信貸經辦、復核、審批等各個環節的操作和人員職能和責任,劃清分風險管理邊界,提高風險管控的專業性、科學性。正對不同企業的資信狀況實施差異化信貸管理,提供精準的信貸服務,重視分層、限額信貸管理方式的創新,發現并完善風險防控的薄弱環節,提高風險防控的精確性。建立動態的抵質押物選擇和價值評估管理過程,降低銀行風險,并積極嘗試并創新抵質押物品種,同時提高市場融資效率,豐富銀行風險處置手段。根據商業銀行的客戶檔案,做好風險隱患客戶的密切關注,做好預警工作,進行準確的判斷,提升商業銀行造血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并制定風險防控預案。(三)主動適應供給側改革,實現商業銀行自身經營轉型。商業銀行只有自身修為不斷提高,才能提供并發揮市場信貸資源的優化配置,并服務企業和社會的作用,創造內部驅動力。加強金融創新提供差異化的信貸金融服務,既是幫助企業渡過發展難關的需求,也是商業銀行提升自身適應供給側改革的內在要求,通過有效新供給的提供,引導新需求。提供服務性的信貸業務,通過客戶精細化管理,不斷創造并提供超出客戶預期的服務,提高維系客戶的能力,完善服務機制并科學、簡化信貸手續,完善貸后管理機制,并完善補償機制。從銀行內部管理進行提升,無論是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管控或者客戶管理,建立其系統管理工程,并主動適應互聯網金融環境,完善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基于大數據和互聯網思維,為客戶提供良好的體驗。并幫助微小企業提供支持,促進商業銀行升級過程中新動力的注入。同時在國資委對央企進行調整的重要節點,商業銀行應該抓好戰略機遇,整合信托、證券機構,為國家重點項目的發展提供高質的資金支持,順利完成商業銀行自身的升級調整,實現銀行和企業的共贏。

四、結束語

商業銀行在供給側改革環境中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自身完善升級發揮信貸資源對企業、產業的需求引導,為社會經濟產業升級轉型提供動力和支持。

參考文獻

[1]張秀娟.服務實體經濟防控信貸風險———商業銀行助力國家供給側改革[J].金融經濟,2016(22):70-71.

[2]張靈圣.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控對策與思考[J].福建金融,2016(04):60-63.

作者:盧賓 單位:濟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