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教育行政論文
時間:2022-01-07 03:06:12
導語:高等院校教育行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國高等教育“行政依賴的產生因素
反觀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百年歷程,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軍政勢力控制之下。無論是北洋大學堂還是京師大學堂,中國最早的近代大學都是由政府主導建立的。民國時期盡管被認為是中國大學教育發展的黃金時期,可學術力量依舊在軍閥混戰、風雨飄搖中顯得勢單力薄。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推行高等教育“蘇聯模式”,其最大的特色是國家對高等教育進行嚴密控制。盡管后來這種“鐵腕”的蘇聯模式得到摒棄,但是它對強化中國政府控制高等教育制度變遷的作用不可小窺??v觀整個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似乎并未有過傳統的自治,因此也就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自治的傳統。直至今日,“行政對學術的過渡干預”,“高等教育行政化傾向”依舊是討論的焦點領域。高等教育對行政權力的依賴自古有之,行政依賴即人們對行政權力、行政機構、行政公務人員及行政行為的過度的和非分的依賴感,以及與之相應的對自身獨立的自我意志、自我組織和自我活動能力等的嚴重缺乏和極度不自信[4]。由此可見,行政依賴的內涵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行政權力的過分依賴,另一方面是自我角色的缺失。歷史上,中國長期推行“人治”,地方官員也被稱為“父母官”,百姓們事無巨細都要由官員操辦,人們的衣食住行均與行政權力息息相關,人治下的治理取決于長官的意志,是非曲直皆由長官評說,官員的治理往往具有極強的隨意性,缺乏一般規則和統一程序,在這種情況下,人情大于法制,極易產生決策武斷和暗箱操作的可能。長期的人治歷史使得人們不得不依賴行政,依附官員。在幾千年封建宗法的控制下,人的個性、自我意識以及獨立意識都遭到了扼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觀念,唯書唯上的服從意識,明哲保身的處世態度也都無疑加劇了對行政的過分依賴。除卻傳統文化的影響,教育行政權力過大和資源的高度集中以及分配不均都是產生教育行政依賴的重要因素。教育行政權力過大,管的過多過細,導致行政權力對高校的過分干預,行政權力的高高在上使得高等教育產生了所謂的“行政依賴傾向”。由于我國投入到高等教育領域中的資源有限,且有限的資源往往掌握在少數的教育行政機構手中,導致了高校的行政依賴傾向更多的表現為高校及其學術人員對行政部門的資源依賴。根據美國學者菲佛的資源依賴理論,主體想要實現對某一組織的控制,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第一,主體要占用一些資源;第二,主體占有的資源對組織來說非常重要;第三,主體對資源的專有程度;第四,主體對資源的分配和使用權;第五,主體讓組織明白其偏好的能力;第六,主體對組織自主決策和行動的控制力;第七,主體了解組織行為的能力[5]。我國的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之間,以及高校中的行政人員和學術人員之間基本滿足了上述的各個條件,資源和權力的過度集中使得很多高校為了“好辦事”不得不依賴行政權力,產生了類似于迷信大權威,“抱粗腿”,要求特殊政策,借用領導權威推行工作等等一系列怪象。
二、教育行政權應該遵守的原則
有病就要醫,治療高等教育行政依賴的頑疾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的討伐,而是要從根本上給行政權力劃定一個界限。中共中央總書記在2013年1月22日中紀委全會上曾強調說: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6]。這種將權力關進籠子里的提法之所以能夠被廣泛接受,同國人幾千年受權力壓制的現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對此,許多學者和專家都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其中以大政府小政府論最為引人注目(“大與小”在這里指的是規模、強度等概念)。有學者認為,“關于中國政府規模的政策考量標準既不在于天然不合理的‘大政府’,也不在于明顯不現實的‘小政府’,而在于‘適度’的政府?!盵7]鄧小平同志就曾經說過:“我們各級領導機關,都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币鉀Q這一問題,單純的大小政府和強弱政府論都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政府部門若能得到精簡固然很好,但有可能出現“小政府、大權力”,加劇權力的集中。弱化政府職能,降低政府管理力度也并不能一勞永逸,行政職能既有該弱化的,同時也有該強化的,不僅如此,有些職能在某一段時間內應該強化,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就該弱化。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只有給政府行政權力劃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界限,規定什么應該管什么不該管,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教育行政權力作為行政權力的一個分支,同樣面臨對高等教育機構管得過寬過細的問題。由于法制不完善、教育行政體制缺陷以及公眾參與決策機制不完善等原因,中國教育行政權力很容易越界,所以,明晰教育行政權力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邊界,讓教育行政權力科學運作,就成為解決中國教育問題的關鍵。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根據依法行政的基本原理,行使行政權需要遵守兩大基本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與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是指所有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必須嚴格遵守并執行行政法律的規定。行政合理性原則指的是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行為,特別是行政機關的行為,不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行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當和適度。教育行政權作為國家行政權的一部分,同樣需要遵守行政合法性原則與行政合理性原則這兩大基本原則。
三、教育行政權應該遵守的邊界
那么,教育行政權該如何遵守這兩大原則呢?筆者認為,這就要求教育行政權力遵守三大邊界:根據行政合法性原則,教育行政權應遵守法制邊界;根據行政合理性原則,教育行政權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時候,應尊重教育發展規律,科學行使行政權,遵守科學邊界;還要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嚴格在道德邊界中行使行政權。法制邊界:這里的法既包括法律法規,同樣也包括“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社會主義法制要求一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做到有法必依。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手中握有相當大的決策權和管理權,以法律法規來規范行政權力的行使有助于真正實現由“人治”向“法治”的轉變。教育行政機關作為行使教育行政權力的主體,既要遵守同教育行政相關的法律,同時也要遵守由上級教育行政機關下發的行政法規以及各級各類的規章制度。面對高等教育“行政依賴”的頑疾,依法行政將使教育行政部門的權力得到法律法規的規范和約束,有效制止了高等教育領域可能出現的“暗箱操作”,對于提高教育行政的科學性、規范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茖W邊界:教育行政權的管理對象是教育,而教育是一種有自身規律的復雜的社會現象,任何對教育的管理活動只有遵循教育規律,才能促進教育發展,反之只能阻礙教育發展。尤其是對于高等教育機構而言,高等教育機構作為知識儲存和創新的陣地,自由是學術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空氣。高等教育中出現的“行政依賴”現象,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等教育機構缺乏充分的自主權,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主觀能動性。教育行政機關本著適度干涉的原則,應將權力交付與具有高等教育管理經驗及相關知識的人士,避免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尊重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規律,給予高等教育機構充分的發展空間,實現行政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將會有力地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道德邊界:在中國,與依法治國并行的還有以德治國。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規范著人們的行為,道德規范作為法律的有效補充,對于行政權力的行使同樣具有約束作用?!案叩冉逃鳛榕囵B人的活動也好,作為知識生產、傳播、運用的活動也好,都涉及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盵2]57高校作為培養人才、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場所,其蘊含的道德和價值作用不可估量。以教育公平為例,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門在依法行政的過程中,應當自覺充當教育公平的捍衛者。作為教育行政權力的價值構成,主要包括“公平、公正、正義、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科學、人權、法制、秩序等基礎價值,也包括勤政、廉潔、效率、服務、團結、守信、透明等實踐價值。”[8]要使教育行政權力真正得到約束,不僅僅要確立行政的原則和邊界,還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加強社會監督。自1861年美國國會通過《摩雷爾法案》,發起增地運動,就“確立了美國主要通過立法來實現國家對高等教育進行控制干預的形式?!盵2]30相比較而言,在中國,通過立法手段來實現對高等教育的控制干預一直未受到足夠重視。高等教育的專門法也只有《中華人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一項,空白還很多。要實現有法可依,就必須加緊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領域的立法進程。同時應當加強對教育行政權力的社會監督,完善監督機制和問責機制,以座談會、聽證會等形式實現對教育行政權力的規范和監督。與高等教育有著密切利益關系的不僅僅有政府機關,還應當包括高等教育的消費者學生及家長,以及高等教育的親身參與者與建設者——教師。教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各個利益相關群體的訴求,并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監督。除此之外,在全球范圍內,“政府與非政府組織(或者說第三部門)的合作應經成為政府治理模式的主旋律?!盵2]69政府應當加快培育第三部門,并且為第三部門的介入鋪設道路。
作者:李園園單位:南開大學
- 上一篇:法制司法行政論文
- 下一篇:高校行政管理專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