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管理管理理念論文

時間:2022-04-11 12:02:00

導語:審判管理管理理念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判管理管理理念論文

理念是支撐主體的基本觀念。審判管理的核心價值目標是正義。正義是法律永恒追求的基本價值,是構建科學審判管理體制的基本理論和價值基礎。正義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永恒主題,美國法哲學家約翰。羅爾斯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并且明確地指出,“正義即公平”??梢娬x是有關公平的觀念、思想,原則和制度的總和。正義有兩個維度,一是公正,二是效率。公正是司法追求的根本價值,司法失去公正,也就喪失了生命力。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實體公正是“分配的實質正義”,程序公正是“看得見的正義”,是“運送正義的方式”。雖然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存在沖突和悖論,但二者在本質上統一于“正義”的內在價值。司法公正應當有利于社會整體正義的實現,有利于正義總量在社會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公正并不是司法唯一的價值追求,“正義的第二種意義,簡單來說就是效益”。正義離不開效率,效率低下,正義就無從談起。市場經濟社會已離不開法律對資源的效率性分配,在人口日益膨脹與資源日益稀缺的矛盾沖突中,最大限度地進行資源利用與配置以不斷滿足人的價值需要,乃是法律不可缺的價值之一。法律對經濟的調整如此,審判管理體制對審判力的調整也同樣如此。司法效率的追求目標,一是訴訟成本合理化;二是訴訟效益最大化。管理就是為實現司法公正與效率創造優良的內外環境,實現整體優化,良性互動。

審判管理應具備的基本理念是:

(一)主體性理念。管理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培養法官的現代司法理念,實現人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在管理的基本方法上,制度管理是方法,但制度管理是有限的,管理的最終立足點必須是人。一切管理論的根源是人的個性與組織規則的對立統一、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的對立統一、組織動員與組織控制的對立統一、獨立性與系統性的對立統一。由于這種對立統一,導致組織管理決策需要高度保持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又需要有對個人行為的有效控制,這兩種管理價值、管理目標、管理功能互相是對立統一的。管理必須源自于人,服務于人,在管理中注意研究人的內在需求和行為規律,把實現管理目標的過程作為培養教育人的過程,通過管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智,并自覺自愿的為實現管理者設定的目標努力,化對立與統一,實現兩種管理價值的平衡和統一,才能達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系統性理念。管理模式從整體上規定著司法運行的效果。通過管理,一個組織要實現的是“整體凸現功能”。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管理模式的構架必須運用系統科學方法。系統科學方法論的基本原則是整體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目的性原則、動態性原則,其基本特征是綜合性特征、最優化特征,定量化特征、信息化特征、有效性特征。通過系統的整合,使系統發揮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力。因此,管理必須是系統的,管理必須具備系統性理念。從系統的角度去看待具體問題,以具體問題的解決和制度設置完善組織運行系統。

(三)程序性理念。程序性之所以能夠成為審判管理的基本屬性之一,是因為:首先,管理工作本身具有微觀性、專業性、程序性、規范性的特征,是一項制度規范下的操作層面上的工作;其次,審判管理是以審判權的行使為管理對象,審判管理必須尊重審判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其科學性的主要體現是程序性。司法公正與效率的實現離不開嚴謹有序的訴訟程序。

(四)效益性理念。訴訟制度的目的在于錯誤成本與直接成本的最小化。審判管理必須具備效益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強調審判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審判的法律效果是通過法律適用或審判活動,使法律包括程序法和實體法得到嚴格遵守和證明,從而發揮依法審判的作用和效果。審判的社會效果是通過法律適用或審判活動,使法的本質特征得以體現,實現法的秩序、自由,正義、效益等法的基本價值的效果,從而使審判的結果得到社會的公認。審判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兩者應該是統一的,互為因果關系和互相包含的。一個正確的裁判既應有良好的社會效果,同時也應有良好的法律效果。任何兩個效果背離的裁判,都將是錯誤的裁判,法官的職責和智慧是把兩者有效地統一起來。審判的社會效果是法的本質特征的反映。審判要體現國家利益和符合社會正義;審判結果應被社會所承認,有較大的公認度,更好地實現秩序的價值、自由的價值、正義的價值和效益的價值。在司法活動中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規定的法院的任務和職能,要求法院通過審判活動,起到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化解社會矛盾、保護國家利益和公民權利、促進社會發展的效果。反之就違背法院的任務和職能??梢哉f,審判機關的職能決定審判活動必須要注重審判的社會效果。在審判管理中,要促使審判主體關注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關注國家利益,關注社會正義和公德的進步,關注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關注審判結果的可實現,通過審判機制,進行有效的理性對話使社會對審判結果有較高的公認度,并有效回應社會的司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