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改革目標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7 04:48:00

導語:我國政府改革目標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政府改革目標分析論文

1科學認識公共服務型政府

公共服務型政府具有豐富的內涵,歸納起來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民本性。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謂民本就是要以民為本,真正做到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2)責任性。責任即份內應該做的事,沒有做好份內應做的事,因而應當承擔的過失。

(3)調控性。宏觀調控是國家主動積極地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和宏觀經濟計劃的要求,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計劃、政策及行政手段對國民經濟運行的調節和控制過程。

(4)法治性。公共行政權力來源于人民,受人民監督。政府在行使公共行政權力的過程中,必須規范行為,依法行政?!坝袡啾赜胸煟脵嗍鼙O督,侵權要賠償”,這是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法治政府執政的新理念。

(5)透明性。所謂透明,就是實行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建設“陽光政府”。

(6)務實性。務實就是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踏踏實實學習,扎扎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都落到實處。

(7)績效性??冃Ъ凑臉I績和效率。公共行政成本立于公共財力。

(8)廉潔性。廉潔即清廉,清白;不損公肥私,不貪污。廉潔從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加強廉政建設,杜絕腐敗現象,做到用權為公、執政為民,決不能以權謀私、化公為私。

2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性

2.1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需要

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而黨“之所以成為先進部隊,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群眾,正是因為,而且僅僅因為,它是人民群眾的全心全意的服務者,它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幫助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爭?!秉h的這種性質就決定了它必須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惟一宗旨,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是為了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也是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性質之所在。

對于中國共產黨的這一性質定位,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都是一以貫之的堅持和遵循的。同志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蓖驹?003年的“七·一”講話中更鮮明地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比娜鉃槿嗣穹帐邱R克思主義群眾觀和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生動體現,是我們黨反思一些執政黨喪失政權教訓得出的必然結論,因此我們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2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需要

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經濟競爭更加激烈,哪里政府管理規范、投資成本低、辦事效率高、服務環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實現更大的發展。這就要求政府部門精簡機構,轉變管理方式,實現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轉變,加快從“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補位”,嚴格按照規則辦事。

2.3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實現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政府帶有濃厚的生產投資型政府的特征,政府長期充當了經濟建設主體和投資主體的角色,在實踐中造成了政企不分、忽視社會公共事業發展、造成發展的失衡、累計金融風險與社會風險等問題。尤其是我國社會結構的調整,如人口結構、就業結構、城鄉結構、地區結構、階層結構的調整落后于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環境保護等社會公共事業的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的發展,造成了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包括產業結構的不平衡、地區之間以及城鄉之間的不平衡、貧富之間的不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不平衡等等。

2.4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全面提升我國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需要

我國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薄弱,政府對公共服務的公共支出比例偏低,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與國際上公共服務水平較高的其他國家相比,特別是與我國處于同一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中下等收入國家的公共服務平均水平相比,我國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還較為薄弱。如下表所示:

3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路徑選擇

3.1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公共服務型政府強調政府的作用必須集中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上,它的管理目標是實現社會正義,它的主要職責是實現和保障社會公正,其基本任務是實現城鄉、地區和各個階層的均衡、協調發展。它在進行社會管理時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認真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能,接受權力機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需要大量的資金,而政府資金的來源是向公民強制征收的。諸如社會秩序、義務教育、醫療保健、養老保障、失業保險、貧困救濟、國民收入再分配、環境保護等的供給都要政府通過強制力來實現。政府利用財政、稅收、保障、福利和救助等工具進行社會整合和社會調節,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這是加強社會團結和實現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3.2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普及基本公共服務

要根據我國具體國情,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公共服務體系。當前要根據中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存在的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來確定公共服務的范圍和標準,不僅要加強城鎮的公共服務建設,更要加強廣大農村的公共服務建設,要把農村的義務教育、基礎教育、社會保障、勞動力轉移、公共設施建設等納入公共服務的范圍;不僅要加強東部發達地區公共服務建設,更要加強中西部地區公共服務建設。

3.3創新政府社會管理體制

生產要素市場化程度低,導致政府充當要素資源配置主角;不完善的干部考核體系和財稅體制,激勵政府充當地方經濟活動主角,并采取粗放擴張的方式追求經濟快速增長;出于利益的考慮,一些政府部門對不必要的審批權難以割舍,政府審批仍然過多;行政化的社會管理方式造成政府社會管理的方法簡單、形式單一。應該看到,目前加快推進政府轉型的呼聲和壓力源自于經濟發展進程中的許多深層次矛盾及潛在的風險,這些矛盾和可能的風險都同政府的職能轉變緊密相關。所以要求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強調把政府改革放到整個社會改革的突出位置,努力實現政府轉型的實質性突破不僅是政府自身的理性自覺,更是社會發展和公眾的根本需求。

參考文獻

[1]遲福林.適時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N].經濟參考報,2003-7-16.

[2]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李軍鵬.公共服務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6]李軍鵬.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指南[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

摘要:當今中國,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時代潮流,更成為中國政府改革的目標選擇。如何更好地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對此就如何科學認識公共服務型政府、為什么要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提出了若干理論思考,并指出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必須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普及基本公共服務、創新政府社會管理體制。

關鍵詞:政府改革;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