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的專業化建設
時間:2022-01-13 09:39:04
導語:高校行政管理的專業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流的大學需要一流的管理作支撐。本文從三個方面對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建設提供了具體建議:高層作為決策層,應努力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逐漸成為職業化的教育家;中層作為執行層,應重視自身身份的特殊性,成為大學教師與行政部門良好溝通的“中間力量”;基層作為操作層,應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在工作中提高對教育規律的認知。同時面對全新的形勢,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只有在具備較高專業化能力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履行職責,贏得尊重。
關鍵詞: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
隨著現代大學職能的不斷豐富、高校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及內部結構的日趨復雜,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建設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涉及教學、科研、學生、人事、財務、基建、國內外合作交流等方方面面。面對日益繁雜的行政事務及日益加大的管理鏈條,非專業化的人員難以開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在這種情勢下,高校行政管理隊伍的專業化已發展為一種必然趨勢。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定義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概念界定
在教育理論研究領域,對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界定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在高校職能部門從事教學管理、科研管理等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員,包括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各職能部門(如教務處、科研處、人事處、財務處、國際處等)以及院系內等從事行政管理的人員,都屬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范疇。從結構上講,一般組織都有高層、中層和基層三個管理層次。高層是決策層,中層是執行層,基層是操作層。在具體運行實踐中即是指以校長為代表的高層管理人員,以學院機關處室負責人為主體的中層管理人員以及從事具體管理事務的普通工作人員。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管理者在組織運行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1]這三個等級的行政人員由于在高校管理體系中的身份地位不同,因此他們在權利、收入、聲望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看問題的高度、角度、心態上也有很大差別。
(二)專業化之路
大學行政管理人員的身份和地位是其權利和責任的綜合體現。從歷史上看,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大學行政管理人員的身份和地位經歷了由“國家干部”身份、教師身份向專業化的“教育職員”過渡的歷程。[2]然而,真正的專業化之路(僅指身份上),是在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頒布以后才得以逐步實現。本文從法律、政策的角度對大學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身份定位進行了簡單梳理。另外,從各層級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產生路徑來看,高層一般都是在某一研究領域頗有造詣的學者,從教師中來,是大學行政最高負責人,其選聘因素較為復雜;中層,如院長、院黨委書記、學校職能部門負責人等,由兩類人員組成:一類是“雙肩挑”管理人員,由學術專家兼任,具備一定的組織權力和個人的學術影響力;另一類是在管理崗位上工作多年的專職管理人員,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非常熟悉所在學校的辦事風格;基層,如學校部處、學院辦公室工作人員,由于歷史原因曾有參差不齊的各類人員進入其中,但是隨著高校的發展,準入標準日趨嚴格,對專業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如四川大學2015年保衛部(處)面向校內外公開招聘管理崗位工作人員時,其學歷要求博士,就曾在社會輿論上引起過“軒然大波”——盡管學校的初衷是招聘能勝任“架構安保體系,承擔課題研究,安全管理系統的開發運用、校園安全的教育等”的高層次專業人才,被部分媒體誤讀為了“招保安需要博士”,但我們也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到,高校行政管理人才的準入門檻不斷提高,已是大勢所趨。隨著大學從社會的邊緣逐漸步入社會的中心,特別是隨著大學的功能和職責進一步豐富,現代大學被賦予了太多的責任。盡管學術性依然是大學最基本的屬性,學術群體依然是大學最基本的力量,但是行政權力卻往往管控著真實的資源和利益,如各院系的教師配置、教學經費投入、學科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招生計劃制定、職稱評定、課題立項等。目前來看,筆者認為,部分高校行政管理的專業化程度遠未達到應有的要求。由此帶來了分工不明確(致使部分管理人員官僚習氣嚴重,一旦出現問題,就通過推諉和扯皮推卸責任)、部分行政管理人員喪失服務精神,態度傲慢,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不僅影響教學科研人員的工作熱情,也不利于樹立大學自身良好的社會形象。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審視和探討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建設問題。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建設
(一)高層作為決策層,應努力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逐漸成為職業化的教育家
高層行政管理人員掌控著大學日常事務運轉的核心行政權力,包括管理崗位的設置、資源的分配等等。如果在這些核心問題上存在紕漏,就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部分行政管理崗位職能的重疊、混雜、人員選聘標準不規范等。在新的發展階段,越來越要求大學的行政管理高層必須成為視野開闊、有優秀教育管理才華、對國家、地區的高等教育現狀有一定了解并能做出準確判斷和預見的教育家。因此,大學校長的職業化、高層決策的科學化是化解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沖突、構建大學和諧文化的關鍵所在。如何消除科層制中的官僚主義、建設高效的服務型行政體系,需要大學管理高層在人事制度設計、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做出引領性的指導和決策。
(二)中層作為執行層,應重視自身身份的特殊性,成為大學教師與行政部門良好溝通的“中間力量”
高校中層管理人員是學校教育資源和輔助教育資源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監督者,他們的素質狀況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高校教育資源的配置和使用,并對學校的改革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目前,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程度還不夠完善,還停留在原有的舊行政管理體制上,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時展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與行政部門的溝通存在諸多事務和程序的阻礙,常常難以進行直接順暢的溝通。中層管理人員應當充分重視自身身份的特殊性,比如中層中的“雙肩挑”人員,如院長、系主任等,他們既是學術管理者,又與行政權力鏈相連,一方面應妥善執行本職崗位的行政管理職責,另一方面應努力促進教師與行政部門的高效溝通,成為大學教師與行政部門良好溝通的“中間力量”。
(三)基層作為操作層,應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在工作中提高對教育規律的認知
在大學管理體系中,基層管理是切實對相應決策和要求加以執行的環節?;鶎庸芾砣藛T的工作態度和專業能力直接決定了管理的效果,因此基層行政人員的專業化建設對實現大學行政管理體系的完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主要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加以改進。第一,應改進基層行政人員的選聘、評級、考核以及薪酬標準。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是造成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結合學?,F實情況、崗位需求,設定適當的選聘標準是解決此問題的合理路徑。與此同時應完善相應的職務評級、考核標準,適當提升基層行政人員的薪酬待遇,有效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更好地落實上級決策。第二,應當加強對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思想教育,促使其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只有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為教師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才能更好地履行職責,使教師群體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價值、專門性和不可替代性,為自身工作贏得尊重。
作者:陳浩 單位: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
參考文獻:
[1][3]王文杰.“專家治?!迸c高校行政管理者的職業化與專業化[J].高校教育管理,2013(1):42.
[2]楊春.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4-15.
- 上一篇:高校辦公室行政管理分析論文
- 下一篇:房地產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探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