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路徑

時間:2022-07-14 09:33:04

導語:行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路徑

摘要: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過程中要深入分析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剖析這些問題的成因,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實際,從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推動中國行政管理體制在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過程中不斷成熟與發展。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革提高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機制的科學性,保障行政管理體制能夠與時俱進,真正發揮行政管理的具體作用,實現高效率的行政管理。

關鍵詞: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

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是基于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特點所形成的行政管理體制,其本身是根據中國在發展具體的行政管理過程中所總結并形成的一系列豐富的經驗,以及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所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目前在推動中國的各項公共事務管理服務過程中仍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也仍存在著與當前社會生產力發展以及在社會日常管理不相適應的情況。從深層次的角度上看,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需要進行深層次改革,這種改革涉及各種行政層級的設置,以及對于行政管理過程中人力資源的運用,包括充分發揮公共管理服務部門的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的績效考核以及最后的政策反思等方面,都應該有更科學的管理方式,以此來推動中國行政管理體制不斷適應當前新時代與新階段的發展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于行政管理體制以及行政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應該以更科學和辯證的態度進行分析,從而更進一步發揮出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應有的影響力[1]。

一、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中的主要問題

中國當前行政管理體制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涉及行政管理模式及行政管理過程中所應對的各種具體的管理對象,包括管理人員與管理對象之間存在的問題,還有人力資源運用問題等。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將使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無法適應當前時展的需求,也無法推動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2]。第一,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對于人員的選拔與使用,也就是行政管理體制與人才選拔機制之間的結合不到位。目前,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對于優秀人才的選拔往往是側重于對其德、廉、績、勤的考核,這種考核往往偏重于對人才的主觀判斷,筆者認為,這不是最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會導致行政管理體制在適應時展的過程中,無法選擇比較合適和對應的人才投入到相對應的管理和服務領域。第二,在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中,效率問題始終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當前的行政管理體制中往往會把行政管理過程里的各種細節,包括出臺相關的文件以及對于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加以考慮,導致行政效率比較低。隨著即時通信工具的出現,很多基層的行政管理比較依賴通過即時通信工具布置與傳達任務,但是在布置傳達任務的過程中,相關的職能部門仍然很難把具體的工作或者是一些涉及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問題及時通過某些層面的管理方式加快處置的速度,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即便在傳遞工作任務過程中已經采取各種扁平化的方式加以處置,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現實的行政效率問題。第三,各級行政管理的部門,也就是在行政管理體制中對應的職能部門,在職能以及履行具體工作職能的過程中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推諉以及職能的重疊。職能重疊問題是行政管理體制中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由于行政管理體制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漸漸形成不同職能重疊的情況。這種職能重疊導致行政管理相關部門在履行具體職能的過程中會出現存有疑問或者推諉現象。當業務指導部門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對其具體職能進行指導時,往往發現基層的行政管理體制中并沒有與上級的行政管理部門相對應的職能部門,導致在具體的業務指導過程中無法做到上下對應,影響了行政效率[3]。第四,中國的行政管理績效考核,包括對行政管理部門的公共決策反思的領域還缺乏一些成熟的機制,大多數的行政管理部門在執行和落實公共政策時依賴的是主觀意志,而不是對公共管理領域具體問題的科學判斷。在行政管理績效考核過程中,這一點與人才的選拔任用非常相似,部分行政管理部門在落實具體工作任務時,時而過于側重看表面的數字指標,時而又非常依賴主管業務部門或者相關指導部門對其行政管理過程中具體舉措的主觀判斷,導致一些基層的行政管理部門只是擅長舞文弄墨,只在簡單的工作基礎上堆砌文字,卻沒有真正把工作落實好。第五,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與中國當前迅速發展的時代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大部分的行政管理仍然保留著一些傳統模式,特別是在行政管理的一些層級模式中仍然沒有采取更為扁平化和迅速反應的行政管理體制,而是采取相對比較滯后的多層級審批等方式,這種方式固然有其優勢,但是從長遠的行政管理效益上看仍然是造成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一種方式。從行政管理體制的現實狀況上看,互聯網時代所表現出來的社會管理問題,特別是輿論輿情的迅速發酵以及迅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可能存在的一些管理問題等,現行行政管理體制的慢速反應已無法快速處理出現的緊急事態,導致一些社會問題迅速影響到社會各個層級,對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埋下了嚴重的隱患。從上述的五個方面可以看出,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雖然經歷了數十年的不斷發展,在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已經探索并發展出自己的一些管理方式,但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管理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多個方面的制約,管理對象以及管理者自身的素養,包括整個社會各個層級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這些都會使行政管理體制面臨更多的考驗,意味著在行政管理體制的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反思與改革。

二、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中問題的主要成因

當行政管理體制出現問題時,政府不僅僅要積極應對,還應該從深層次的角度上推動中國行政管理體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相適應。這也意味著中國在中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行政管理體制中客觀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依賴于對行政管理體制所存在問題成因的探索,以及對問題形成機制化的反思,這樣才有助于我們對于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問題有更科學的認知,進一步形成科學的行政管理體制[4]。首先,在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中,對于效率的管控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也就是基于政府行政管理行為的績效考核,缺乏有效的衡量工具,導致對于政府行為的評價不當。常見的行政管理績效考核或評價的工具,往往比較側重于考核其是否遵守相關的紀律管控規定,或者對行政管理部門的一些工作進行量化考核等。這些方式固然有其科學性,但是從行政管理的行為特殊性的角度上看,完全的量化考核或者僅僅以其是否遵規守紀等,是無法全面并客觀地評價其行政管理行為的。行政管理行為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其對社會和政府本身所產生的積極效應,也并非單純以量化方式能夠進行考核的,如果完全僅憑定性考核,可能會出現對于考核的對象認知不客觀、在全面思考與探索過程中存在一些漏洞的問題。在這樣的基礎上看,定性與定量考核的結合,可能是行政管理體制中對行政部門的有效評價方式,但是在考核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一些更為具體的機制。其次,在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中,應該考慮到對于人的合理使用,也就是人才獎勵或懲罰機制以及對于人才的選拔機制的優化問題。雖然中國非常重視對行政管理體制中一系列管理人員的培養,各個層級的人才培養都有其培養的體系,但是對于這些人才的獎勵或者選拔的制度施行相對滯后,大部分基層的行政管理人員很難逐級上升,或者獲得一定高層位的任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造成打擊,由于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員長期在基層工作,缺乏宏觀的視野,雖然有時會有一些上層機關與下級機關的互相交流機會,如從上層機關到基層機關鍛煉,或者讓下層行政管理機關人員到上層行政機關中跟班學習。但是實踐工作中這樣的機會相對較少,大部分基層管理人員的職業生涯可能始終在基層行政機關中,服務及工作的積極性其實相對比較低,也就很難在基層的行政機關中形成一種良性的氛圍[4]。最后,中國行政管理體制中,對于決策反思機制,特別是對公共決策的形成,以及對公共決策實施過程所存在的負面或積極影響的全面評價,仍然停留在公眾問卷或者普通的座談會等形式上,很少能夠深入到基層進行全面評價。目前一些影響到公眾生活的公共管理行為,有一些機關采取第三方評議或者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社區民眾對于行政行為的觀點與看法,但是這種調查的方式也存在受到上級機關意志操控等問題。從本質上看,要真正了解群眾對于公共決策的觀點與評價,特別是在具體的行政行為中群眾對于某種行政行為的運作方式或者行政管理機關在運作過程中的情況的評價,應該采取更為廣泛的方式進行調查和了解,特別是打破群眾與上級機關之間的層級,讓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群都可自由表達其觀點,促進行政管理機關在工作過程中對于其公共決策進行反思,及時調整其公共決策中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部分。

三、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的路徑思考

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要深化改革,必須深入考慮行政管理體制中各種不同機制對于體制自身的影響,深入到行政管理體制中亟待改革的部分,從而推動中國行政管理體制不斷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要求,朝著不斷成熟與發展的方向前進。首先,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必須改革人才選拔機制,對于基層行政管理機關人員的流動問題,應該引起中國行政體系各級人事部門的高度重視。人才的選拔是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的痛點,是中國行政管理體制不斷成熟與發展的關鍵。選拔優秀人才時不能僅僅著眼于上層機關中的普通工作人員,也要放眼基層機關,尤其是街道鄉鎮一級的機關。要主動選拔一些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人才,特別是合理選拔和培訓中層干部以下的人員,要給予青年基層干部更多機會[5]。從社會的發展來看,基層行政機關對于干部自身的能力鍛煉非常重要,然而大部分的行政機關特別是上層行政機關中,擁有比較具體并完整的基層工作經驗者相對較少,對于基層的各種狀況,尤其是干部與群眾之間的互動,了解程度相對較低,這也影響了其事業發展。保障人才的合理流動,調動基層行政管理機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是推動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其次,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在成熟與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在公共決策的反思領域形成更科學的管理模式。這也意味著中國的行政管理機關,在形成或執行公共決策過程中,必須要有比較成熟的公眾評議以及對于公共決策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與反思的機制。在行政管理體制的發展過程中,公共決策的社會影響面非常廣,只有堅持以更科學的方式進行思考,在形成公共決策過程中能有更為全面的分析,才能夠保證在公共管理的過程中以更科學的方式進行推進,實現公共決策的科學化。在公共決策過程中,行政管理體制必須要以決策科學為核心,形成專業的評價團隊。公共決策在執行的過程中也要有相應的監督機制,防止公共決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最后,在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對于行政機關的績效考核要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不能單純看待其某項具體指標的情況,而要對行政管理機構的各種行為,以及公共行政管理過程中所實現的各種社會發展目標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實行績效考核以及相關的獎懲機制是推動行政機關形成科學高效工作方式的一種重要手段。中國在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要以科學高效的績效考核方式,從多個層面與角度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為進行評價,才能夠實現管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四、結束語

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針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中國在推動行政改革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剖析問題的成因,從而推動行政管理體制的不斷成熟。改革的目的是促進行政管理體制的自我完善,在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立足中國行政管理體制實際,推動行政管理體制與社會發展互相適應。

參考文獻:

[1]陳麗君,金銘.風險認知視角下的鄰避沖突整體性分析框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9(1):37-46.

[2]張書維,許志國.行為公共管理學視角下政府決策的互動機制———基于環境型項目的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8(12):59-65.

[3]鄭建君.政府職能轉變與公民公共服務滿意度之關系———基于政府透明度和公民參與的實證分析[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15-21.

[4]池上新,陳誠,許英.環境關心與環保支付意愿:政府信任的調節效應———兼論環境治理的困境[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72-79.

[5]張書維.社會公平感、機構信任度與公共合作意向[J].心理學報,2017(6):794-813.

作者:武崢 單位:阜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