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教學形式革新

時間:2022-08-09 02:49:27

導語:行政管理教學形式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管理教學形式革新

行政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它產生于現實的需要,又服務于現實的要求。與實踐的高度密切性決定了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由實踐尋找理論,再對實踐進行總結、提煉,進而探索現代社會行政管理的規律和發展趨勢”是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的根本要求。對此,國內外各高校、各科研院所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但是,目前在行政管理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專業教育方面,片面追求知識的全面性、系統性,重視對理論特別是基礎理論的灌輸,而忽視了其應用性、實踐性,忽略了對技術、技能的教育,對實踐環節重視嚴重不足,以至于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脫節,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

地方高校實踐教學模式首先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規劃、教材的選定、到實踐教學設施的配置等方面強化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為實踐教學創造條件,并鼓勵教師在節假日時間到政府部門進行參觀、調研等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優化實踐教學。

1.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應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首先必須服從于人才培養之目標。地方高校應在國家教育部相關精神的指導下,不斷探索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人才培養結構分析等方面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現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在課程的設置上,除了國家教育部規定必須開設的課程外,還應根據社會現實的需求,結合各校的師資力量,開設一些實踐性強的課程。

2.在教學中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探索不同的實踐教學方法。傳統教學在內容選擇上,往往注重內容的全面性、系統性、理論性,易忽視內容的技術性、技能性、應用性,且內容大多是些基礎性的,比較陳舊,更新較慢,滯后于社會現實的發展,不利于學科的發展,也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培養。必須改革傳統教學內容的選擇方式,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注重教學內容的精選精講,針對不同的學科挑選重點內容,結合其前沿動態發展趨勢,結合社會現實,注重內容的精、深、廣,進行講授。在教學方法上,改變傳統的“填鴨式”“單項注入式”,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實踐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教學向學生提供模擬性的行政管理情景,將所學的行政管理理論和方法用于解決實踐中的行政管理問題,從而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或通過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理論水平。專題研討法。針對教學內容的一些難點、熱點問題,特別是與現實結合密切的問題,可采取專題研討的辦法,它可以使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模擬教學法。通過在課堂上設置一定的工作情景,然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這樣的情境下,開展具體的活動和工作,從而體會工作中的不同感覺。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學生角色扮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積累管理經驗,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角色互換法。就是讓學生到講臺上去講,老師當學生。要想很好地掌握不同的學科內容,對一些經典著作的涉獵和研讀是非常必要的,就得要求學生進行仔細地閱讀。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點,每節課抽出幾分鐘讓學生在課堂上對相關的經典著作或理論進行闡述,這樣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其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又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發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走出去教學法。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也不僅是在校內,而應該是開放的,要走出校門,踏入社會,通過參觀、考察和見習的方式來了解行政管理的實際狀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并不是被動的接受外在信息,而是積極主動地多看、多聽和多問,通過主觀感受,對行政管理及其運行機制形成一個初步“印象”。這可以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了解行政管理的概貌,包括行政管理組織的實際運作情況、特定政策的演變過程等。

3.注重實踐教學配套設施的建設,開展實驗室模擬實驗,拓寬實習場所。實驗實訓教學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直觀認識,是自然規律的直接體現,在科學研究、科學探索中是理論驗證和基本數據的來源。行政管理專業中實驗室模擬實踐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行政管理基本理論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通過角色扮演、在線業務處理、召開視頻會議論壇交流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實施行政管理基本方法和策略的技巧,培養學生處理政府事務的實際動手能力。在各種實踐教學活動中,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適應力最有效的莫過于崗位實習,因為其他的實踐活動只能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技能,無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全面了解整個行政管理過程及其運行機制。在實習基地,創造完全現場的行政環境,讓學生真正接觸到實際的行政管理工作過程,可引發學生對行政管理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的理性思考,啟發學生自覺運用行政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去認識、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中的問題,由此,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效性及崗位的適應力。各地高校應當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積極的與當地政府行政機構、公共組織等加強聯系,爭取他們為學生實習提供場所,擴展學生的實習基地。

4.請進來走出去。請進來就是針對具體問題,比如人力資源的管理、行政領導藝術、行政改革等,定期不定期地請一些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來作報告,借助于他們的實踐經驗來搭建一個與學生進行交流的平臺,避免了空洞的說教,有較強的說服力,易于被學生接受。走出去,不僅指學生走出去,也指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也要走出課堂,走出學校,進入政府機關,增強實踐能力。

二、對實踐教學的一些思考

1.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師資隊伍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要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因此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滿足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要求。目前各高校的專業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擁有理論知識,缺乏社會實踐,對實際行政管理過程缺乏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因此,要通過不同的渠道增加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如利用節假日期間,選送一部分專職教師到政府部門掛職鍛煉,到行政管理實踐崗位進行調研,了解現實政府運作情況,參與政府的行政管理相關課題研究,結合講授的專業課程,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另外,在招聘專業教師時,注重招聘人員的理論和實踐能力,招聘既有理論知識,又能有實踐能力的老師充實教師隊伍。同時,也可根據課程的相關內容聘請既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一定理論素養的政府官員、公共部門的負責人做兼職教師。

2.處理好各種教學環節特別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關系。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均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的復合型人才。為此要正確處理好各個教學環節的關系。既要考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銜接,更要考慮到各種實踐教學環節的協調。帶領學生踏入社會見習等,可以放在早期或相關課程學習之中;寒暑假調研可以放在中期;案例教學、專題討論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基地實習針對的是提高學生崗位適應力,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初步的實踐能力,因此應安排在后期。這樣可以使不同時期的實踐教學環節相互協調起來,充分發揮不同實踐環節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鍛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加強實踐教學制度的建設。搞好實踐性教學環節,除了思想觀念的更新和轉變之外,完善的制度規范更是這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制度建設,一方面用制度來保證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有序、有計劃的實施,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是加強對學生在各個實踐環節的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數據。同時,要積極跟蹤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實際效果,對其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并根據結果來調整實踐教學環節,優化實踐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