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煤礦的安全管理路徑
時間:2022-11-26 10:21:20
導語:研究煤礦的安全管理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急功近利,缺乏戰略眼光和長遠規劃許多煤礦企業領導為了企業的即時利益或短期利益,不顧企業的實際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嚴重超定員、超生產能力生產,忽視安全問題;有的煤礦企業決策層沒有深刻理解到安全文化對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沒有把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堅持下去;也有的企業領導甚至沒有認識到安全培訓對于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對員工的安全培訓只是走走過場,應付了事,沒有把安全培訓工作作為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
2.管理混亂,責權利不明確建立一套統一、完善的煤礦管理制度,實行精細化管理,是保證煤礦正常運行以及安全生產的重要條件。科學嚴密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全體員工在生產和管理中具備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工作標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安全生產中的隨意性,減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然而,在事實上,許多煤礦企業為了眼前的利益不想下大工夫、花大精力去建立一整套包括組織機構設計、職能分工、崗位職責說明、工作流程以及各個專業的工作標準和管理制度,無法形成完備的管理標準體系、管理措施體系以及管理保障體系。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根本無法做到每一條管理標準都能夠得到落實,每一項管理措施都有具體的人員責任,更談不上具備相應的監督保障體系和預警系統。
二.安全管理的具體工作
煤礦安全是一種多因素、多環節、動態復雜的系統工程,煤礦必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因此,必須從系統上進行優化,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合理確定礦井的生產能力煤礦要根據資源占有情況、煤層賦存情況合理確定礦井的產能。礦井產能設計如果偏大,投資增加,后期為了達產增加采掘隊伍,給礦井的安全管理帶來較大隱患。根據神府東勝礦區煤炭賦存條件和生產經驗,1.6-0m厚煤層單套綜采生產能力年產能夠在150-200萬噸左右,2-0m厚煤層單套綜采年產能在200-350萬噸,3.0-4.0m厚煤層單套綜采產能在350-500萬噸,4.0-5.0m厚煤層單套綜采產能在600-900萬噸,5.0-5.5m厚煤層單套綜采產能在900-1100萬噸,5.5-6.3m厚煤層單套綜采產能在1100-1200萬噸;若采用放頂煤工藝,采放比為1:1時,產能基本在600—700萬噸,隨著采放比的增加,產能會逐步增大;因此,在井型確定時,盡可能堅持一層煤一套綜采,單一煤層開采最多不要大于兩個盤區同時生產,這樣能夠盡可能減少采掘隊伍和作業人數,提高礦的安全管理水平。
2.抓好礦井各大生產系統建設,保證各生產系統安全、可靠在礦井建設過程中,保證各大生產大系統要有一定的富余,特別是礦井的通風系統、供排水系統、供電系統等方面,能夠實現合理匹配,適當時候留有一定富余量,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特殊情況時,系統能力能夠滿足要求。另外,需積極完善煤礦井下“六大系統”,構建事前災害預防為主的“防災”和事后應急救援為主的“減災”安全保障體系,實現井下人員自救、逃生、避險等整體功能,與災害事故預防和事故應急救援共同構成預防事故發生、減少人員傷亡、降低事故危害的有機整體。
3.抓好礦井的制度建設以制度來要求員工,約束員工,保證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能夠落實到位。落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規范人的行為一定要狠抓一個“嚴”字,要“嚴”當頭,要嚴制度、嚴標準、嚴明勞動紀律。特別是對那些日常違章人員,在對其做到教育的基礎上,利用曝光、經濟重罰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強安全意識和抓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同時,還要堅持好各級管理人員現場跟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論涉及誰,都按規定進行考核及處罰,從而增強各級管理人員抓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建立嚴格的安全檢查制度,全力整改安全隱患。不僅要加強安全生產的硬件設備投入,更要抓好日常安全生產的檢查,同時要確定各項規章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預案是否制定,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隱患整改及時,從而促進煤礦安全生產水平的提高。
4.抓好員工隊伍建設,提高員工素質,提高自?;ケR庾R員工作為礦井安全管理的細胞單位,是安全基礎管理的根本,一是要抓好各類培訓,努力提升員工的技能和素質,不僅使員工熟練掌握本崗位的操作技能,同時提升員工對安全管理的認識水平,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作業,避免事故發生;二是員工作為安全生產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是夯實安全管理的基礎,為此,應建立健全企業人才管理、培訓、招聘等方面的制度,選聘有豐富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知識的人才,為礦井發展做好人才保障;三是安全文化建設特色鮮明,抓好現場安全管理的同時不斷加強安全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將安全文化建設滲透到礦井發展的各個環節,走出了一條具有現代化礦井特色的文化保安、興安之路。
5.提高礦井裝備水平,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作業人員,提高裝備的可靠性。一是加快提升礦井裝備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煤礦技術改造規劃,分類規劃技術改造的重點內容和重點項目。大中型煤礦以發展綜合機械化為重點,加大采掘、機電、運輸等主要設備的技術升級和更新改造,提高裝備現代化水平。二是積極推進煤炭生產工藝改革。以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資源回收率為目標,在總結先進適用技術的基礎上,抓好新技術推廣,加快淘汰落后生產方式,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大力推進機械化開采,對無法實行機械化作業且不能保障安全生產的煤層,一律禁止開采。三是加快煤礦信息化步伐。以自動化技術改造礦井提升、供電、膠帶運輸、排水等主要生產系統,全面完善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對礦井上下各環節主要設備運行狀態和瓦斯、煤塵、火、水、頂板壓力等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監測監控,部分重點崗位實現專人值守。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保證科技興安資金支持。
6.加強應急救援知識的學習、培訓工作每年由總工程師組織各部門重新編制、審定礦井應急救援預案和災害預防處理計劃,每年年初由預案編制人員對全體員工進行集中培訓學習,使全體員工熟練掌握事故匯報程序、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和避災自救基本知識,每人培訓不少于2學時,培訓完畢后進行考試。各區隊隊內由技術員再進行一次培訓,使員工真正了解自己作業現場的安全隱患和避災知識,事故發生時員工能夠盡快撤離危險區,減少人員及財產損失。另外,每年針對礦井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進行事故應急救援演練,主要進行礦井火災、瓦斯、水災事故的演練和反風演習,真實考察礦井各方面的應急處置能力,并對演習進行總結分析,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落實,提高礦井應急反應和安全保障能力。
7.夯實礦井本安管理體系建設一是組織礦井各級區隊管理人員開展各崗位工種危險源辨識活動,分崗位工種對重大安全隱患和新增危險源預先進行辨識、分析,并提出管控措施。二是組織礦井各職能部門開展系統重大危險源辨識活動,對發現的系統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制定周密的管控及整改措施;三是制定詳細的礦井本安管理體系培訓計劃,全員參與培訓,培訓后組織考核,考核采取筆試及井下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以提升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的實效性,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三.結束語
安全生產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多年來積累沉淀的大量安全問題,短期內不可能全部解決,因此,可能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高危態勢,仍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自覺把安全生產置于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執政能力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來思考和落實。
作者:劉樹遲國銘單位:神華神東煤炭集團公司
- 上一篇:司法局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實施方案
- 下一篇:區發改委工作計劃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