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護理在護理安全管理的應用
時間:2022-06-24 08:43:38
導語:風險護理在護理安全管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總結在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管理工作中應用預見性風險護理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8年至2019年年度我院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具體情況,2018年度采取的是常規護理安全管理,2019年度施行預見性風險護理安全管理。比較兩個年度科室護理質量、護理安全事件發生情況。結果2019年度實施了預見性風險護理管理后,較2018年常規護理采取下的科室護理質量更高,且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將預見性風險護理措施貫徹落實在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工作中,既能減小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又有益于提高科室護理質量。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預先性;風險護理
我國現已進入老齡化時代,與此同時,社會經濟、生活方式都較之于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這也在于無形當中加大了神經內科疾病的發生率。神經內科收治患者多伴認知功能與肢體活動上的障礙,而且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作為一類特殊群體,本就隨著年齡的增長、本身機體功能愈漸衰退,在院內伴隨著較高的墜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發生幾率[1]。針對于此,神經內科應意識到采取預先性護理干預方法的必要性。本試驗便采用隨機對照法,探究預見性風險護理管理工作對神經內科患者護理安全、護理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至2019年年度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病例情況,各隨機選擇200例作為回顧研究對象。2018年度收治的200例患者列為對照組,男113例、女87例,年齡52~90歲,平均(71.3±6.2)歲,疾病類型:腦梗死81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42例、癲癇11例、帕金森10例、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1.12.012其他56例。2019年度收治的200例患者列為試驗組,男109例、女91例,年齡54~92歲,平均(72.1±6.3)歲,所患疾?。?6例腦梗死、45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10例癲癇以及8例帕金森、其他51例。兩組隨機選擇病例資料差異性小(P>0.05)。1.2護理方法予以對照組中患者神經內科[2-3]常規護理方法:具體包括疾病知識告知、心理溝通和交流、一般生命體征觀察、呼吸道干預、并發癥監測等。試驗組實施預見性風險護理管理工作。1.2.1入院評估在患者入院4h內,便依照我科自制風險評估量表對患者護理風險進行評估,涉及方面:跌倒和墜床風險、管道滑脫風險、壓瘡風險、凍傷/燙傷風險等。并結合評估結果評級:高危風險、一般風險、無風險,預見性護理方案的制定據此區別。1.2.2措施執行(1)跌倒和墜床風險。從臨床醫學判斷、涉及到特殊的藥物使用、患者目前的認知現狀、是否需要予以步行輔助等方面,評估患者存在跌倒、墜床的風險程度;參照Morse跌倒評估量表進行評分[4],若分值超過了45分,則在基礎的防跌倒、墜床警示牌懸掛外,加強對患者本身以及對其看護者的風險教育,并告知患者應時刻有人陪護在旁,另外通過培養患者正確的行為習慣保證行為安全:主要是3min預備方案,具體內容是:起床清醒后的3min之內莫即刻起床,床上坐起3min之后再開始下床,并在床邊站立3min之后再開始行走;可以有效借助防護措施如約束帶、床圍欄、輪椅、拐杖等,進一步保證患者的安全。(2)管道脫落風險。通過對患者意識狀態的評價、使用導管分型等,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管道滑脫的風險以及風險程度,除了必要的懸掛防管道滑脫警示牌這樣的基礎操作,輔以對患者的安全教育,同時視患者具體情況對其四肢活動進行合理的約束,以及遵醫囑使用鎮靜劑。(3)用藥風險。神經內科收治患者多需采用電解質、脫水劑和營養劑等治療,但由于患者伴認知功能缺陷,所以不可避免會有一定的用藥錯誤或者是忘記用藥、液體外滲導致靜脈炎等用藥風險,對此是可以通過采取預防性措施規避的,可預見性的實施用藥風險監控教育,并采用留置針,特別強調對重點用藥的交接班管理。(4)壓瘡風險。依照Braden壓瘡評分表對患者壓瘡風險作出評估[5],并對評分值低于12分的患者,列為高危風險者,每周定期2次對其進行壓瘡風險的動態性評估,并相應做好預防壓瘡的健康教育工作,合理使用氣墊床、減壓貼等預防措施,幫助患者每隔2h翻身1次,另通過輔助于營養支持、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避免壓瘡。(5)燙傷/凍傷風險。詢問并評估患者肢體感受,據血液循行狀態、是否提出保暖需求等,進行綜合評估,判斷患者的燙傷/凍傷風險。對一般風險者預見性采取燙傷/凍傷安全教育,高危風險者除此之外加強對其感覺、運動障礙肢體的防護,應謹慎使用熱水袋和冰袋,或者禁止使用。1.3護理評價1.3.1風險事件發生情況評價的方面包括跌倒、墜床、管道滑脫、燙傷/凍傷、壓瘡、藥物損傷等。1.3.2護理質量由醫院質控部進行護理質量評定,每月評測1次、計算平均值,評測方面有:基礎護理、藥品管理、重癥護理等,滿分制5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佳。1.4數據值檢驗使用SPSS22.0醫學軟件進行數據值的統計和檢驗,關于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率使用連續校正χ2檢驗,數值表示為n(%)的形式;護理質量評分則采用t檢驗,表示為χ—±s的數值形式,以P<0.05為檢驗水準。
2結果
2.1對實施預見性風險護理前后科室護理質量的評價實施前后科室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大(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護理安全事件發生情況兩組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比較,明顯試驗組更低(P<0.05),見表2。
3討論
通常收治于神經內科的患者都有一些如下共性:病情變化快、病情復雜、常伴隨著各種并發癥狀、需要較長時間的康復、病癥易致殘等,這也決定了該科室是護理安全事件的高發科室[6]。預見性風險護理是指針對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事件,通過預先性的評估、制定護理措施,用以預防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7-8]??梢姡谏窠泝瓤谱o理安全管理工作當中采用預見性風險護理管理對減少風險事件、保障患者安全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預見性風險護理管理措施采取的意義在于:①完善了科室護理流程,使護理工作更為規范、嚴謹,從而減少可能不良事件的發生;②使神經內科護理工作更為全面、細化,針對患者個體進行護理風險評估,一方面提高了護士護理技能,另一方面又保障了患者的住院安全,有利于提高科室護理質量[9]。綜上所述,將預見性風險護理措施貫徹落實在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工作中,既能減小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又有益于提高科室護理質量。
作者:段又月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上一篇:無縫隙護理管理在預防醫院感染的應用
- 下一篇:移動通信大數據系統建設研究